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权明玉

初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权明玉

权明玉 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第一中学 133401

摘 要:本文在初中课程建设过程中,使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三者一以贯之,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力、执行力、文化力的实践研究进行了阐述和反思。

关键词:初中课程 开发与实施 实践思考

一、树立课程意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奠基石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适应基础教育所强调的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营造一个开放、主动、受教育者参与学习设计的教育环境,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组合,让学生在课程中丰富经历、掌握学习技能,具备21世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学校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识别、发现、满足、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关键。

二、加强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航向标

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考和中考改革趋势,为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对课堂转型的挑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办学理念和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源。那么,如何开发与实施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课程?想要让学生核心素养在学校生根发芽,首先就要考虑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采用自下而上的知识掌握方式,由学生采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知识的方式获取知识。

1.探索“T形课程”框架,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在实践和反思中,我们认为,根据校情,应实施可行性的课程建设,努力挖掘课程资源,规范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以“培养会锻炼、会生活、会团结、会学习、会挑战的适合未来的中学生”为育人目标,传承学校历史文化传统,逐步探索出“T”形课程框架的架构。“横”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德育教育课程,涵盖主题教育区域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进校史展馆”“金凤淑中队”学校德育基地建设等内容;”竖”是以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实施为目标的初中学科课程,涵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优化重组,形成学校课程结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实际,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双语提升计划”和“理科提升计划”,通过优化重组,形成学校课程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包括初中14门学科国家课程和以专题教育为主的地方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基于基础型课程的延伸,重点建设以下几类课程:

(1)学科延伸类,包括朝鲜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在内的学法指导课,如“阅读与写作指导”“思维导图培训”“数学练习指导课”,“英语专项指导课”。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培养。(2)特色项目建设类,继续强化足球、摔跤等我校优势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民族传统项目建设工作,实施跳板、秋千、四物乐等特色项目课程,打造高水平表演队,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各级各类人才。(3)活动类,活动课是课程建设的一种表现形式,整合和利用主题教育区域课程,以家乡教育为主的体验活动课程,“走进校史展馆”“金凤淑中队”学校德育基地建设,以专题教育为主的地方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学校“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总课题,师生对学科思维导图学习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三、注重课程执行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助推器

为了课程建设的稳步推进,我校实施了“3+1”工程。“3”是“课程,课改,课题”,“1”是教育教学质量,“3+1”工程表示结合“课程,课改,课题”三大方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课题化、特色化。学校采取“课程学习——课改实践——课题反思”策略,挖掘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等途径,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研室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开发能力、实施能力。

四、形成学校课程文化,走“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完成课程实施。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文化体系。

五、今后关于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努力方向

1.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性。特别是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环节,统筹各学科与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育等课程的规划与具体展开过程,处理好教师、学生、课程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在课程改革中,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应强调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基础教育的质量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脊梁。

3.应传承学校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着眼于面对未来的基础教育。

论文作者:权明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0月总第1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初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权明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