积极争创重点校 推进职高布局及专业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高论文,布局论文,重点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高标准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贯彻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紧紧抓住第三批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创重点校,大力推进职业高中校布局和专业调整,加速多专业大容量示范骨干校建设,进而促进职教的改革与发展。在争创、评估重点校过程中,努力做到边评估边改进工作,使重点校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一、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崇文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虽有了迅速发展,但因地域狭小,基础薄弱,财力不足,人才短缺,进行城区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使有限的地域和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
为此,我区制定了“三二一”教育发展战略,即“三个纳入,两个明确,一个突出”。
1.三个纳入。即把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全区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把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之中;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规划之中。继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之后,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区教育局工作会议通过11个文件,形成了全区整体发展规划之下的、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为母规划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子规划系列。
2.两个明确。即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总目标。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面向市场,深化改革,主动为首都和本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到本世纪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合理,办学形式多样,具有本区特色,并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比例合理,协调发展的职教系列。
3.一个突出。即把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效益放在政府和主管部门工作的突出位置。对学校评价时实行“双看”,即看产出,看投入。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局对中学布局做了较大调整:将普通高中由14所压缩为10所,职业高中由12所压缩为9所,纯初中由3所扩大为9所,初步实现了中学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采取措施,深化职教改革
1.统一认识。我区的职业教育起步早,但发展慢。1993年以前没有一所像样的职高。区委书记黄以云同志曾亲自召开座谈会对本区职高现状进行调研。1993年至今,我局仅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职教发展问题就达30余次。大家认为,大力发展职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崇文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因此,一定要继续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既要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要按经济规律办学,还要做到在调整上求巩固,在改革上求发展,在质量上求提高。
2.调整布局。调整学校布局分三步走:
第一步,1993年,以加强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省级重点校)建设为龙头,进行职高校布局调整。
(1)将209中学及与它一墙之隔的永定门东街小学两校合为一处,划归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使用;同时将116中学职业高中部的国际金融、中英文秘等专业调入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
(2)将永定门中学职业高中部的汽车制造、机电、自动控制等专业调入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使该校专业覆盖面进一步拓宽。
(3)撤销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和175中学的初中部,使它们成为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校。
第二步,1995年,以申报第三批省级重点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职高校布局调整。
(1)撤销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的初中建制,使之成为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校;并由90中学(撤销高中改为纯初中)和210中学(撤销职高改为纯初中)承担该校的初中招生任务。
(2)撤销龙潭路小学建制,将原校址划归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实习场地。
(3)将崇文区幼儿师范学校归到地理位置、师资水平、社会声誉优于它的崇文门中学(原校改为初中校,即210中学)。
(4)将59中学(原职业高中)的西餐面点专业调到176中学外事服务职高(原校改为初中校)。
第三步,以专业调整为重点,基本实现“1233”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五大类”的构想。
“1233”,即:1所国家级重点校,2所省级重点校,3所骨干示范校,3所职普并存校。
“五大类”,即:把调整充实后的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办成可容纳2000名学生的文科类国家级重点职高;把世界银行贷款校——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办成可容纳1500名学生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机电一体化的理工类省市级重点职高;把具有一流医疗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北京卫生职业学校,办成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为社会服务的卫生保健类省市级重点职高;把中西餐饮、美容美发、外事礼仪等专业校联合办成集团式服务类职业高中;把幼儿师范和美术专业校联合办成艺术师范类职业高中。
学校布局调整后,专业设置达43种,职高在校生将达到6000多人,为我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北京卫生职业学校三校在校生总数超过全区职高在校生总数的一半。特别是1995年职高招生人数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的35%,为全市最高比例。在校师生比为1∶10--1∶15。
3.支撑服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支撑服务体系先行。为此我区于1993年成立了区职教中心,设三部一室,即教研部、培训部、信息部、办公室。工作思路是:在教研队伍建设上强调一个“精”字——队伍要精干,人员要精明,走专兼结合之路。在职能建设上强调一个“勤”字——有强烈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打好为基层服务的自身素质基础;开拓为基层服务的多种途径;讲究为基层服务的实际效果。把基层是否需要你,是否欢迎你,作为衡量职教中心工作的第一把标尺;同时,把能否对职高办学效益实行监控,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做好领导机关的参谋部,作为衡量职教中心工作的第二把标尺。
4.增加投入。近15年来,我们依靠市区政府,多渠道筹集职教经费2000多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40万美元,新建改建专业教学楼11座,修缮各类专业实习室、实验室、实习场地13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添置了一大批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1995年,我区为北京市计划统计学校投资150万元,建设一座多功能综合楼;为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投资50万元,改修大礼堂,增添有关设备;为北京卫生职业学校投资450万元,进行修缮,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除此之外,我区正筹措经费,为114中(商贸学校)新建综合教学楼。今年,我区为改善中学办学条件,就有八处同时开工,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5.充实队伍。为加强职教两支队伍建设,我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1)精心选拔调整好校级领导班子。近三年来,我们相继对6所职高校的一把手进行了调整,把事业心强、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充实到职高校领导岗位上来。像这次申报省级重点的两所学校校长,一位是酷爱职教职业、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张玉生校长,他是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的创办人之一,物理高级教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一位是年轻有为(40岁以下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勇于开拓进取的张长谦校长。这两位校长最大的特点是对事业执著追求、对工作无私忘我。这两所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一位是对德育和学校管理潜心研究并有所建树的赵增序同志,一位是从教38年有较丰富党政管理工作经验的贺国英同志。事实证明,这些同志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只用很短时间,就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目前我区职高正处于精神振奋、事业发展的最佳状态。
(2)倾斜政策,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我区人事部门为职高校调入的专业教师提供优惠政策。如从非教育单位进入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将原有的职称与现职挂钩,重新认定;优先从外地招收大学毕业生到职高校任教。各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指导、业务上帮助、生活上关心。
6.重点推进。我区把申办省级重点职高,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以申办促重点,以重点带全面。
到本世纪末,要把崇文区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办成设备先进,管理出色,办学效益指标达到世界银行贷款校的国际水平,在全市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一流学校。
要把北京卫生职业学校办成一所花园式、具有现代化设备、高超的专业教学水平和优质的卫生保健条件的一流职业高中。
三、重视职教,政府作出决策
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评估第三批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工作,对我区职教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申办工作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区长牵头,立即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各委办局领导参加的评估机构。反复认真地学习了国家教委颁发的评估标准,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区教育局局长赵志洁的工作汇报。秦正安区长说:“要坚定申报的信念,不要动摇,政府做你们的坚强后盾。”区委副书记王再云亲自到申报学校了解情况,鼓励学校借申报东风,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崇文区职业高中起源于基础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十分落后。特别是两所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达标。区政府立即召开区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当即决定在左安门西里危改小区给崇文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中心拨地5000平方米。区教育局决定撤销临近一所小学,改为实习场地,为该校再增加用地和建筑面积,使该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达标。为了解决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的实习场地问题,区政府已将新建成的景泰东里小区教育配套设施(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划归该校,拟办成老年保健中心医院作为该校的实习基地,以适应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同时在学校南侧向前推进4000平方米占地划归该校,建设操场。为了使医疗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充实该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将崇文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并入该校。并再为该校增设教学用房2000平方米。几项重大举措实实在在,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