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融合的现状,分析了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几个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证,提出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学前教育;学前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260-02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教育融合的现状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质和感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中后期,西方音乐文化流行音乐体系的侵入,纯娱乐性的通俗音乐在人民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阻隔作用,使之民族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融合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相对较少有人会唱自己的民歌、会演具有自己家乡地方特色的戏曲,在校园里,孩子们大多唱的是流行歌曲,地方戏剧、地方民歌、民间小调很难听到。
幼儿园里早操等娱乐活动也多是街面上随处可听的流行音乐,幼儿园表演形式多为流行歌曲,民族气息越来越淡薄,民族音乐形式渐渐的在幼儿园艺术领域里消失。
我国针对幼儿专门的音乐培训班,内容基本上是学习奥尔夫、柯达伊等西方的音乐教学法,几乎没有针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培训学习,此外,流行音乐的传播渠道比较畅通,致使幼教工作者接触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机率较高,影响到他们审美心理的变化。而且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材很少,适合学前音乐教学的教材就更少了。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教材,在对学前音乐领域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也缺乏教学资源的支撑。
怎样将我们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继承下去,地方学前教育院校和幼儿园站在了最前沿,对此责无旁贷。
二、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歌唱、乐曲、打击乐器、民族舞蹈音乐等。作为幼儿园开展音乐游戏、音乐表演,播放背景音乐等时可以选择与利用的教学资源,民族音乐有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获得民歌、民舞、演奏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唤起幼儿利用音乐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与愿望,有助于引导幼儿更好地在审美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达到审美素质与艺术技能的和谐统一。[1]
然而它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在一些层面已经慢慢开始被淡忘忽视。如果意识不到继承和保护它的价值,这些宝贵的遗产就会在不经意间消失。
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育没能很好的利用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尤其没有很好的引进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再加上社会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使得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观念淡薄。如何建立以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的人物迫在眉睫,人的最初教育—学前教育站在了最前沿。当今的幼儿将要肩负起传承我们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通过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理念,把民族民间音乐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学前音乐教育中来,使之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因此,从幼儿开始培养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使其将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教育的融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音乐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教材建设
教学素材的筛选和组织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我国的民间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如果直接把最原始的音乐作为幼儿园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这需要我们突破以往教材上的局限性,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和创作,挑选一些有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补充到教材中,最终让幼儿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教材内容,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民族音乐意识,起到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搜寻很多的音乐素材,根据幼儿教学的特点,改编和收集一些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二)优化课程设置
幼儿音乐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活动形式其教学侧重点不同,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音乐素材,能够形成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音乐能力的发展,使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承。
注重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表现美。民族音乐中往往蕴含着各民族人民好客、热情、谦逊等优秀品格,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待人接物中形成的传统礼仪习惯,所以运用民族音乐、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启蒙的重要途径。
开设民族演唱课。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歌曲占的比重最大,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为儿童收集和创作了不少的优秀音乐作品。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族民间歌曲进行改编,使之适合幼儿进行歌唱。如壮族歌曲《花狗仔》讲述的是花狗仔看门与孩子逗趣的事情;仡佬族歌曲《长大了》表现了孩子们斗鸡、爬山等快乐游戏的场景。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对音乐情绪、内容进行体验感受和想象表现,
创编幼儿民族民间舞蹈,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选择一些合适幼儿跳的舞蹈。如壮族歌舞《板凳龙》、汉族歌舞《舞金狮》、瑶族歌曲《骑青马》、秧歌舞等,由于许多动作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幼儿教师就应组织幼儿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改编与创编,选取了一些基本脚步动作,和经典手部动作,再提供扇子、红绸带等道具,创编了适合幼儿的民族舞。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觉得跳舞并不难,还会主动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舞蹈音乐。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院校和幼儿园应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教师的培养,不断造就一支高水平、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学前音乐教师队伍,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提供教师保证,这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那么作为一个启蒙的幼儿教师,个人认为只需要知道部分的童谣,一定的戏曲知识和部分典型的民间歌舞即可。那么戏曲知识只需要大体了解下国粹京剧的几种角色和大体的流派唱腔即可,其余的知识可以通过备课来实现。也可根据老师的个人爱好适当的了解以下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像藏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等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舞蹈,目前有一此现任的学前音乐教师开始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课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学术界现有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教育更好地融合。
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学前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善于将民族音乐融合到幼儿一日生活及其他领域教育中,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应把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提升幼儿生活中艺术活动的质量,又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艺术).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8
[2]杨立梅.浅析语言声调对于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学前教育研究,1999,(2)
论文作者:惠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音乐论文; 民族民间论文; 幼儿论文; 学前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民族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