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的结合点,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及落脚点。分析大学文化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论述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价值,继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学文化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
一、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熏陶塑造功能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陶冶大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及政治素养,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及综合素质[3]。首先,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标准结合至教育教学中,并被大学生接受。其次,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助于优秀的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至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最后,大学文化价值观具有隐性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将思政教育精神、内容结合至教学中,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发展。
2.引导示范功能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较强的引导及示范作用。首先,大学文化以社会文化作为指引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学生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大学生的校园学习过程中,大学文化是学生新思想、新知识及新文化的发源地,引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引导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事业人才的重要责任。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情操及认真的治学精神,将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建立及提升。
3.凝聚激励功能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凝聚激励作用。大学文化能够有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对高校大学生施加特定的信息内容,激发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变化。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政治信仰。因此,应强化学生的凝聚激励教育,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例如,学术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有效调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二、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健全学生的人格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观念教育等内容。通过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理解他人的品质,并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因此,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健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政治理念的有效路径。通过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政治修养,将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2.提高教育的质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受互联网的内容及思维的影响较为深刻,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互联网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众多大学生将自己的课余时间用来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观看视频直播等内容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看书的时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热情有所降低。其次,互联网平台之中,网络内容良莠不齐,不良的信息内容及错误的价值观,极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促进社会的进步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有效路径。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且备受挑战。首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将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推动大学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1.创新思政教育精神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精神。首先,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引领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理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次,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文化内涵。应着重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与此同时,应积极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文化,实现我国大学文化价值观的创新发展。
2.营造思政教育环境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不断优化大学的环境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首先,高等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的设施建设,打造出优良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高等院校应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例如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学习场所等。其次,高等院校应重视校风、学风及教风的建设,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营造优良的环境软文化。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等院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及办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大学生共同奋斗作为主要目标及价值追求,并打造出一支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3.完善思政教育制度
基于大学文化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需完善大学文化制度,充分发挥文化管理育人的作用。首先,大学文化制度的建设应以规范及保障大学文化为主要目标,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育人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发展。其次,大学生自治是大学文化制度建设的核心。大学生自治主要包含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讨、社会实践的环境,为大学生营造自由创造的学习空间。最后,政府与学校的主体明确,是大学文化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高等院校应处理好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服务关系,自觉履行接受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对高等院校进行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尊重高等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利。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2):18—22.
[2]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143—147.
作者简介:王苗安(1993.04-),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河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文作者:王苗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文化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大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