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拓展高新技术领域_科技论文

深化改革拓展高新技术领域_科技论文

深化改革,拓展高新技术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论文,深化改革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机构,经过30年发展,特别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激光和光电子高新技术领域,在现代光学的若干前沿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根据运行绩效和综合科技实力,国家科委把我所列入全国300强之一。中科院1994年12月,公布的对全院123个研究所绩效和实力的评价结果,我所被考评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绩效均好的8个“A—A”类研究所之一。同时又被考评为13个绩效好、 状态好的“A—A”类研究所之一。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历史是发展的基础,实力只是取得优势的条件。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要想继续不断有新的发展,不可能在旧的结构框架内完成,唯有在“科教兴国”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切实的改革,才能增强自身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

第一,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以“两个中心”为主导的新的科研运行体系,实现“稳住加强一头”。

综观我所30年来在光学领域,主要是在“激光与光电子”学领域所做的研究、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结合国际上现代光学发展的趋势,面对国民经济,特别是跨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的需求,确定了我所的发展方向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现代光学为主导学科,高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以激光与光电子应用工程研究为主体。通过对我所现有科研结构的与优化组合,精干力量,分别形成现代光学科学研究中心和激光与光电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两大科研体系。

现代光学科学研究中心,是以国际前沿为竞争目标,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必须是创新性的,并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任何填补国家空白、国内领先,都不是足以追求的目标。因此,原有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必须通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从中优化,集中突出优势领域,形成“稳住加强一头”的核心,成为我所跨世纪发展的基石和先导。

基于这个思想,我们经过反复多次的研讨和论证,筛选出强光光学、量子光学和信息光学三个学科领域,作为优先发展的基础研究内容,构成现代光学科学研究中心的框架。这三个领域所覆盖的分子学科,是当今国际上“现代光学”的重大基础研究的前沿和重点,是多种学科紧密交叉的全新领域,它们的研究成果将渗透并推进现代物理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同时,我所在多年的研究积累中,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已经取得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研究成果。

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激光和光电子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积极“开放搞活一片”。

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已成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增强经济实力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共生点。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取得的有益经验,激光与光电子产业,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我所理应全力以赴,积极推进。经过10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我封闭式的科研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我所科技开发工作出现了好势头。近两年来,我们强化市场经济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全力推进激光和光电子产业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巩固和发展已有的11个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规模、效益跃上新台阶;健全组织管理,积极拓展“四技”横向服务;积极寻求与大中型企业联手,优势互补,努力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作途径,寻找建立高技术产业新的生长点;拓宽科技成果,特别是单元技术等延伸部分转化为商品的新路子。

第三,精干科技队伍,实行人员分流,重视与加强年轻科技骨干的培养和选拔,造就跨世纪科技人才。

上海光机所拥有一支学术和技术水平高,善于攻坚的科技队伍,具有承担高水平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技术攻关的竞争力。但是,从“科教兴国”跨世纪的要求和本所发展的人才实际需求来看,还缺乏后劲。在队伍结构和优化方面,还面临紧迫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控制已有人员规模的原则下,把优化队伍的主要立足点放在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中青年,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造就一支高层次的骨干队伍。同时,通过引导部分科技人员由研究转向开发,进而走向企业,实现人员分流,也是调整好人员结构的重要环节。为此,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改革实践,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1.积极创造条件,启用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扶植年轻人成长。

经预测,到本世纪末,我所将有233名高、 中级科技人员陆续退出工作岗位,几乎包括了现有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把启用优秀的年轻人才,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1993年,我们任命了4名30岁上下的博士或博士后担任研究室的副主任。 近年来已有20多名毕业留所的研究生担任了课题组长, 有多名是属于国家863项目的课题组长。目前,科研队伍中,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已占47%,已初步选定并正在重点培养20 名跨世纪的年青的学术带头人。

我所1992年离站的博士后韩申生研究员,通过选拔已正式列入中科院“百人计划”的首批14个领域的14人之一。由于我们政策导向积极,鼓舞了年轻人的工作热情。1993年,在我所设立的优秀论文奖中,有54篇论文入选,其中年轻人撰写的共32篇,占到60%。

2.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并组织科技人员转向科技开发,进入经济主战场。

长期以来,我所科技开发工作往往注重技术,忽视市场,力量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问题在于组织管理和政策导向不力。目前全所已有200余名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转向高科技经营实体, 近两年分流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相当于前五年分流人员的总和。其中的多数人已成为“激光与光电子”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骨干,有些已锻炼成懂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企业家。现在我所基本上不存在搞科研的高一档,“下海”的低一截的旧观念。

3.发挥培养高层人才优势,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重点发展博士生教育。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估后的排列结果,在全国光学博士点14个单位和光学硕士点40个单位中,我所均居第一位。1993年,我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物理学(包括光学和光学仪器)一级学科增列博士生导师的自行审批权,是全国首批十个具有博士生导师自行审批权的科研机构之一。

研究生,是我国在“科教兴国”中,一支流动的奋发向上的科技生力军,具有年轻科技人员独有的优势。同时,研究生教育兼有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双重功能。我们充分利用本所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高度重视和强化研究生培养机制。1992年以来,我所在生源短缺情况下,采取去高校宣传,上门招生服务等形式,拓宽生源。在严格入学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研究生的培养数量,重点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1992年招收了34名,1993年上升到41名。其中博士生各占1/2。1994 年招收了45名,博士生24名。近年来,我所在学研究生稳定在130人上下, 博士生占到一半以上。

实践证明,他们中的不少人即将成为我所跨世纪发展中的优秀骨干,只有持之以恒地列为研究所建设的一件大事,才能为我所科研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第四,精简管理机构,压缩人员,实行管理、服务分流。

这是我们1993年开始着手进行的又一项重要的结构性调整工作。本着小机关、大服务和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大管理、服务部门的改革力度,实行管理、服务分流,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一方面减轻研究所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为领导班子对全所各项工作的调控,实施整体有序的运转,提供条件保证,更好地为科研一线服务。同时我所设立了人才交流中心,集中管理本所深化改革、队伍优化中出现的富余人员。

我们还组建一定规模的第三产业实体,对内实行有偿服务,对外开拓经营,逐步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形成经营性实体,向自立过渡,减轻研究所的经济负担。

我们怀着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心,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从结构性调整中增强自身的活力,从而提高全所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凝聚力。我们将在中科院和上海市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围绕主要学科学发展方向,瞄准一个目标:发挥优势,跻身前沿,把上海光机所建设成为现代光学和光电子学科技术领域内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为中科院3 个基地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深化改革拓展高新技术领域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