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滨河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论文_蔡珠兰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3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洗礼下地域文化的特色逐渐被磨平,导致城市趋同性越来越强烈。在滨河景观中我们很容易迷失坐标,盲目模仿大城市的设计手法。河道是生产生活的舞台,更是区域文脉的延续,如何把控整体设计的地域特色,让滨河景观成为区域的窗口显得尤为迫切,至此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本文从剖析国内滨河景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地域文化对于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梳理了地域文化在滨河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最后以南翔镇横沥河滨河生态带设计为案例,以实际案例解析了槎溪文化在横沥河中的再现形式,为滨河景观设计方法给出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滨河景观;横沥河

1.引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代人才,一代人才成就一方社会。地域文化又被称为“区域文化”,是指在一定时空区域内长期积累沉淀的文化,包括民俗传统、经济体系、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及社会活动等等[1]。地域文化本身是随着时代更替不断变化的,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地域文化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创造新生,在其本质的特性上不断地融合并增加人文色彩,使地域的个性更加突出和饱满。

在过去滨河区域不仅仅是生活的舞台,也是城市精神面貌的展示面。滨河区域有着活力多彩的传统水乡生活场景,如采菱、捕鱼、耙螺蛳、拉网围、河畔垂钓、渔市交易、划舟、渔歌对唱、水上戏台、街头对弈、耕作、栽果等等;滨河区域也承载着充满活力的传统水乡活动与体验,如庙会、划斗龙、水上灯会、田园观光、水厂养殖观赏、蔬菜采摘、蒲草编织等渔民生活体验。但现在的河道建设大多是以水利部门为主导的,以水安全为导向性,以工程化的方式粗暴地将自然的河道限制在冰冷的混凝土槽之中,这种方式制约并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命力,也迫使现代人的活动范围从河岸转移向城市内部,切断了土地原有的河岸生活和地域文化,也让人们对土地的归属感也逐渐淡漠。

2.地域文化与滨河设计的关系

目前国内的滨河景观设计手法主要是照搬的国外滨水设计的手法,导致国内的河道趋同性越来越强,地域标识性越来越弱。这种千河一面的现象主要源于地域文化的缺失,河道本应该是市民生产生活的舞台,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场所。国内的滨河景观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对滨河地域的历史人文的深入挖掘,导致特色缺失。地域文化是决定滨河区定位的主要因素,滨河景观设计要反应所在区域独特的历史人文,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积累让每个地域都有特定的人文结构、地理结构、文化结构。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忽略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积淀,盲目地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景观与周围景观不协调,与区域风貌不统一,让很多河道丢失了原有的韵味。

(2)滨河空间往往是独立的界面,与自然空间网络的连通性不强。目前河道开发遵循“蓝线、绿线”的管理,以上海为例各区、镇对于河道绿线的控制范围基本上在3米、6米或10米,往往是政府和群众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绿线的宽度。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很难满足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河流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状况,应该对应不同的绿化宽度值[2]。同时空间形态单一的滨河林带,不能发挥显著的生态功能和价值,成为区域赖以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不从区域的范围综合考虑滨河景观的建设,只能导致滨河绿带成为水利工程的一枝独秀,不能成为绿色可持续的区域经济链中的一环。

3.地域文化在滨河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方式

(1)总体构思中融入

入手一个滨河景观的项目,设计师首先要对项目有个总体构思。通过区位分析、交通分析、水系规划、城镇规划等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对基地现状、周边环境以及区域的规划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项目所在地域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如建筑风格、民间传说、民俗活动、风俗习惯等,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把控整体的定位和风格。

(2)当地民俗活动中体现

不同地域的风俗传统各有不同,特别是滨河地带,更是拥有不少的生产、生活的传统习俗。在做滨河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一味以绿化设计敷衍了事,要适当考虑场地的活动要求,将人流引导到河滨空间,将生活带到河岸。设计时要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来引导民俗活动,表现这个区域的人民的生活状态。一些传统的习俗如赛龙舟、 水上灯会、水中赏月、水上戏台等都是人们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些传统的习俗都跟水有关,应当在滨河设计时适当运用,引导人们参与到地方特色活动中,增强河道景观的地域氛围。

(3)当地历史中体现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对于滨河景观而言,地域历史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对设计范围内的古建、古桥、古树名木、历史遗迹等都要做到保护和维护,再现其历史人文价值。同时通过提炼地域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于滨河景观的节点设计中。可以适当通过一些小品或者构筑物来展现地方特色。比如富有地方特色的茅亭、竹亭、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水廊、水车等,又如情景雕塑、景石、景墙、铺装等均能展现地域特色及文化氛围。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能够增强项目的文化内涵,使滨河景观的历史文化得到展现。

(4)当地材料中体现

我们所谓的当地材料包括硬质的铺装与护岸和软质的乡土植物。在硬质材料的选择上,滨水景观可以向传统的苏州园林学习,铺装材料就地取材,如河滩边的卵石、寻常的砖瓦等。现代的滨水景观一味的倾向于亲水性,铺装的材料往往选用木材,而千篇一律的防腐木也让河道景观有些单调乏味。相反,采用卵石、砖瓦、青砖等一些当地的材料组合不同的花样往往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而在软质材料的选择时,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树种,再通过功能分区结合植物造景,力求用植物表达出意境美。如杭州西湖著名的的曲苑风荷、柳浪闻莺等特色景观,就是通过荷花、柳树等特色植物结合场地布置,达到意境美的渲染。

4.南翔镇横沥河滨河生态带设计

4.1项目背景

横沥河滨河生态带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南翔镇古名“槎溪”,现存的历史名迹有: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恩桥、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猗园、建于五代的双塔,更有千年古刹云翔寺,故南翔素有“小小南翔赛苏城”的美誉。所谓人杰地灵说的可能就是南翔古镇这样的地方,古镇人才辈出,先后出了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等风流才俊。

横沥河是上海市嘉定区境内大干河,贯穿南翔城区,与白鹤寺共同见证了南翔风雨沧桑的千年历史。作为古代南北通航运输要道、槎溪文化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槎溪十八景聚集之地。本次设计是将是挑战与机遇融会的过程,也是将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环境特点融合到滨河景观的过程,更是将城市文化、历史、活力融入的过程。

4.2总体构思

作为历史名镇,横沥河滨河生态带的总体构思主要从解读当地文化和传说入手。“相传梁武帝建国的时候,南翔还只是一个荒凉的乡村。一天,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块,石块一露地面,就有一对丹顶鹤在石块上空盘旋,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叫德齐和尚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地,决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不久就筹集到一大笔钱,破土动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监四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便取名南翔。”[3]故本次设计以 “白鹤翔云,槎溪迤流”为主题。力求打造一个展现南翔地方特色的滨河文化景观。

4.3节点设计

通过翻阅南翔镇志,拜访学者和实地走访,作者对槎溪十八景的梳理,选取了六景作为恢复和重建,分别是鹤湾鱼艇、博望仙槎、槎阜社灯、鹓林消夏、北园老桂、天恩赏月六个景观。搭配广场设计、植物设计、雕塑、景墙等充分展现横沥河的文化内涵。如鹤湾鱼艇节点主要是重塑鹤颈湾的传说,再现槎溪渔民的生活场景。设计主要通过一块大的鱼形平台,为端午龙舟或春节迎新预留场地。同时设置一组江上渔者的生活场景雕塑,让市民了解先人的生活状况。再者如博望仙槎节点,设计新建了仙槎桥以沟通东西两岸,和当地仙槎桥的传说隐隐契合。

横沥河滨河生态带内共设置了3组雕塑,包括有鹤雕塑、江上渔者雕塑和诗人李流芳的雕塑,分别对应了南翔的鹤文化、横沥河的水岸文化和南翔的历史名人文化。通过挖掘南翔的历史元素,凝练成三组雕塑,展现南翔的地域文化特色。

图2:江上渔者雕塑 图3:诗人李流芳雕塑

4.4当地材料体现

1)铺装

通过对南翔镇内古漪园、云翔寺等古迹考察,确定了主要采用青砖、卵石、花岗岩等材质作为主要的材料。整个滨河绿带由3.7公里的滨河步道贯通,道路铺装多样,主园路采用卵石和花岗岩拼接的形式,次园路用青砖、花岗岩和刻有梅、兰、竹、菊的花岗岩板相组合,表达浓郁的君子文化。节点处的铺装样式多样,有花街铺地、板岩碎拼、石刻铺地等,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图3:花街铺地(作者自摄) 图4:石刻铺地(作者自摄)

河滨野趣——种植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香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形成野趣的水花园;紫荆缤纷——在道路边丛植紫荆花,在春季形成落英缤纷的植物效果;桃园春晓——河岸边种植碧桃和翠柳,在春季形成桃红柳绿的如画风光;竹坞寻幽——设计刚竹、毛竹、乌哺鸡竹、慈孝竹、紫竹、凤尾竹等竹类品种,结合人行园路的设置,营造竹林中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槎山枫径——在堆高的槎山上种植秋色叶树种,如红枫,鸡爪槭,青枫,三角枫、红花槭等,在秋季形成壮观的景色;秋水金林——在草坪上片植银杏林,下种植桂花,在河滨形成秋水金林的景观效果;丹桂飘香——结合北园老桂景点,在过园内及周边种植桂花山茶,秋季桂花飘香,冬季山茶盛开;桐荫婆娑——在主园路边种植海派风情的悬铃木,悬铃木为上海本土树种,在秋季形成比较好的色叶景观;杉影浮岛——西侧两座小岛以木栈道相连,设计水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杉类植物,配以烂漫野花地被,形成杉林氧吧;李香樱艳——设计一条樱花道,在春季形成绚烂的效果,同时在该处河滨也设计了成片的红叶李。天恩探梅——在天恩桥节点种植红梅,梅花桩,古桥与古梅交相辉映。

5.总结

横沥河滨河生态带的设计将槎溪文化及其地域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出来,通过回顾地域文化,唤醒人们的滨河记忆,同时呼应城市现在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文化氛围。只有使滨水景观设计蕴含区域文化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才能真正成为区域有生命力的、可识别的滨河景观,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整治后的横沥河将是集萃南翔地方文化的“文化之河”、体现绿色健康理念的“绿色之河”、体验生态休闲 的“休闲之河”,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文化品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慧.地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朱强,俞孔坚,李迪华等.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3]金静. 嘉定历史文化风貌区景观构成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论文作者:蔡珠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地域文化在滨河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论文_蔡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