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依安县人民医院 161500
摘要:目的 探究孕产妇产后出血的病因、出血量的估计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29(48.3%)、胎盘滞留20(33.3%)、软产道损伤(18.4%);6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有效的处理后,及时控制住出血,仅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无1例死亡。结论 对产后出血全面的临床分析,并及时处理,控制出血量,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最常见,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产后出血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对于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医生对产后出血量的准确估计和及时诊断,还缺乏认识。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和抢救,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流程也不相同。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52例出血均发生于产后2 小时内。
2病因
早期产后出血的病因极其易于理解,为4个基本病因的1个或多个。为记忆方便将出血的原因归纳为“4T”:张力(tone)、组织物(tissue)、创伤(trauma)和凝血酶(thrombin)。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时,胎盘附着部位的血窦不能闭合,产后将会发生出血。妊娠附属物和凝血块残留或生殖道创伤均会导致产后大出血,尤其是没有立即发现时。单独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联合其他异常时也会导致产后出血。许多因素是影响产妇PPH的危险因素。每一种危险因素均是这4个原因中的1个或多个,它们也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1]。当有胎盘残留时影响宫缩,会因宫缩乏力加重出血。尽管每一位产妇都有发生PPH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者更易发生。对那些有危险因素者提高警惕,及早预防,是处理产后出血的第一步。
一系列研究表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变化较大,但以下高危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是一致的:引产、巨大儿、胎盘滞留或第三产程延长、剖宫产、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未用宫缩药等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2]。
3出血量估计方法
3.1生命体征估测法
3.1.1产妇休克早期会有烦躁不安、口渴、血压下降、脉细快,面色苍白或轻度发绀,四肢湿冷等症状;当休克加重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继续下降,脉搏减慢,瞳孔散大,面部白肿,无尿。
3.1.2可以通过休克指数(shock index)估测出血量,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
3.1.3收缩压<90mmHg,或在原基础上下降20~30mmHg是休克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收缩压<80mmHg,估计出血已>1 000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4心率>100次/min;少尿:<25~30ml/h,<400ml/24h均提示血容量减少,发生失血性休克。
3.2容积法
直接测量容积是最古老的估测出血量的方法,只需要用容器收集和测量出血量。当然也需要目测部分沾染在手套、衣物等物品上的出血。局限性是无法去除其他液体的影响,例如羊水和尿液;还有对于流淌在产妇臀下和产床及其他部位的血液收集困难而影响结果的准确[3]。
3.3称重法
称重法是收集被血浸湿的棉垫、纱布等通过出血前后的重量差来计算失血量。出血量(ml)=(物品用后重量一物品用前重量)÷1.05。此法会受到其他体液,如尿液和羊水的影响,并且要及时称重以免液体挥发。与直接测量相比,称重法对于难以收集的失血也可测量。缺点是需要一些时间和人力。
在临床上,多将容积法和称重法结合应用。其他如分光光度法(photometric methods)及红细胞放射性标记(radioactive tagging of RBCs)等方法测定出血量虽然结果精确但在临床上实际应用意义不大,仅限于研究使用。
4处理措施
当临床医生面对病人大量出血时,应立即寻找出血的原因,同时进行有效的复苏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为寻找病因,应全面检查子宫和下生殖道。复苏抢救包括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补液,监测重要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并考虑是否留置导尿和监测血氧饱和度。抽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并进行交叉配血。检查产道,尽可能找到出血的原因,并针对病因治疗[4]。如上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均可归结于“4T”:张力、组织、创伤、凝血酶。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一旦发现,应立即按摩子宫,应用促宫缩药物。根据情况采取宫腔填塞、子宫背包缝合、子宫动脉结扎或栓塞,必要时切除子宫。若发现凝血块或妊娠附属物残留,则应仔细清除,必要时人工剥离胎盘。若发现子宫内翻(比较少见),多为粗暴操作所致,产妇的休克表现重于失血,在应用促子宫收缩的药物之前,首先还纳子宫。对宫颈、阴道、会阴撕裂伤应充分暴露并修补[5]。若发生子宫破裂,则应果断行开腹手术。若凝血功能异常或可疑,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给予相应血制品和替代物输注及相应的处理。
5结果
经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29(48.3%)、胎盘滞留20(33.3%)、软产道损伤(18.4%);6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有效的处理后,及时控制住出血,仅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无1例死亡。
6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诊断产后出血时应考虑所有致病因素,在准确估计出血量的基础上给出及时、恰当的诊断。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是: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早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24h后到产后6周之内称为晚期产后出血[6]。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通过对本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产后出血全面的临床分析和及时处理,控制出血量,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苗洪.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2).
[2]牛晓艳,黄德秀.产后出血临床分析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4):108-109.
[3]杨晓霞.浅谈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50-351.
[4]王珏,程海东.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临床分析与治疗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10):112-113.
[5]颜建英,廖秋萍,崔小妹,徐榕莉,黄晓燕.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信息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9):734-737.
[6]张丽,杨鲜.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487-489.
论文作者:田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产后论文; 子宫论文; 因素论文; 胎盘论文; 原因论文; 休克论文; 产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