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X线与CT的临床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为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的X线和CT诊断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X线检查I期患者有1例,II期患者有3例,III期患者有16例,IV期患者有25例;CT检查I期患者有6例,II期患者有8例,III期患者有10例,IV期患者有21例;两种检查患者I、II、III期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较X线效果更明显。结论 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CT与X线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为理想,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成人股骨头坏死;X线诊断;CT诊断
股骨头坏死为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同时,也是髋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临床上会有大腿部、臀部以及腹股部关节疼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的迁徙和发展,还可能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疾病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其诱发的原因包括外伤、酒精和刺激等,以30~50岁的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早期的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优质积极的作用和意义[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为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的X线和CT诊断影像学资料,观察和分析了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X线与CT的临床特征和应用价值,并取得了相对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实现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为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的X线和CT诊断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最小的有20岁,患者年龄最大的有60岁,平均年龄为(44.8±2.6)岁;患者病程在5个月~3年之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33±0.48)年;排除有其他心肺疾病、血液病、肝肾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的程度上伴有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和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
1.2诊断方法
1.2.1X线检查:检查的仪器选择西门子DR拍片机,采用自动曝光技术摄取患者双侧髋关节的正位片。
1.2.2CT诊断:诊断的仪器选择双排西门子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平行扫描,层间距与层厚度均为4.5mm,扫描的范围为距关节面上下2~3cm,性股骨头轴位连续扫描,软组织窗采用软组织重建的方法,骨窗采用骨重建的方法,扫描的电压为120kV,电流为100mA。
1.3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X线和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实验统计分析与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保证。
1.4股骨头坏死分期
股骨头坏死诊断和分期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本次实验研究的分析方法采用骨循环学会ARCD分期法进行。0期:患者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I期:骨扫描以及磁共振呈阳性;II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且有硬化和囊变形成,CT与X线无塌陷表现,骨扫描以及磁共振呈阳性;III期:正侧位照片出现新月征,患者关节面有塌陷情况;IV期:患者股骨头和关节面塌陷,髋臼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破坏。患者I~II期为影像学早期,而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退变以及修复期则为中期和晚期。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实现对本次实验研究中出现的所有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运用卡方(X2)完成,以P<0.05作为表明实验结果和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将患者X线和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种检查患者I、II、III期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较X线效果更明显。详见表1。
2.2X线检查I、II期患者表现为股骨头外形和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内存在斑片硬化区,并伴有囊型边缘硬化透光区;III期患者表现为股骨头有塌陷碎裂,有混杂致密的硬化区和斑片状,关节间隙无变窄;IV期表现为股骨头明显变形,有局限性硬化和塌陷,囊性变混合存在,形成骨赘,甚至有关节半脱位情况出现。
2.3CT诊断I、II期患者表现与X线检查基本相同,但是存在少量的关节腔内积液,这现象X线检查并未发现;III期患者与IV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X线检查患者无明显不同,由此可见,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CT诊断早期(I、II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要优于X线检查。
3 讨论
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和CT检查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就应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4]。
X线为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基本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具有操作方法简单、费用较低等特点,但是,在对患者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并不能清楚的显示患者骨关节面和间隙的全貌,同时,也并不能显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表现[5]。而CT作为一种临床应用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有着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在对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显示所有扫描层的结构层次,将患者的病变情况更为清晰的表现出来。这一诊断技术无论是对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还是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成人股骨头坏死诊断方法[6]。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X线检查I期患者有1例,II期患者有3例,III期患者有16例,IV期患者有25例;CT检查I期患者有6例,II期患者有8例,III期患者有10例,IV期患者有21例;两种检查患者I、II、III期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较X线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CT与X线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为理想,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磊,胡柯嘉,吴永伟,等.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的成本效益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01):59-64
[2]熊巧玲,杨富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2):1141
[3]何继勇,张艳雄.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4,23:18-19
[4]孔鸣.成人股骨头坏死的X线与CT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2:86-87
[5]李静. 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和X线、CT诊断对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3):85-86
[6]汪四河.螺旋CT与高场MRI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医药.2013,12:1288-1289
论文作者:孙松堂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关节论文; 成人论文; 股骨头论文; 在对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