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_厉三明

厉三明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 513000

【摘 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病例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例60例,为对照组。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筛选。结果 就单因素分析结果而言,观察组中具有高血压史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入院时血糖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糖、颅内外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进行性脑梗死,是一种难治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然而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尚未完全明确。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60例,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例60例进行分析,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分析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病例6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为45-81岁,平均年龄76.5±3.2岁。入选病例均属首次发病或者既往经CT、MRI确认为腔隙性梗死而未见有脑血管疾病表现。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进展性脑卒中病例60例,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与观察组相当,具有可比性。

1.2 分析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同时实施头颅CT或者MRI检查,排除脑梗死后出血,对病灶面积进行测量,并监测记录患者入院后7d内的体温及血压,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电解质等生化检查,视病情需要行MRA或CTA检查。对比两组病血糖、血脂、血压、体温变化,以及CT/MRI、MRA/CTA等检查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取(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例在发病时存在高血压史、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有显著增多,且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原蛋白有显著上升(P<0.05)。详见表 1

3 讨论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患者死亡率骤增4倍,且将存在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根据临床经验总结,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不清楚,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史、发热、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等。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不稳定斑块是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管腔出现狭窄,将导致病变远端动脉灌注压下降,尤其以分水岭区最为突出,当动脉狭窄<50%时,可通过侧支循环获得代偿供血,可能未见有临床症状,当狭窄程度>70%时,或者因某些原因导致血压过低时,狭窄元旦动脉灌注压将发生进一步的下降,造成分水岭区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从而形成了灌注性梗死或边缘带梗死[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对于出现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及不稳定斑块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当早期予以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从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其次,脑梗死急性期往往由于急性反应导致血糖上升,而高血糖将加剧无氧酵解酸性产物的堆积,造成细胞内外发生酸中毒,进一步加重了局部脑组织缺血症状,进而发生更为严重的水肿及坏死,扩大梗死面积,加剧病情[2]。

综上所述,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是有诸多危险因素及多种病理机制相互作用所致,其中高血糖、相应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其确切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尚未获得一致结论,有待于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华,李冰,刘惠民,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预测[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7):731-734.

[2]杨向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38-40.

作者简介:

厉三明(1974-08-02、男,广东英德人,汉,就职于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方向。

论文作者:厉三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_厉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