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文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心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常规就诊。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帮助患儿家属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降低家属的紧张和忧虑,也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反应;效果;分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科护理显得极为重要,它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疾病以及预防的一门重要学科。患儿在就诊时难免会出现过度紧张,并不利于治疗。同时在儿科护理中部分家长会带着个人情绪前来就诊,使得医患关系变得非常紧张[1]。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儿科护理中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提升了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心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常规就诊。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3±1.1)岁;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1±1.0)岁。研究中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儿科就诊时家长心理反应
1.2.1.1对疾病不了解:由于家长对患儿疾病不了解,缺乏相应的认知度,再加之患儿年纪较小无法仔细描述病情,部分患儿家属对医生持怀疑态度。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层次不齐,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使家长对病情有不同的理解。
1.2.1.2不良情绪的影响
患儿家属的年龄通常都处于中年期,日常生活中琐事较多,各方面导致的不良情绪都会对其自身的心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当患儿生病后,这种不良的负面情绪加剧,容易产生愤怒、烦躁不安以及焦虑等。
1.2.1.3穿刺反应
部分患儿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在院内进行输液治疗,在穿刺过程中因患儿血管纤细不易穿刺,再加上家长对患儿的疼爱,部分家长会表现出暴躁、急躁的心理,对护理人员进行辱骂。
1.2.2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方法为:
1.2.2.1健康宣教
患儿治疗前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时间等各方面,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提前为家长做好思想工作。
1.2.2.2对患儿进行辅导
患儿就诊前应当让家长与患儿沟通、交流,使患儿明白疾病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并鼓励患儿,同时告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感。就诊时家长应当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对患儿进行鼓励和安慰,严禁对患儿进行呵斥和责骂。针对于哭闹、极为不配合的患儿,则应当由医护人员用严肃的语气告知患儿病情对自身带来的危害,当患儿愿意治疗后再给予鼓励和肯定。
1.2.2.3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儿科中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尤其是针对于穿刺类有创伤性的工作,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好各项措施并且多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维持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发病率每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与家长对患儿的过分溺爱心理有着直接关系。疾病将对患儿的身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小儿的健康生长[2]。在就诊期间患儿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心理,同时加之患儿年龄、人格和疾病情况的不同,使患儿的心理反应和形态也有所不同[3]。
当患儿在进行就诊过程中,家长的心理反应也各有差异,家长的负面心理以及不良情绪将对患儿的治疗产生影响,不利于患儿康复。所以,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4]。对患儿家长进行前期的心理干预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降低了护患矛盾,提升了患儿以及家长的依从性[5]。
综上所述,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帮助患儿家属产生良好的心理反应,降低家属的紧张和忧虑,也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史双秀.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966-967.
[2]卢敏,董莉,彭惠诗.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反应及进行心理干预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14):87-88.
[3]陈新红.浅析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6):516-517.
[4]戎艳鸣,楼建华,徐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29-32.
[5]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1(1):62-63.
论文作者:岳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患儿论文; 家长论文; 心理论文; 儿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