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米老鼠、多啦A梦等动画片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受动画片的影响,对西方或者日韩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被他们所忽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断地给小学生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可行性
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1.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信息化环境中,必然会涌现出各种不良思想,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除了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外,还会使得学生没有心思去学习,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从小受到积极思想的影响,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学生必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1.2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就目前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都较好,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父母、祖辈也都极其宠爱他们。此种生活环境会使他们从小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自身的行为习惯极差。而如果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逐渐引导孩子们从不正确的思想及不良的习惯中走出来,逐渐培养其乐于助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品质,非常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求真务实态度的形成,使其从小就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当然,想要达成此理想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要基于小学生的实情选择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教育。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来看,还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传统文化教育浮在面上的问题比较突出[1]。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文化知识与思想内涵等诸多方面缺乏融合性和协同性,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对小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也缺乏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解析等等,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停留在浅层次上,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努力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科学实施路径。
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3.1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做好传统文化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传统文化渗透,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用好语文教材,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做好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更全面的分析,更有效的延伸,从中发掘出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呈现更为丰厚的传统文化价值,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体悟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增强语文教育实效。例如,学习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理解诗词表现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更多人的美好祝愿。诗词是我国最为重要地方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有文字来表达情感,更和着一定的音乐来表现,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知这种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理解其情感,更感知其音乐属性;播放梅艳芳的演唱,让学生感知这种文学表现形式,音乐和歌声来直接感知其中的情感,带给学生更多美感艺术享受。做好教材的挖掘,诗词所写的场景是中秋佳节,把酒对月歌唱,明月不仅是天上的一个星体,在长期的民族文化认知赏鉴中,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了中秋佳节最为代表性的元素。今天,我国航天技术发达,依靠科技探月,我国探月卫星“嫦娥”系列,玉兔月球车不仅是现代科技的见证,也是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渗透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营造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了解民族文化风采在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名人传记、成语故事等讲述给学生听,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有趣的画面来开展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便可用多媒体展示:夜晚,在月亮的照射下,作者举头仰望月亮的背景图。如此,教师便可营造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作者李白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写出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在背景图上,教师可让诗词一句句地出现,再加上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念故乡之情。一个人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这样便能提高学生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3.3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
诗文中蕴涵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古至今,中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写下无数的诗歌、文章。通过诗歌、文章来学习传统文化,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在诗歌、文章中学习传统文化,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首先要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理解古诗文很困难,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将古诗文的内容进行还原,那么学生学习诗歌的困难将迎刃而解,通过学习诗歌给学生讲述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习俗,不仅会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保证语文课堂高效顺利地进行,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还有:在教室内张贴国画、张贴名人名言,或者是在诗歌朗诵时播放传统音乐等。在情景的学习条件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带入情境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传统文化
的理解。
(2)重视诵读,情感教育
古诗文是韵文,朗读古诗文有助于了解古诗文结构,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非常常见。新课标也指出: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朗读如此重要,但是,还是有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上缺乏朗读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朗读技巧来指导学生。
3.4定期开展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在春节来临前开展小学生对对联、写对联的活动。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扫墓的活动,在端午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小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固定的节日以外开展活动,如古诗词背诵比赛、传统文化讲解比赛等等。小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巩固语文知识,还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对培养他们讲文明、讲礼貌、有责任、有担当的良好品质有着很好的作用。
4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的汉语来说,使用的群体很多。汉语沉淀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师应该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可以真正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提升自身的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升自己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卉.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合肥师范学院,2018.
[2]秦晶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3]牛树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类选文的编排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35:53-55.
论文作者:曹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传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