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构建_思想政治课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构建_思想政治课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课改新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新课程论文,课改论文,新理念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如何构建课改新观念,是每一位课改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思想政治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进入课改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思想政治课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具有一定的落差,需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去发展新的理念。本人结合个人在新课改实践及教学反思中的点滴经验,就此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缺乏双边交流,师生关系少有互动,是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它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不要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对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上不能包办代替,不要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答案。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应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教师应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调适者、研究者,充分发挥和尊重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脑、动手、动口、动笔并互相合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全由教师摆布,这也是造成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教师要创设交往的情景,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让课堂更加生气盎然。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让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内化升华为学生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师生在相互交流中共享教学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可以说,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今后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强调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化,让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交流中成长。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更新学习观,从“学后做”向“做中学”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思维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学生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由于缺乏体验和发散思维的空间,学生感到很被动,这很难培养学生创新的灵感思维。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灵感思维呢?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掌握和理解丰富的学科知识。当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但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政治课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不断得到发展,让学生从“学后做”向“做中学”转变。做中学的具体做法是在对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素材,然后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去分析、去总结,从枯燥、沉闷的认识、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理论学习的深入,人们不再将学生的学习视为单纯刺激——反映的联结或思维的加工过程,而是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习动机,强调学生在问题情景下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要求更新学习观,学习应当是人的主动建构,而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从重视教法研究转变到重视学法研究,构建具有思想政治特色的教学新观念

新课程、新教材需要新观念,呼唤新观念。教材变化了,如果教师的观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旧教学观念中人们总是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其弊端表现为:第一,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给人的印象是老师“一支笔、一张嘴”唱独角戏,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死记硬背,成了知识的容器。第二,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讲解,只有教师的活动,导致为教而教,忽视学生学习实际,使学生的学习成了教师的附属品。第三,重划一要求,轻因材施教。教学实在谈不上个性的发展和因材施教的实现。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过去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有自己的绝活,但是教学效果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在哪里呢?其实教师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要把重点从教法研究转移到学法研究上来。一方面,教师应支配好师生双边活动的时间,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做到精讲,将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该学生读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该议论的由学生去议论,该思考的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提高能力,明白事理。另一方面,适时进行启发诱导和点拨,让学生的兴趣伴随教学的全过程。只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传统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相当稳固地占据着课堂,充斥在教学中,从而构成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处、推向持久的最大障碍。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观念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学观对体现教学目的性、针对性,顺利实施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的世纪应有新的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对于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标签:;  ;  ;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构建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