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输最短时限问题的网络解法及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如云[1](2020)在《低碳约束下城市建设项目物流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城市建设项目包含所有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民用建设工程项目,如商业地产开发、城市地铁建设、道路施工、旧城拆迁改造等。建设项目物流为建设工程提供资源配置服务,消耗能源产生大量碳排放,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碳排放约束背景下,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工程建设项目为对象,对其物流活动进行优化,不仅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相关企业节约成本、有序运营的必然选择。论文根据城市建设物流的特点,提出了在建设项目承包商间开展物流共同化模式,并基于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路径优化(VRP)模型,以及选址-路径模型(LRP)等,构建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对考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项目物流的几项关键问题进行优化。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城市建设项目物流链的构成和碳排放予以说明,并对物流链进行价值分析。针对现有的城市建设项目物流模式在节能减排、物流效率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承包商物流共同化模式。通过城市建设物流整合中心(city construction logistics consolidation center,CCLCC)对工程物料进行集中采购、集中加工、共同配送,以及在承包商之间优先调拨工程土方等方式,整合城市建设物流活动和资源,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并提高物流效率。(2)以承包商之间的物流共同化模式为基础,以当前存在的两种碳约束政策为背景,分别构建确定性需求和随机性需求条件下的工程物料集中采购决策优化模型EEOQ和E(s,S)。解析碳税税率、碳价、碳限额、碳排放因子等变量对采购安排、总成本和总排放量的影响,并进行数值验证。突破单个企业物流优化的局限,以物流共同化模式下的集中采购实现多个承包商在采购储存环节的最优化,追求整体物流成本节约及碳排放降低。以碳交易价格和碳排放权限额的不同组合营造出严苛、温和与宽松的碳约束政策环境,发现三种碳约束政策环境分别对应明显、适度和可能失效的减排效应。(3)以碳税政策为背景,以承包商间物流共同化模式为基础,提出考虑碳排放的市区内工程物料共同配送车辆路径优化的模型(emission time dependen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ETDVRPTW),加入路况依赖的时变速度、承包商工地服务时间窗和碳排放政策约束等因素。采用实证和虚拟相结合的数据加以验证。对车辆碳排放和油耗量的计算更真实地反映城市路况的影响,模型求解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能缩短种群编码长度,且求解速度更快。(4)以承包商间物流共同化模式为基础,将碳排放约束引入城市工程土方回收物流优化的研究,考虑节能减排、经济成本、时间效益、市场竞争等多属性因素,构建解决这一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优化模型(emissi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LRP)。优化过程中,以“链路加备选点的组合”作为备选方案,以实现对选址和路径集成优化的目标;提出改进的线性比例变换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瞬时速度计算链路油耗、碳排放量和行驶时间;采用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的逼近理想解法(TOPSIS),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实证结果表征,考虑碳排放的工程土方回收物流优化方案在节能减排、成本和作业时间节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将共享经济的思想引入城市建设项目物流优化,提出在承包商间开展物流共同化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工程物料集中采购、共同配送,以及工程土方的回收物流进行优化。对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和理论在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拓展了经典EOQ模型、VRP模型和选址-路径模型(LRP)的适用性和应用范围。
贾祥[2](2019)在《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是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运营,使得既有线运能得到了释放,为我国铁路货运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当前货运市场下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货主对运输服务准时性、时效性的高要求,也给铁路货运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优化铁路货运组织模式,进行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掌控货物全程运输状态,推算货物送达时间,保障运到时限,还可以优化设计运输服务网络,减少路网车流的总运输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明确了流线结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然后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组织理论,构建了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次梯度优化算法和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以小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以沈阳铁路局的路网和数据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证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从货物送达时间和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两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现有研究之后,决定从货物全程运输过程的角度来推算货物送达时间,并利用离散时空网络描述车流的时空二维属性,同时优化设计运输服务网络以适应车流波动,保障运到时限。(2)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理论进行研究,理清了货运计划体系,将货物送达过程分为始发、终到货运站作业过程、技术站中转作业过程和区段旅行过程,分析各过程的货物作业时间,改进现阶段下组织型运输模式,与规划型组织模式结合使用。(3)构建了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以路网车流总运输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依托离散时空网络进行建模,并对时空网络改良优化,简化了模型复杂度。之后设计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模型上下界,以小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以沈阳铁路局路网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收集数据、设定参数,然后构建了改良离散时空网络,求解得到了货物车次接续计划和运输服务网络设计方案,对结果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论文的实用价值。
胡勇文,陈国华,刘静[3](2019)在《最短时限指派问题的新决策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n人n事的最短时限指派问题,文章通过确定当前最短时限值后,构造最短时限指派问题的最小费用流模型,结合对偶原理,提出求解最短时限指派问题的快速决策方法。该方法通过保持互补松弛条件不变,通过改变节点的势扩大允许网络进而在允许网络中寻求从源点到汇点的增广链而增广流量,直至得到流量为n的最小费用流,此时非0流边对应最短时限指派问题的最优解,算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可行。
张天慈[4](2018)在《基于四维轨迹的机场地面运动引导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机场是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空中与地面交通的关键环节。传统场面运行的不确定性大、资源利用率低,难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航空运输需求。在高级地面运动引导控制系统与机场协同决策机制的推动下,基于精确四维滑行轨迹的场面运行方式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深入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维滑行轨迹规划与执行阶段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一套完整无冲突四维滑行轨迹生成方法,并构建仿真系统对引导误差进行分析、验证四维轨迹引导的可行性,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轨迹监视与扰动恢复方法。第一,提出了一种无冲突时限滑行路径搜索方法,为进一步生成完整四维滑行轨迹提供了基础。时限滑行路径在传统路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点到达时间限制。为避免节点-路段模型的不确定性,利用虚拟区域划分保留交叉口区域的道路中线结构,并对区域划分模型进一步抽象,提高路径搜索效率。为生成无冲突、高效、流畅的时限滑行路径,通过区域时间窗约束规避滑行冲突,通过最小化滑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并引入最大通行时间约束减少滑行过程中的等待。为确定最优路径,引入控制点到达时间窗与路径支配关系判定规则,并提出一种基于A*原理的路径搜索算法。该算法也为带有时间窗与最大通行时间约束的最短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用解法。第二,提出了一种以时限滑行路径为基础的参考速度在线生成方法,确定了完整的无冲突四维滑行轨迹。根据时限滑行路径具有控制点到达时间约束的特点,以滑行道区域包含的路段为基本单元,构建参考速度在线生成问题的非线性优化模型,避免现有离线参考速度生成方法在处理控制点到达时间约束方面的局限性。针对该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启发式框架的实时求解算法,分别利用线性规划算法、元启发式算法和枚举算法确定控制点到达时间、控制点速度和具体的加/减速过程,并利用非线性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求解质量,消除初始可行解包含的过冲。基于不同机场与场面交通密度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对基于无冲突四维轨迹的滑行引导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自动控制原理构建跟随绿灯引导仿真系统,并设计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自动计算导航绿灯点亮位置。利用典型机场道路布局与进离港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将无冲突时限滑行路径搜索与参考速度在线生成方法集成到次序路由规划框架中,生成引导系统所需的无冲突四维滑行轨迹。考虑不同飞行员的驾驶行为差异,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飞行员跟随绿灯驾驶过程中的反应时间。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导航绿灯控制方式的引导误差,以及在不同误差水平下的滑行冲突及油耗情况,初步验证了无冲突四维滑行轨迹在引导阶段的可行性,同时为生成更加鲁棒的无冲突四维滑行轨迹提供了有效反馈。第四,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场场面监控视频的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监视方法,为进一步实现面向四维轨迹的视觉符合性监视提供了必要支持。利用场面监控视频包含的几何特征确定机场平面上的两个消失点,基于此确定垂直方向上的消失点与摄像机焦距,实现摄像机标定。根据场面监控视频的静态背景特点,通过运动区域检测与合并确定移动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根据场面监控视频的低视角特点,利用特征点检测、跟踪与轨迹聚类算法区分不同移动目标的特征点轨迹,基于摄像机标定结果将特征点轨迹映射到三维空间,并根据特征点高度对移动目标运动速度进行估测。利用真实机场场面监控视频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运动轨迹监视。第五,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机场地面运动扰动恢复方法。当干扰事件导致计划滑行轨迹失效时,从全局角度对计划轨迹进行优化调整,使场面交通恢复安全有序状态,避免局部优先次序调整策略对后续运行过程的不利影响。利用混合整数规划的复杂约束和目标函数建模能力,构建干扰事件影响下的路由与滑行冲突规避约束,实现无冲突轨迹调整,并以最小化滑行时间、目标位置到达时间及轨迹变化量为目标,减少干扰事件对地面运动效率及其他场面操作的影响。为满足动态环境下的计算时间要求,提出了基于分组迭代冲突规避策略的快速求解方法。利用仿真算例验证了这一扰动恢复方法的有效性。
石铁[5](2019)在《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铁路技术站作为铁路网范围内大量中转车流的改编作业地点,是重新组织货流、车流的重要网络节点,对于铁路运输网络的综合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决定了技术站在整体铁路运输路网中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铁路技术站内的技术作业过程是一个包含有多层次的复杂流程,不仅需要调动技术站内大量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也和到达列车、出发列车以及车流组成结构高度相关,同时也受到站外列车运行状况、区间能力、机车车辆配置等因素影响。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是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合理地调动各种技术站内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及人员,优化协调技术站各种作业活动的综合时序,以实现技术站综合服务效率最优化的目标。本论文从技术站的物理结构和作业技术特点出发,以时空网络研究视角为基点,构建了基于累计流的铁路技术站系统综合建模研究框架,以实现技术站内车辆停留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技术作业计划的确定性综合优化数学模型。该综合优化模型能够反映技术站内列车、车流的连续运动过程和系统状态的动态变化,并融合考虑调车线运用方案、调车线空间能力等多种重要实践约束。针对干扰技术站作业的随机扰动因素,论文进一步提出基于离散随机场景的技术站作业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该随机优化模型是将服从已知概率分布下的随机扰动构建为离散随机场景,求得保证作业目标函数最优的鲁棒性离线决策方案,即该决策方案能保证随机干扰下的作业计划质量期望最优。在分析综合优化模型数学特性和技术作业特点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有效不等式的模型强化方法和基于集聚配流的启发式简化求解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理论方法,为优化技术站作业流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分析了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问题及其内涵。论文分析了技术站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对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问题进行了界定,并且阐述了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的复杂挑战性和重要实践意义。在技术站系统内运动的作业对象具有多商品流的性质,作业计划优化问题需要保证不同作业对象流的性质转换过程满足网络流平衡原则,合理协调前后接续作业和作业对象在设备之间的衔接。从时空网络研究的视角看,充分考虑技术站到达作业、解体作业、集结过程、编组作业及出发作业的技术要求,能够充分反映技术站内主要技术设备的动态状态和作业对象的连续运动过程。2.阐述了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作业系统综合优化建模框架及应用。基于技术站主要作业内容的系统分析,从时间依赖性的资源分配角度解析技术站作业优化目标的时空特性和作业要求,提出了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作业系统综合建模框架。该方法融合技术站内时空资源分配的思想,能够合理描述技术站作业活动机理和作业特点,适应于技术站多层次的网络结构特点。在累计流建模理论理念框架下,对技术站时空系统作业对象的运动过程、系统的动态状态以及多系统间协同关系等进行刻画,并给相关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技术站系统累计流建模框架的适应性要求,分析了适用交通系统的共同典型特征。3.建立了铁路技术站作业确定性综合优化模型。在基于累计流的综合建模框架下,主要阐述了技术站作业综合计划优化目标和技术站作业过程中关键约束的数学意义,构建了确定性综合优化数学模型,统筹考虑包括到达作业、解体作业、集结过程、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的各种关键作业要求,该模型是一个多层次的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融合考虑调车场内运用方案及调车线空间能力约束,能够反映技术站内运动对象的运动过程和系统的动态状态。4.提出了基于有效不等式的模型强化方法和基于集聚配流的启发式简化求解算法。针对数学模型的整数规划模型特点,构建原综合优化模型的线性松弛模型,降低原模型整数变量规模,构建技术站作业优化模型的有效不等式对松弛模型进行强化,去掉关键决策变量中无意义的非整数优化解,从而保证最终优化解的有效性。针对技术站作业中车流的供需关系特性,构建简化的技术站作业优化的线性集聚配流模型,依据“先到先分配”作业原则设计基于“最急迫解体参数”的解体顺序优选启发式算法,利用配流模型优化解推算具有显着优化偏好的解体顺序决策变量取值,减少整数变量的优化解搜索空间,加快优化模型的求解速度。5.建立了铁路技术站作业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技术站作业计划常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扰动,会造成车流不能按时接续、出发列车不能按计划出发或被取消等问题,对技术作业计划方案质量和可执行性有着重大影响。本论文分析了技术站作业流程中的多种随机扰动因素及其影响,以到达列车晚点对整体技术作业计划的影响为代表随机干扰因素,采用基于离散场景的随机规划方法,围绕解体作业顺序关键决策的鲁棒性,构建了技术站作业计划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求解抗随机干扰性的鲁棒性决策方案。该模型考虑了解体作业顺序和车流接续,协调解体作业过程和编组作业过程,采用鲁棒性优化的角度强化作业计划来应对离散随机场景定义的不确定性干扰。6.采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协会提供的技术站作业优化数据集,对论文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对技术站作业确定性综合优化模型、技术站作业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进行了多种测试,并对比分析了求解模型的各种强化解法的效果。通过总结分析算例集的优化结果,论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论文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实证依据。
李琼婕,薛耀文[6](2014)在《最小费用最大流维度拓展及其在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借助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对时间压力下最小风险最大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最小风险、最大流路径下的最短时间,构建了基于时间压力条件下的最小风险最大流模型,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刘东庆[7](2013)在《几类运输问题的研讨》文中研究表明运输问题,作为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煤炭,钢材,木材等物资的调运。设有若干个(在各地的)生产地和若干个(在各地的)消费地,根据已有的交通网,如何制定调运方案,将物资从产地运到消地,使总运费最少,就是周知的运输问题。第一章引言,介绍运输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第二章探讨有容量限制(变量带上界)的运输问题,对在忽略容量限制下所求得的最优调运方案中的调运量超过运能的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新的寻找初始调运方案的做法,丰富了求解这类问题的办法。第三章对最短时限运输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类新的最短时限运输问题,并给出了求解这种问题的做法及其具体步骤。第四章对一类整数瓶颈运输问题的一个已有算法进行了修改,并且该修改的算法是一个改进算法,即每轮迭代能保证从一个当前的可行解代换到下一个更好可行解,直到不能改进为止。第五章对一种无整数限制的最小最大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六章综述了论文的结果以及提出一些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高学英[8](2012)在《大规模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人口压力巨大,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全球气候条件持续恶化,社会秩序动荡,地震、洪水、海啸、战争、恐怖袭击、瘟疫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生态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另外,我国社会经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科技和教育水平较低等,安全生产形势也非常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为保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提高国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十一五”规划就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设立了多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在国家大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及能力建设的大环境需求下,本论文旨在对国内外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技术研究成果广泛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就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技术相关的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应急救援资源选址与配置、应急救援资源调度、灾后受损道路网应急抢修时序优化以及应急交通组织与控制等五项关键技术现有研究的不足,展开深入研究,为应急救援资源布局和调度工作提供高效可行的模型和方法。论文首先提出利用不确定信息处理理论来解决应急救援资源估计中的多种不确定信息,为应急救援布局和调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接着考虑应急救援效率、成本、公平性以及动态性,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援资源选址、配置以及调度模型,为应急救援资源布局及调度提供重要可行方法。此外,文章又深入研究了受损道路网的抢修时序优化方法和应急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以确保应急救援资源调度高效和安全的进行。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的应急救援资源估计方法、应急救援资源选址、配置、调度优化模型及算法、受损道路网抢修时序优化方法、应急交通分配方法以及应急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不确定信息处理理论的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方法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应急救援资源进行归类并分析了其特点。在广泛阅读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的流程框架,并深入分析介绍了各个步骤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了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引入未确知信息、盲数等不确定信息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多种不确定信息的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方法。最后以青海玉树地震中结古镇受灾民众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为例,对本章提出的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流程及方法进行了验证,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估计应急救援资源需求。(2)动态需求条件下应急救援资源选址与配置优化模型从实际应急资源选址及配置需求出发,提出了多目标固定资源点选址-规模优化模型、临时多点动态选址模型和多应急救援资源动态组合优化配置模型。三模型的构建都考虑了受灾群众伤亡随时间动态变化特性。构建的静态资源点选址模型在优化资源点位置的同时还优化了资源点的设置规模。模型的构建考虑了应急资源选址应急效益最大、资源点总建设成本最低以及需求点应急需求的公平性三个目标,并设计了单位成本效用法对模型求解。构建的临时资源点动态选址模型则从应急资源效益最大化、各需求点的应急救援公平性以及临时资源点数量最少三个目标需求出发,在有限调度静态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动态资源的选择问题,并设计了主要目标法与爬山法相结合的算法对模型求解。构建的多应急救援资源动态组合优化配置模型以规划期内各阶段配置资源与未配置资源应急救援方案总的应急效用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同时考虑配置资源成本问题。在成本目标的构建中,全面考虑了购置成本、库存成本和机会损失成本对配置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了理想点法和单位成本效用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求解。最后设计算例对所提模型及求解算法进行验证,实例结果分析表明提出的模型及求解算法能对相关问题进行优化求解。(3)灾后受损道路网应急抢修时序优化模型与方法对于灾后受损交通元件的应急抢修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受损交通元件特点及分类,结合未确知信息处理方法提出了受损道路抢修时间估计方法。接着,提出以应急路径为基本单元开展受损交通元件应急抢修,且受损交通元件的抢修应满足不同应急时限要求,并提出了带时限要求的简单路径分层搜索算法以及路径抢修重要性排序算法,又进一步构建了以受损路径总抢通时间最短为目标的受损道路抢修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最后设计了一个算例对提出的受损交通元件的应急抢修时序优化各环节处理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相关方法和模型可对受损道路抢修问题进行有效求解。(4)多OD-多目标应急救援调度优化模型对于应急救援调度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多种应急运输模式的特点以及应急运输网络的动态特性;接着,构建了多资源多OD应急救援资源调度优化模型和基于灾民特性的多避难所应急疏散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模型的相关求解算法。多资源多OD应急救援资源调度优化模型的构建包括应急救援资源效益、运输成本以及受灾点救援的公平性三个目标;模型采用基本功效系数法和单位成本效用法对模型求解,并设计了一个算例对模型和相应求解算法进行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构建的基于灾民特性的多避难所应急疏散调度优化模型包括灾民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两个目标,重点考虑了不同受灾程度灾民的应急疏散需求,采用主要目标法对模型求解,最后设计了一个算例对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验证,结果令人满意。(5)应急交通分配、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主要对应急交通分配方法以及应急交通网络的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现有基于Logit模型的交通分配方法基础上,结合应急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修正的Logit模型应急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接着分析了车道反流策略(contraflow)在应急交通中的应用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急车道反流实施策略。分析了应急交通控制的需求特点,结合应急车道反流策略和交叉口应急交通组织方法,提出了应急反流条件下的交通控制优化模型,模型所追求的目标为总应急交通流出行时间最小。最后,提出了一个算例对本文提出的应急交通分配方法、应急车道反流策略以及交通控制优化模型进行综合验证,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应急交通流运行效率。
王广民,马林茂,李兰兰[9](2011)在《运筹学中运输问题求解算法及其扩展研究》文中指出运输问题是特殊的线性规划,在运筹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运输问题的基本模型入手,介绍了求解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图上作业法和智能算法,然后论述了运输问题的扩展:几种单目标运输问题的模型和多目标运输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最后介绍了运输悖论问题。
马圆圆,栗娜,徐清云,李珍萍[10](2010)在《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的网络流解法》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在分析了运量与运输时间关系的基础上,把运输时间划分成与运量无关和与运量有关的两部分;进一步根据已知的运输时间与运量的函数关系,把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转化为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
二、运输最短时限问题的网络解法及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输最短时限问题的网络解法及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低碳约束下城市建设项目物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建设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 |
2.1.1 建设物流方面的国内研究 |
2.1.2 建设物流方面的国外研究 |
2.1.3 文献述评 |
2.2 经济订购(生产)批量的相关研究 |
2.2.1 经济订购(生产)批量优化的国内研究 |
2.2.2 经济订购(生产)批量优化的国外研究 |
2.2.3 文献述评 |
2.3 车辆路径优化的相关研究 |
2.3.1 VRP模型的提出和拓展 |
2.3.2 低碳VRP问题相关的国内研究 |
2.3.3 低碳VRP问题相关的国外研究 |
2.3.4 文献述评 |
2.4 选址-路径问题的相关研究 |
2.4.1 选址-路径问题相关的国内研究 |
2.4.2 选址-路径问题相关的国外研究 |
2.4.3 文献述评 |
2.5 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相关研究 |
2.5.1 多属性决策问题相关的国内研究 |
2.5.2 多属性决策问题相关的国外研究 |
2.5.3 文献述评 |
2.6 常见的碳排放约束政策 |
2.6.1 我国实施的碳限额与交易政策 |
2.6.2 其他国家实施的碳税政策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共同化模式 |
3.1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链构成及碳排放解析 |
3.1.1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链构成 |
3.1.2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链碳排放解析 |
3.1.3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链价值分析 |
3.2 城市建设项目现有物流模式及对碳排放的影响 |
3.2.1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现状调研 |
3.2.2 城市建设项目现有物流模式 |
3.2.3 城市建设项目现有物流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 |
3.3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共同化模式的提出 |
3.3.1 对多个承包商实施工程物料集中采购 |
3.3.2 对多个承包商实施工程物料共同配送 |
3.3.3 优先在多个承包商间实施工程土方调拨 |
3.3.4 实施多个承包商工程物料集中加工 |
3.4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共同化模式减排的作用分析 |
3.4.1 集中采购和共同配送可减少过量采购造成的碳排放 |
3.4.2 共同配送和土方调拨可减少工程运输车辆碳排放 |
3.4.3 集中加工可减少废弃物实现节能减排 |
3.5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共同化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碳排放的工程物料集中采购决策优化 |
4.1 城市建设项目工程物料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
4.1.1 建设项目工程物料的分类 |
4.1.2 影响工程物料采购决策的因素 |
4.2 碳约束下确定性需求的工程物料集中采购决策优化 |
4.2.1 问题描述及假设 |
4.2.2 模型构建 |
4.2.3 算例与讨论 |
4.2.4 结果分析 |
4.3 碳约束下随机性需求的工程物料集中采购优化决策 |
4.3.1 问题描述及假设 |
4.3.2 模型构建及求解 |
4.3.3 相关讨论 |
4.3.4 数值验证 |
4.3.5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碳排放的工程物料共同配送路径优化 |
5.1 城市建设项目工程物料配送的特点分析 |
5.1.1 配送车辆以重型卡车居多,零担和整车运输并存 |
5.1.2 配送活动受到市政限行和工地服务时间窗的双重制约 |
5.1.3 配送车辆行驶速度受城市交通路况影响 |
5.2 考虑碳排放的工程物料共同配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
5.2.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5.2.2 模型构建 |
5.3 算法设计与验证 |
5.3.1 遗传算法求解ETDVRPTW模型的思路 |
5.3.2 数值验证与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考虑碳排放的城市工程土方回收物流优化 |
6.1 城市建设项目土方回收物流优化问题 |
6.2 城市建设项目土方回收物流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 |
6.3 考虑碳排放的工程土方回收选址-路径优化模型 |
6.3.1 问题描述 |
6.3.2 优化思路和方法选择 |
6.3.3 模型构建 |
6.4 实例验证及分析 |
6.4.1 案例介绍及参数赋值 |
6.4.2 城市建设项目土方回收选址-路径方案排序 |
6.4.3 考虑碳约束前后土方回收物流的最优方案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A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现状调研提纲] |
附录B [城市建设项目物流现状调研过程及结果总结] |
(2)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研究 |
2.1 铁路货物运到期限与运到时限 |
2.2 铁路货物运输相关计划 |
2.2.1 货物运输计划 |
2.2.2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
2.2.3 货物列车运行图 |
2.2.4 货物运输方案 |
2.3 铁路货物送达过程 |
2.3.1 始发、终到作业过程 |
2.3.2 技术站中转作业过程 |
2.3.3 区段旅行过程 |
2.4 我国铁路货运组织存在的问题 |
2.5 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 |
3.1 问题的描述 |
3.2 问题的假设 |
3.3 基本离散时空网络 |
3.4 构建流线结合优化模型 |
3.4.1 设计决策变量 |
3.4.2 定义参数、变量 |
3.4.3 约束条件 |
3.4.4 目标函数 |
3.4.5 模型表述 |
3.4.6 模型复杂度分析 |
3.5 离散时空网络改良 |
3.6 构建离散时空网络的步骤及算法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模型求解 |
4.1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 |
4.1.1 拉格朗日松弛理论 |
4.1.2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基本原理 |
4.2 松弛模型 |
4.3 设计算法 |
4.3.1 次梯度优化算法求解下界 |
4.3.2 启发式算法求解上界 |
4.4 算法有效性验证 |
4.4.1 构建小案例 |
4.4.2 调用CPLEX求最优解 |
4.4.3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 |
4.5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及评价 |
5.1 构建路网 |
5.2 构建改良离散时空网络 |
5.3 实例求解结果 |
5.4 实例结果分析 |
5.4.1 可行性分析 |
5.4.2 优化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列车时刻表及编组内容 |
附录B 路网运输需求 |
附录C 货物车次接续计划表 |
附录D CPLEX部分代码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四维轨迹的机场地面运动引导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机场地面运动相关系统及运行概念 |
1.2.1 高级地面运动引导控制系统 |
1.2.2 基于四维轨迹的场面运行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机场地面运动路由与引导技术研究现状 |
1.3.2 机场地面运动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
1.4 基于四维轨迹的机场地面运动引导控制技术 |
1.4.1 无冲突四维轨迹生成方法研究 |
1.4.2 基于四维轨迹的滑行引导仿真研究 |
1.4.3 运动轨迹视觉监视方法研究 |
1.4.4 机场地面运动扰动恢复方法研究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面向高效流畅机场地面运动的无冲突时限滑行路径搜索 |
2.1 引言 |
2.2 无冲突时限滑行路径搜索基础 |
2.2.1 最短路搜索原理 |
2.2.2 时限滑行路径搜索基础 |
2.3 高效流畅无冲突时限滑行路径搜索 |
2.3.1 最大通行时间约束 |
2.3.2 SPPTW-MTTC及其求解算法 |
2.4 数值仿真结果 |
2.4.1 数据集与仿真设置 |
2.4.2 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航空器滑行参考速度在线生成 |
3.1 引言 |
3.2 滑行参考速度在线生成问题 |
3.2.1 目标函数 |
3.2.2 非线性优化模型 |
3.3 数学启发式求解算法 |
3.3.1 控制点到达时间分配 |
3.3.2 控制点速度分配 |
3.3.3 滑行区间速度生成 |
3.4 数值仿真结果 |
3.4.1 数据集与仿真设置 |
3.4.2 仿真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四维轨迹的滑行引导仿真研究 |
4.1 引言 |
4.2 FtG滑行引导原理 |
4.3 FtG滑行引导仿真系统 |
4.3.1 航空器滑行动力学模型 |
4.3.2 飞行员跟随绿灯驾驶模型 |
4.3.3 地面导航绿灯控制器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4.1 数据集与仿真设置 |
4.4.2 引导误差分析 |
4.4.3 滑行冲突分析 |
4.4.4 油耗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低视角机场场面监控视频的轨迹监视 |
5.1 引言 |
5.2 基于场面几何特征的摄像机标定 |
5.2.1 基本原理 |
5.2.2 实现方法 |
5.3 基于特征点跟踪分析的轨迹监视 |
5.3.1 运动区域检测与合并 |
5.3.2 特征点跟踪分析 |
5.3.3 速度估测 |
5.4 实验分析 |
5.4.1 数据集 |
5.4.2 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机场地面运动扰动恢复 |
6.1 引言 |
6.2 混合整数规划基础知识 |
6.2.1 混合整数规划的一般形式 |
6.2.2 混合整数规划建模 |
6.2.3 混合整数规划求解 |
6.3 扰动恢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
6.3.1 决策变量 |
6.3.2 目标函数 |
6.3.3 约束条件 |
6.4 扰动恢复求解方法 |
6.4.1 迭代冲突规避 |
6.4.2 分组求解 |
6.5 算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工作总结与创新点 |
7.1.1 工作总结 |
7.1.2 创新点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基于AMPL语言的扰动恢复模型与求解脚本 |
(5)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既有研究现状总结 |
1.3.2 确定性技术作业综合优化问题难点 |
1.3.3 随机性技术作业综合优化问题难点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作业系统综合建模框架 |
2.1 技术站主要设备及结构分析 |
2.1.1 技术站主要物理设备及功能分析 |
2.1.2 技术站系统关键作业流程分析 |
2.1.3 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问题及主要假设 |
2.2 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作业系统综合建模体系 |
2.2.1 基于累计流的广义交通系统及基本属性 |
2.2.2 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作业综合建模框架 |
2.3 基于累计流的技术站建模框架适用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站作业计划确定性综合优化模型 |
3.1 数学模型参数概述 |
3.1.1 数学模型索引参数定义 |
3.1.2 数学模型已知参数定义 |
3.1.3 数学模型决策变量定义 |
3.2 优化目标 |
3.3 技术站内主要作业约束 |
3.3.1 技术站内作业的主要约束分析 |
3.3.2 到达车列到达及解体作业 |
3.3.3 车流集结过程 |
3.3.4 车流编组作业 |
3.3.5 出发列车出发作业 |
3.4 技术站作业确定性综合优化模型规模特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模型简化解法 |
4.1 技术作业计划综合优化模型分析和简化思想概述 |
4.2 基于有效不等式的模型强化方法 |
4.2.1 基于生产批量模型有效不等式 |
4.2.2 技术站作业计划的有效不等式强化方法 |
4.3 基于集聚配流模型的解体顺序优选启发式求解方法 |
4.3.1 集聚配流建模方法理论基础 |
4.3.2 基于集聚配流的数学优化模型 |
4.3.3 基于“最急迫解体参数”解体顺序优选启发式方法 |
4.3.4 基于集聚配流的启发式方法求解示例 |
4.4 技术站作业综合优化模型的简化方法效果及应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站作业计划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 |
5.1 技术站作业计划随机性分析 |
5.1.1 技术站作业过程的随机扰动因素 |
5.1.2 技术站作业计划的随机综合优化原则 |
5.2 技术站作业计划随机综合优化问题及研究架构 |
5.2.1 技术站列车到达晚点与解体作业顺序决策关系 |
5.2.2 技术站作业计划随机扰动场景描述及优化目标 |
5.2.3 技术站作业计划基于场景的随机综合优化研究框架 |
5.3 基于解体作业顺序鲁棒性的技术站作业随机综合优化模型 |
5.3.1 技术站作业随机综合优化模型变量定义 |
5.3.2 随机优化数学模型目标函数和关键约束 |
5.4 技术站作业鲁棒性随机综合优化模型规模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值算例分析 |
6.1 技术站作业计划确定性综合优化算例 |
6.2 基于有效不等式的模型强化方法效能分析 |
6.3 基于集聚配流模型的启发式简化解法效能分析 |
6.4 技术站作业随机性综合优化模型算例 |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一、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
二、论文创新点 |
三、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几类运输问题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运输问题概述 |
1.2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介绍 |
第二章 带上界约束的运输问题及其解法 |
2.1 问题描述 |
2.2 问题的求解 |
第三章 最短时限运输问题及其求解 |
3.1 问题的简介及描述 |
3.2 问题的求解 |
第四章 一个 m 维整数瓶颈问题及其解法 |
4.1 问题的描述 |
4.2 问题的求解 |
第五章 非整数最小最大运输问题及其解法 |
5.1 问题的描述 |
5.2 问题的求解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大规模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依托课题 |
1.1.2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 |
1.2.2 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 |
1.2.3 灾后受损道路应急抢修 |
1.2.4 应急交通组织与控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不确定信息的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方法 |
2.1 应急救援资源分类 |
2.1.1 应急救援物资 |
2.1.2 应急救援人力资源 |
2.2 应急救援资源需求特性 |
2.3 应急救援资源需求估计 |
2.3.1 应急救援资源估计框架 |
2.3.2 应急资源需求中不确定信息的处理方法 |
2.4 基于不确定信息的需求估计方法算例 |
2.4.1 基础信息收集整理 |
2.4.2 主要致险因子及致险程度估计 |
2.4.3 主要承险体脆弱性分析及损失估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动态需求条件下应急救援资源选址与配置优化模型 |
3.1 应急救援资源点选址优化技术 |
3.1.1 选址原则 |
3.1.2 多目标固定资源点选址-规模优化模型 |
3.1.3 临时多点动态选址模型 |
3.2 多应急救援资源动态组合优化配置模型 |
3.2.1 问题描述 |
3.2.2 模型表达 |
3.2.3 模型求解算法 |
3.2.4 算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灾后受损道路网应急抢修时序优化模型与方法 |
4.1 受损道路交通元件抢修时间估计 |
4.1.1 受损道路交通元件损失估计 |
4.1.2 受损交通元件抢修时间估计 |
4.2 受损道路抢修时序优化 |
4.2.1 受损道路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
4.2.2 受损道路抢修优先级确定 |
4.2.3 受损道路抢修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4.3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 OD-多目标应急救援调度优化模型 |
5.1 多模式应急运输方式分析 |
5.2 基于路网动态变化的最短运输路径分析 |
5.3 多资源多 OD 应急救援资源调度优化模型 |
5.3.1 问题描述 |
5.3.2 模型前提假设及符号解释 |
5.3.3 模型数学表达 |
5.3.4 算例分析 |
5.4 基于灾民特性的多避难所应急疏散调度优化模型 |
5.4.1 问题描述 |
5.4.2 模型前提假设及符号解释 |
5.4.3 模型数学表达 |
5.4.4 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应急交通分配及相关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 |
6.1 应急交通网络提取 |
6.2 多 OD 应急交通分配 |
6.2.1 路段权重计算 |
6.2.2 基于二次修正的 Logit 模型的交通分配方法 |
6.2.3 多 OD 应急交通分配实施流程 |
6.3 应急交通组织方法 |
6.3.1 应急反流策略实施条件 |
6.3.2 反流道路通行能力估计 |
6.3.3 应急车道反流策略制定 |
6.3.4 交叉口应急交通组织 |
6.4 应急交通控制方法 |
6.4.1 交叉口控制方案 |
6.4.2 交叉口通行能力估计 |
6.4.3 应急反流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
6.5 实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科研及其他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科研及其他成果 |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项目情况 |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及获得专利情况 |
致谢 |
(9)运筹学中运输问题求解算法及其扩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输问题及其求解算法 |
1.1 运输问题 |
1.2 求解算法 |
1) 表上作业法 |
2) 图上作业法 |
3) 智能算法 |
2 运输问题的扩展 |
2.1 单目标运输问题 |
1) 带时间约束的运输问题 |
2) 带容量限制的运输问题 |
3) 其他几类单目标运输问题 |
2.2 多目标运输问题 |
3 运输问题的悖论 |
四、运输最短时限问题的网络解法及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碳约束下城市建设项目物流优化研究[D]. 张如云.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2]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D]. 贾祥.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最短时限指派问题的新决策方法[J]. 胡勇文,陈国华,刘静. 统计与决策, 2019(05)
- [4]基于四维轨迹的机场地面运动引导控制技术研究[D]. 张天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5]铁路技术站作业计划综合优化研究[D]. 石铁.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最小费用最大流维度拓展及其在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J]. 李琼婕,薛耀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7]几类运输问题的研讨[D]. 刘东庆. 苏州大学, 2013(S2)
- [8]大规模应急救援资源布局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D]. 高学英. 吉林大学, 2012(09)
- [9]运筹学中运输问题求解算法及其扩展研究[J]. 王广民,马林茂,李兰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 [10]带时间限制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的网络流解法[J]. 马圆圆,栗娜,徐清云,李珍萍. 物流技术, 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