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肯定中国环保成就,提出若干环保措施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行论文,中国论文,成就论文,措施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世界银行推出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报告《中国:土地、水和大气——新世纪的环境优先领域》。该报告指出,尽管中国过去20年的高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但中国政府有能力在治理水和大气污染以及砍伐森林等各种环境问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说明只要在发展战略上作出较大调整,就能够确保将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世行报告肯定了中国在三个领域取得的成功:(1)20世纪90 年代后五年减少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取得广泛成果,减少了绝对排放量;(2)通过大规模投资开展恢复森林植被和植树造林活动扭转了森林减少的趋势;(3 )通过实施大规模的预防治理项目扭转了灌区土地二次盐碱化的趋势。
世行中国环境报告是在10家中国研究机构、大学和民间组织的协助下由世行课题组编写的。报告审视了环境现状,对过去10年政府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做了评估,就如何应对中国未来5—10 年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世行报告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方面: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建议建立一种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强有力的机制,减少重叠和扯皮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协同效应,解决争议。
二、将环境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各项工作。政府负责经济、计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必须调整其政策和目标,从而(1 )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完全融入其发展目标;(2 )强调其首要作用是国家资源的管理者;(3)尽可能剥离其资源开采的职能;(4)重新审视其政策和业务计划,消除发展与环境的矛盾;(5 )增加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设计和实施的支持力度。
三、改革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为了加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模式,应该建立一个负责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独立机构来负责管理对国家和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并使其逐步成为一个高水平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自然保护论坛,为省以下的同类机构提供指导和制定标准。
四、整合缺水地区的江河流域管理。建议成立新的单独的江河流域管理机构,其治理结构要充分保证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省政府能有效地参与其决策过程。
五、环保机构。加强环保部门的能力和效率,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地方环保部门,需要增强县乡级环保部门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加强上级环保部门的监督监管力度以防止经济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地方主义。
六、加强法制,尤其是要制定一整套强有力的环境法,并有公正的司法部门作后盾,对法律做出解释,裁决对法律法规的争议。
七、继续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强调把参与面扩大到东部较富裕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世行报告还提出若干措施建议
一、加强现有治理规定的实施力度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包括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污染大户和主要污染领域,继续调整污染缴费标准以增强其激励效果,继续改革环保部门的财政预算体制。
二、开发新的治理措施来对付新出现的污染治理问题,应考虑建立一个许可证制度,要求所有的污染源(工业、市政、甚至大规模集约型牲畜生产单位),无论业主是谁,都必须申请经营许可证,必须交纳行政管理费来负担发放许可证的成本,还需要建立一个惩治违反许可证条款行为的分级递增罚款制度。
三、继续制定补充治理策略,包括经济的、自愿的和公共信息披露措施。
四、其他手段包括继续推进以改善环境为目标的价格改革,加强对贫困与土地退化之间联系的重视,调整开发自然资源的政策方针。
五、在投资方面,应增加实际环保经费,加大基本能力建设拨款。
六、集中精力解决优先问题,环保部门需要(也应允许他们)集中精力解决污染管理和治理问题,同时,在把其职能范围扩大到“生态”或“绿色”环境议程时应审慎和有选择地确定其作用。
七、提高生态建设保护项目的投资效益,更多地强调解决造成土地退化的根本的社会和经济原因而不是治标。
八、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考虑开辟新的公共资金来源(如发行市政债券),或者增加民营部门参与。九、不要急于求成,对环境改善规划应深思熟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环境改善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增强对投资成本效益的重视,不要过于强调硬件建设投资,应增加人力资本投资,避免在重点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就扩大工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