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硬性地暖楼面施工工艺论文_马超

浅谈干硬性地暖楼面施工工艺论文_马超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地暖楼面已成为供热地区较为普遍的楼面形式,伴随着地暖楼面的发展,也出现了譬如开裂、起砂等质量通病问题,影响工程的交付,造成维修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因此,控制地暖楼面的开裂、起砂等通病问题成为施工单位持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干硬性混凝土地暖楼面开裂 起砂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门道口村还迁房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共20栋主楼、3栋配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2万㎡。

1.2楼地面设计概况

(1)10厚地砖

(2)2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3)50厚C15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4)20厚复合铝箔挤塑聚苯板

(5)刷无机铝盐防水素浆

(6)钢筋混凝土楼板

2.楼地面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楼地面工程施工,主要控制项目包括:聚苯板原材控制、地暖管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平整度、表面无起砂、开裂等质量缺陷。根据以往工程的经验,地采暖地面的起砂、开裂控制为质量控制的难点。

(1)豆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C15,强度较低容易产生起砂现象。

(2)豆石混凝土地采暖地面容易产生开裂现象。

综合以上两点项目部提出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代替豆石混凝土的工艺做法,征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同意后施做样板层。待样板层施工完成,并经过1-2个月后观察起砂、开裂等质量通病的控制情况。

3.干硬性地暖楼面的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刷无机铝盐防水素浆→沿墙四周贴10mm厚伸缩缝聚苯板边条→铺20mm厚挤塑聚苯板→铺复合铝箔反射膜→地暖管敷设→安装分集水器→通水打压→第一层干硬性混凝土铺平与地暖管管顶平→铺设防裂钢丝网→第二层干硬性混凝土拍平压实至设计标高→平板振动机振动至振出水泥浆→批刮1-2mm厚素水泥浆→养护

4.各工序控制要点

4.1绝热层的铺设

(1)聚苯板无破损,拼缝处胶带粘接。

(2)采暖区域内满铺聚苯板,厚度、容重满足设计要求,材料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3)聚苯板用专用刀具裁剪。

(4)绝热层应铺设平整、搭接严密。敷设铝箔纸时,固定加热管的塑料卡钉不得对绝热层造成破坏。

4.2加热管的配管和敷设

(1)按图纸的要求进行放线并配管,加热管之间的间距、加热管与墙体的间距应完全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同一回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

(2)加热管的弯曲半径: PERT管不宜小于8d。

(3)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得有接头。

(4)采用专门工具断管,断口应平整,断口面垂直于管轴线。

(5)加热管应加以固定,采用以下固定方法:用固定卡子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敷有复合面层的绝热层上。

(6)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不应大于700mm,弯曲管段不应大于35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配管敷设,同一房间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沿墙管道定位距离≥150mm。

(8)加热管穿越伸缩缝处,设置长度不大于200mm的柔性套管。

4.3热媒集配装置的安装

(1)热媒集配装置的安装:当水平安装时,一般应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为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不小于300mm。当垂直安装时,分水器、集水器下端距地面应不小于150mm。

(2)加热管始末端出地面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硬质套管内。套管外皮不宜超出集配装置的投影面。加热管与集配装置分路阀门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卡套式连接件或插接式连接件。

(3)加热管始末端的适当距离内或加热管与其他管道间距小于100mm时,应设置柔性套管等保温隔热措施。

(4)加热管与热媒集配装置安装完成后,并在砼填充层养护完成后,应对加热管每一回路进行冲洗。

4.4干硬性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1)本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材料经搅拌站适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严格按照配比执行。

(2)干硬性混凝土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3)原材料中的粗细骨料必须控制含泥量,砂使用中粗河砂为宜。

(4)胶凝材料不适宜使用粉煤灰,改用矿粉为宜。

4.5干硬性混凝土施工要点

(1)上料由人工使用手推车利用施工电梯上料,上料前人工翻拌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成型后需在面层用喷雾器适量喷水,以保证用平板振动机振动时能振出水泥浆。不可过量喷水,过量喷水会导致振动后振出的是水而非水泥浆,影响面层的强度。

(2)第一层混凝土施工至与加热管管顶平,拍平压实,注意加热管、反射膜、聚苯板的成品保护。

(3)第二层混凝土施工至设计标高,拍平压实,使用平板式振动机(推荐安装1m横梁,振动效果好于2m横梁,且在小开间的房间内易于操作。2m横梁的两端振动效果一般,若为大开间房间采用2m横梁时,振动时两幅之间必须重叠50cm以上,振动效果较好)振出水泥浆为止,边角处尽量振动到位,不能振到的部位人工用抹子拍平压实。

(4)批刮水泥浆,在面层批刮1-2mm厚42.5级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浆,并做扫毛处理。

5.质量保证方面分析

(1)裂缝控制效果显著,由于干硬性混凝土中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就使得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减少,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幅降低。

(2)起砂问题大大改善,由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加大了地面起砂、强度不足的隐患,通过批刮水泥浆的工艺,提高强度,减少起砂问题发生的概率。

(3)干硬性混凝土施工简便,便于控制面层成型质量,确保表面平整,观感良好。

(4)通过使用平板振动机振动,可充分保证地面层的密实度,保证地暖管四周混凝土填充密实。

6.进度控制方面分析

本项目楼地面面积约300㎡/层,若采用原设计的豆石混凝土,采用泵送,每天可施工3层左右(每班15人,考虑混凝土收面等情况,施工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可完成约900㎡每班);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后,由于材料倒运只能采用人工进行,工效降低,若还按每班15人计算,在工人熟悉工艺的情况下,每班可完成约400㎡。

7.成本比较方面分析

7.1材料价格方面

干硬性混凝土与豆石混凝土相比主要从水泥含量、泵送剂及运输费等方面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胶凝材料中可使用矿粉代替部分水泥,可降低成本约0.5元/㎡,泵送剂按10元/m3计算的话,取消泵送剂可降低成本0.5元/㎡,运输费可节约约0.5元/㎡(干硬性混凝土可采用翻斗车运至施工现场后卸料至指定地点车辆即可离开,省去混凝土罐车等待时间,承运同等方量的混凝土所需的运输车辆可减少)。材料上合计可降低约1.5元/㎡。

7.2人工费方面

采用人工倒运,取消泵送费。泵送费按2元/㎡计算,每层按300㎡计算,每层泵送费用为600元。经本项目实际测算,按每层材料需8人倒运计算,倒运材料的工人人均工资200元/天,则每层材料倒运费用为1600元。材料倒运费约增加3.3元/㎡。

8.安全文明施工方面

(1)由湿作业转变为干作业,减少了对墙面的污染。

(2)不需要湿润泵管的砂浆,也避免了浇筑完成时吹泵浪费混凝土的现象,体现了节材的要求。

(3)干硬性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都较豆石混凝土充裕,施工灵活性增加,也减少了因堵塞泵管等现象导致混凝土等待时间长而造成浪费的隐患,亦体现了节材的要求。

9.结束语

该种工艺从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降低维修率上有较大优势;成本方面,除人工费略有上升,材料费、机械费均降低。干硬性地暖楼地面有其自身优势,具备推广使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 142-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论文作者:马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浅谈干硬性地暖楼面施工工艺论文_马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