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研究_政治论文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研究_政治论文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中宣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对象,在课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理论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爱国思想的一般特点

(一)大学生爱国思想研究的理论背景

在“爱国”中的国家概念,不仅指其政治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指爱祖国。祖国与国家不同。祖国是自己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由于祖国总是同她所属民族的国家政权存在着许多联系(如疆域、民族构成、语言文化等),爱祖国与爱国家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思想是个体与群体组织——国家之间价值关系的社会意识,体现个体对国家爱惜和负责的态度。在人类发展史上,国家取代氏族组织是社会的进步。国家一旦诞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它的存在与兴衰,对于处于这一组织中的任何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原始共同体中个体对氏族组织的爱惜和责任心转化为对国家的爱惜和责任心。

爱国思想有一个从情感到理性的发展过程,爱国思想包括“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两个层次的思想意识。国家作为履行社会职能的组织形式,它对个体而言是最具价值的社会体系。当个体对国家的价值的体验处于一般的、自发的阶段时,就会产生一般人所具有的爱国情感。当这种体验随着人们实践和知识的发展逐步升华为自觉的爱国理想和行动时,“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含义是“以正确体认个体与社会价值关系为前提而形成的一种高尚、深沉的人生价值观。”[1]爱国主义区别于爱国情感之处在于爱国不只是感情,还是道德规范、政治原则。爱国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性。爱国主义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道德的共同性、一个民族在不同时代爱国主义道德的一致性。

(2)政治性。爱国主义的政治性首先表现为其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爱国主义思想。封建地主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为“忠君报国”。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在其上升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但随着历史的前进,逐步丧失其进步意义。只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始终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

(3)社会性。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其所属民族、国家的态度,或者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团结力。在这里,个人或群体是主体,国家是客体。因此影响国民的爱国主义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国家本身的状态,二是认知主体——个人或群体。首先从宏观上,国家的状态影响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社会环境状况,科技文化等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因素。这种状态是通过跟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确定的。

其次从微观上讲,人们的爱国精神取决于个人或群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在社会中的发展。如果个体在社会中发展顺利,就会对社会产生依赖感,增强对祖国的爱国心。从社会整体讲,如果一个社会制度能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而不是只使少数人得到发展,国家与社会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

(二)大学生爱国思想的特点

1、情绪性和思辩性的结合

大学生爱国思想的情绪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大学生青年期的心理特征。青年的情绪与情感处于“疾风怒涛”的动荡期,大学生爱国思想带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比如国际体育比赛往往能激起大学生激烈的爱国情感。二是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利益。经济地位的确立是政治倾向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尚未进入职业生活领域,很少从其自身物质利益出发来确定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其爱国思想带有不稳定性。

大学生爱国思想的思辩性基于其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他们对爱国不仅出于感性的体验,还“从书本中找答案”,喜欢形而上的抽象思辩。大学生阶段正处于青年人心理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从大一到大四是个理智克制情绪、思辩代替感情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爱国思想也有个发展、变化过程,从总体上体现了情绪性和思辩性的统一。

2、政治性与文化性的结合

我国大学生爱国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由于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往往是从宏观上把握,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他们对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了解不深,却时刻关注着社会整体的民主建设进程、政治制度改革及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地位,我国大学生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仕”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社会上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国家的态度。列宁说:“大学生是一部分最敏感的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之所以叫做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最有意识、最彻底、最准确地反映了和表现了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发展和政治派别的发展。”[2]

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学是文化的集散地,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担负着继承文化的重任,也充当了传播、创新文化的角色。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发端于新文化活动。从八十年代的文化大讨论,到九十年代的传统文化热,大学生的爱国思想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3、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结合

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大学生脱离了少儿时代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自我意识趋于成熟,独立意向强烈,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自我设计。在体验和理解自我与国家的关系上,表现出独立性、批判性,带有鲜明的主体色彩。

二、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爱国思想变化过程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研究的重点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变化过程,从时间上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

1、八十年代上半期

初期高涨的原因是:(1)改革之初国家大政方针、社会政策调整的结果。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标,大大激发了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爱国热情。以择优录取为原则的高考制度的恢复,肯定了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承认了大学生的潜在价值,这些都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大学生坚信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希望,对国家政权充满信心。(3 )思想解放运动提高了大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适应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后来急剧下降的原因:(1)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门大开之后,骤然发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远远把我们甩在后面,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意识,并开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反思。(2)党内滋生不正之风现象,降低了大学生对国家的热忱奉献精神。

2、八十年代后半期

起初上涨的原因:始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显现出效果。在城市经济舞台上,大学毕业生的价值得到推崇,在提拔、任用干部上出现“唯文凭”倾向,社会上出现了“文凭热”。

后期持续下降的原因:(1)城市经济改革并没有取得象农村经济改革那样的辉煌成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用出现“饱和”和人才浪费现象。政府机构膨胀臃肿,改革步履艰难。出现了超过人们心理承受力的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2)教育不力。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减弱,由文化大讨论引发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扩散与泛滥。一些教师对西方文化的推崇迎合了大学生对僵化的旧体制、旧观念的逆反心理。在大学生中掀起“出国热”。(3)腐败的严重泛滥, 降低了国家政权的威信,部分大学生把爱国与对国家政权的尊重对立起来。

3、九十年代上半期

初期上涨的原因:(1)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国家的状态改变了大学生对国家政权的态度。西方的制裁不仅仅是政治企图,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大学生对祖国利益的维护心理成为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有效遏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消除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大学生开始重视面对自身与主流社会的依存关系。

近几年来略有下降的原因:(1)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难免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等。(2)腐败依然活跃。

从总体上讲,九十年大学生爱国思想发展势头是好的。在九十年代,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八十年代已经开始的社会结构转型进一步加速,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形成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保持稳定、思想文化氛围开放宽松的社会发展格局。根据以上分析,如果在九十年代经济改革不出现大的挫折,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进行下去,对惩治腐败不放松,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不会出现较大的波折和低谷。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但也引起了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如何消除这些困惑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

(一)如何看待传统

传统是祖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的发展往往出现这种情形:社会越是处于变革、转折时期,人们越喜欢回顾传统、回顾历史,正如汽车转弯、突然加速行驶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回头看。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转型期。在这样一个转折关头,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传统,反思传统。在八十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中,掀起了反思传统的热潮。前文已述及,由文化大讨论引发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是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因。

对待传统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份,也要扬弃和剔除其中的糟粕。全盘肯定传统与全盘否定传统都是不科学的,是与爱国主义精神相背离的。传统是我们走向现代化不可或缺而又挥之不去的东西。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企图完全保存传统的国粹主义与完全抛弃传统的虚无主义都是不现实的错误的思想认识。

(二)如何看待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首先,要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差距。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9%以上,但人均产值却始终停留在300美元左右。拿这个数字与西方发达国家作比较,会得出非常悲观的结论。事实上,由于外汇汇率调整等原因,这样比较是很不科学的,不能完全反映出物质财富的客观状况和增长速度。近年来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一美元在美国的实际购买力与一元人民币在中国的实际购买力相近,并由此断定中国是世界上排在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经济强国。在比较差距时,不只是比某一单项指标,要比综合的社会指标;不只是跟发达国家比,还要跟不发达国家比,资本主义世界富裕的只是少数,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是少数强国经济掠夺的对象,它们的发展状况比我们差得多。既认识到差距的存在,也要认识到差距在不断缩小的趋势。要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看待差距,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民族生存能力的标准。因为我国经济落后,就认为中华民族素质差,存在国民性弱点,缺乏生存能力,因此丧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要正确认识差距产生的原因。差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基础落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国力日渐衰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站在“一穷二白”的起跑线上,已经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加之由于缺乏经验引起的失误,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尽管如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正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说明了我国人民中蕴藏着巨大创造力吗?

(三)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在爱国主义思想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关心最多、讨论最多、意见最大的社会问题是腐败。前文的分析也表明,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腐败一直是影响大学生爱国思想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腐败的关系,不能因为腐败而否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搞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一百年不动摇。腐败的产生与改革开放有关系,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不能不加分析地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因为腐败而否定改革开放,等于钦鸩止渴,等于放弃当代中国的强国之路,这是违背爱国主义政治原则的。

其次,对腐败本身要有全面的、辩证的认识。腐败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1987年第3届国际反贪污会议提出,腐败是个全球性问题,在不同的社会都会出现。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腐败成为各种政治制度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人以腐败为借口,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诬蔑“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腐败的温床”,这纯属无稽之谈。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腐败要辩证分析。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 腐败在现代化最剧烈的时期更为盛行。不能说经济快速发展必然要以社会腐败为代价,但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越快,腐败越难以控制,18世纪的英国和19世纪美国就是例证。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传统的道德、法律规范无力对它们进行的约束,新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经济运行规范不被传统社会接受和认同,许多现代经济运行中正常的行为标准从旧的行为准则看是腐败的,形成了外来价值标准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偏离了公认的行为准则,还不如说是因为它的行为准则偏离了固有的行为模式。”[3]所以说,有些“腐败现象”是现代化必然带来的,从旧准则看是腐化的行为,在新准则看来是正常的。现代化的过程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也是一个价值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一味地从旧的行为准则出发去斥责现代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鲜事物为腐败,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第三,要正确认识我党反腐败斗争。有人说反腐败只能用搞运动的方法才行,有人说现在中央反腐败不如五、六十年代决心大,这都是偏激之词。实际上,反腐败是长期的斗争,不能幻想一蹴而就。政治学的权力理论认为,只要存在着公共权力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中,腐败是从未间断过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腐败现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也要消灭腐败,但这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实现,不能过分苛求。

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腐败,并不是为腐败作辩护,承认腐败存在的合理性,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消极、腐败现象。1989年政治风波后,一些大学生对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态度从愤慨不满转到认同利用,认为别人能利用腐败谋取私利,自己不干自己吃亏。这种对腐败麻木不仁、同流合污的淡化心理表面上看减弱了大学生的偏激态度,但丝毫不能降低大学生对腐败的担忧。据调查,有79.2%的学生认为当前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列第一位。(参见国家教育委《首都大学生政治思想情况调查报告(1994年4月)》)正确认识腐败是为了正确地抨击腐败,揭露腐败惩治腐败。不揭露腐败,腐败就会越来越嚣张,最终会象毒瘤一样吞噬祖国母亲的健康肌体,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华儿女所不愿看到的事实。

(四)如何理解爱国与责任的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归根到底是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是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价值关系的系统的人生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必须建立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才是牢固的。摆正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培养爱国主义责任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标签:;  ;  ;  ;  ;  ;  ;  ;  ;  ;  ;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