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技术论文_林正根

浅谈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技术论文_林正根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一一大队 湖南省岳阳市 414100

摘要:在人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地质灾害便是自然灾害当中的一种。地质灾害其出现不但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而且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威胁,而且还对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各类灾害的稳定性进行勘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技术措施的相,希望可以为本行业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不但会导致经济的损失,还会导致人员的伤亡,所以为了保护好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我们一定需增强地质灾害的勘查及防治的相关工作。地质灾害的工作当中,首要的任务便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在获取具体的数据以后才可以对灾害做深入的分析,由此构建最合理的灾害防治的方法。

1、地质灾害的勘查

1.1、滑坡地点的勘查

通过钻探井探及槽探的方法来实行控制,工程布置所选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主要是辅剖面法。勘探孔需穿入最下一层的滑面,并且还要进入到稳定地层的3到5米。收集滑体和滑带岩土来作为试样,主要测试物理与水理及力学性质的相关指标。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参照的是滑动面的所属类型与物质的构成,选取有针对性的分析断面与合理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计算的方法需依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具体内容来执行。对滑坡的稳定性具体的评价参照滑坡的位置、形成的规模、影响的因素、滑坡形成前的征兆、滑坡区域的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具体情况,及稳定性的计算结果等整体结合的来进行判定,并且还要对其发展的方向与危害的程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滑坡勘查的结果包含:地质背景、形成的条件、形态要素、性质与变化、平面图与剖面图,岩土工程的相关指标,稳定性分析,防治的方法。

1.2、崩塌的勘查

危机岩体与崩塌的勘查包含:危岩体与崩塌的类型、规模、形成灾害的范围,崩塌体大小及着落方向;岩体的质量级别、岩体特点与风化的情况;地质结构,岩体的构造类型,裂缝与结构面的形状、组合联系、闭合的情况、力学的属性、延展与贯穿的情况;崩塌以前的征兆和崩塌的主要原因。勘查方法主要以剥土、探槽探井等一些山地的工程为主。工程设置选用岩体与崩塌体不少于一条实测的剖面,每次勘查剖面的勘探点不可少于3处。勘探孔深度需进入到拉裂缝的顶端位置或是穿过堆积体。剥土、探槽及探井等一些山地的工程需拍摄图片,并且同时留下现场的记录。

1.3、泥石流的勘查

在对已有资料进行收集的情况下,泥石流的活跃地区实施泥石流的构成、活动、堆积的特点、发展的动向、危害程度等现场的实际调查,从而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判定,运用测绘、勘探、试验等方法来过行调查。勘探方法:首先,以地面调查的有效信息收集为主,有效利用地形图、航卫图片、水文气象数据与方志等数据。其次,从堆积扇的水边线开始调查一直到沟源处,在分水岭的位置俯看整个流域。再次,对堆积扇进行调查所包括的内容:一是要查看形态的完整性,这能够充分反映出主沟与支沟的输沙能力;二是要查看对主河道的挤压情况,依据变形程度来进一步判断其弯曲与偏移程度,并进行最终的定级;三是测量巨石颗粒的直径,并测算其平均直径,可通过线格法与网格法对100个以内的巨石进行三个轴向尺寸的测量,并计算出其平均粒径,用以作为泥石流的定级参考。最后,在进行一系列防治工程的地段中,运用钻探、坑槽探等设备采集具有一定性的原状岩与土石等试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斜坡与软弱结构面勘查

斜坡与软弱结构需要在掌握与了解地下水的准确位置与流向等情况下,进行岩土的试样抽取,并以钻探与槽探等勘查方法的实施为主,岩土试样以物理力学的指标测试为主,而且在进行稳定性的综合评价中,不仅要对位置与规模加以确定,还应进一步结合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以及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综合性判定。

1.5、地面塌陷勘查

塌陷的勘查需要在一定的勘查范围内,对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貌等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收集,并能结合该地区的地质图与地质勘测报告等资料展开相应的调查,再对塌陷区的地表、岩层以及建筑物等遭受破坏的严重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由此确定地表塌陷主要受到的地质现象影响,并根据其类型、等级与分布情况进行塌陷区稳定性的定性、定量评价。勘查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物探与测绘,还要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与采矿调查,并对地表塌陷范围进行清楚的情况分析,以及破坏区域的形势发展分析,由此可以确定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

2、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措施

2.1、工程防护措施

2.1.1、干砌片石防护

土质路基边坡在经过不断的雨雪冲刷下,不可避免地还会产生拉沟、流泥等问题,有的会造成小型溜坍,也有的会造成软质岩层的严重剥落等情况,利用干砌片石对不陡于1:1.25的缓坡进行防护加固,不仅可以解决周期性的边缘边坡浸水问题,还能有效地顺缓洪水水流,遏制了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失。

2.1.2、抹面与捶面防护

这是对于比较容易风化的页岩、泥质砂岩等软岩层边坡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这需要在岩层风化问题不是很严重时,而且边坡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保持岩质边坡的干燥性,无地下水产生,但对边坡的形状、陡度以及平整度并无特殊要求。

2.1.3、抗滑挡墙防护

这一防护措施是当前针对小型滑坡所采取的较为广泛而有效的一种措施,在依据滑坡的特质与种类情况下,以及抗滑挡墙的受力特点的不同,或者是不同的材料结构等方面使用,又将其分为不同的防护类型。

2.1.4、减重与压脚防护

滑坡中有堆移式滑坡,还有滑床呈现出上陡下缓,以及头重脚轻等情况时,需要在保持力学平衡状态下对上部地段进行减重处理,也可以对前部抗滑地段加填压脚。在进行减重处理后,还需要对薄弱部分可能出现的剪出情况加以验算,并设置有效的支挡结构,还可以借助锚定板等滑体锚固进行地层结构的加固与稳定。

2.2、植被防护技术措施

植被防护不仅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而且还能同时起到地质保护的作用。在选取优良生长状态的草坪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平板铲或者是草皮机,将铲起的草坪运送到需要绿化的坡面,并重新进行规划铺设,不仅要使其能够迅速成活,还要在护坡绿化技术指导下对坡面起到加固作用。植生带的建立需要借助于专业的机械设备,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标准要求,制成一定规格的产品。三维植被网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而且还可以由此降低雨水对坡面所造成的冲刷问题,而且在采用先进的草坪绿化技术下,使草种、保水剂与粘合剂等混合物被均匀的喷洒到指定地区,并在保持一定湿度的情况下,使草种迅速发育,由此可见液压喷播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绿化技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与高质量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会经常性地出现地质灾害,给地质灾害地区周围的环境与人员及财产带来损害。所以,我们一定从政策、管理水平与防治方法等各环节实行改进创新,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实施科学的防范与治理,尽量降低地质灾害所形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曹继峰,汪重刚.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J].商2014,(28):242.

[2]高丽君.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地球,2014,(4):290-290.

[3]李志佳.浅析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中的技术与防治措施[J].地球,2014,(9):299-299.

论文作者:林正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技术论文_林正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