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的CT诊断与CT表现报道分析论文_刘春梅

肾损伤的CT诊断与CT表现报道分析论文_刘春梅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常州 213200)

【摘要】 目的:探讨肾损伤CT诊断及CT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经确诊为肾损伤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超声与C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同时总结CT表现。结果:50例肾损伤患者确诊有轻度损伤39例,CT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确诊有中度与重度肾损伤11例,其中CT诊断符合率为81.82%,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7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诊断肾损伤轻度准确率较高,而中度与重度诊断率虽然不足90%,但依旧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肾损伤;CT;超声;CT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07-02

肾损伤属于腹部常见闭合性损伤,在腹部钝性损伤中占了10%[1],随着近几年腹部创伤发生率增加,其发生率有所上升。超声诊断与CT诊断属于常用方案,为了进一步探讨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CT表现,我院针对接诊的50例实施了超声与CT诊断对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5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确诊为肾损伤的患者,纳入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纳入研究的对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接受常规超声与CT诊断。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疼痛、肾区叩痛或压痛,镜下或肉眼可见血尿。5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在14~72岁之间,均值29.5±2.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h~23d,均值5.6±1.3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与CT诊断,超声检查时频率设定为2.5~3.5MHz,以扫查俯卧位、仰卧位或侧卧位[2]。CT诊断采用的仪器为飞利浦多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从膈顶往肾脏下缘扫描,扫描的参数包括120kV、200mA,螺距为1:1,层厚为5mm,图像重建层厚为3.75mm,扫描时间控制在10~13s。50例患者中有40例只实施了平扫,另外10例还进行了增强扫描,以60ml的60%碘海醇静推[3]。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CT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比较

50例肾损伤患者确诊有轻度损伤39例,CT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确诊有中度与重度肾损伤11例,其中CT诊断符合率为81.82%(9/11),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73%(8/1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CT表现

轻度损伤主要有肾包膜下血肿、肾实质小血肿,或伴有肾周间隙血肿等,其中肾包膜下CT表现主要为月牙状密度增高影,或者肾实质内有增高小片状密度影,但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变化。中度损伤主要为血肿较大、肾裂伤较重、肾包膜下与肾周间隙积液较多,以及肾内多发小血肿等,CT表现主要有肾实质内有增高密度与分布不均等,还可能有尿外渗或者尿液囊肿等。重度损伤则主要有肾断裂、肾血管栓塞、严重裂伤、肾盂撕脱、肾蒂损伤等。CT表现主要有肾脏显著增大,轮廓模糊不清,肾门不清,肾脏可见“V”型裂开或分裂为二,还可见内部密度明显不均,有粉碎状改变,此外腹腔中可见积液或者短期复查有明显增加,而血管损伤患者CT还可见强化时造影剂外溢或肾实质无增强。

3.讨论

肾损伤分期与分类主要是根据肾蒂状态、肾收集系统完整性、肾实质破坏广度与深度等确定[4]。肾包膜下血肿属于常见情况,有明显表浅肾实质裂伤,肾被膜与肾盂肾盏完整,属于轻度损伤,无需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均有不错效果。肾挫伤也属于轻度损伤,肾盂肾盏与被膜比较完整,可能有被膜局部淤血或血肿。肾撕裂伤属于局部肾损伤延伸到肾盂、肾盏等诱发尿与血外溢;肾断裂则比较严重,指的是一分为二,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为此经CT诊断后可有不同表现。我院针对接诊的50例肾损伤患者进行CT诊断,并与常规超声诊断比较,结果显示常规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相似,比较差异并无明显差异(P>0.05)。

患者若有明确外伤史、伤后血尿与临床表现等一般可确诊为肾损伤,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则需要辅助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或CT。螺旋CT在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其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显示有不错的诊断价值。在肾损伤诊断中有着安全、准确及迅速等优势,可更好地显示肾损伤范围与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合理的依据。为了尽量了解动脉与肾脏血供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予以增强CT扫描,可见肾动脉血栓有肾脏梗塞,节段性肾梗塞为半球形或楔形,慢性期有肾皮质(薄)增强环,主要原因在于肾包膜侧枝循环建立[5]。肾内脏血肿增强扫描后可见肾实质内有边界清晰无强化区,而肾撕裂则为线形无强化区,肾实质则有强化。不过,一些学者指出若能结合超声诊断,则可更好地判断腹腔内积血量情况,从而为是否需要急症手术提供依据。

综上,CT诊断肾损伤轻度准确率较高,而中度与重度诊断率虽然不足90%,但依旧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绘萍,蒋高民.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重度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1):793-794,802.

[2]程诚,王璐,邓晓娟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34-537.

[3]刘栋云,郭伟,万大平等.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研究[J].河北医学,2015,11(6):937-939.

[4]钟瑞琼,李荣华,童瑜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检查和急性肾损伤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5):13-15.

[5]赵效新,王新宇,王文红等.64排螺旋CT功能成像技术在兔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3):452-455.

论文作者:刘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肾损伤的CT诊断与CT表现报道分析论文_刘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