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50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何宁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北京 1026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溶栓或者是抗凝治疗,,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溶栓或者是抗凝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且溶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凝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或者是抗凝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47-02

急性肺栓塞属于患者肺动脉以及肺动脉的分支被堵塞引发的患者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由于急性肺栓塞疾病的发病过程相对隐匿,疾病症状没有特异性,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从而使部分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1]。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肺栓塞的抢救成功率正在逐年上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为了探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9.9±8.4)岁,其中患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有21例,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有11例,患有羊水栓塞的患者有8例,骨折的患者有1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心电图检查、胸片检查、动脉血气研究分析、彩超检查CT检查以及肺灌扫描检查之后被明确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病程小于一周的有22例,患者病程大于两周的有18例,患者病程大于三周的有10例。

1.2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咳嗽、低热、肺部出现啰音、患者胸腔出现积液、患者下肢肿痛以及亢进等症状。(2)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之后发现患者出现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D-二聚体诊断为阳性,LDH以及CPK明显增高,患者的尿素氮水平增高。(3)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X线CT影像检查。患者出现右房肥大、右心室肥大以及肺动脉压升高现象。患者单个或者多个肺段出现局限性充盈缺损、累及双侧肺段。

1.3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采取绝对卧床的方式进行休息,给予患者常规的吸氧以及对症治疗。对于部分出现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特殊治疗,若患者的血压值不低于正常值,需要给予患者多巴胺或者是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若患者的血压值低于正常血压值,则需要给予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也可以适当提高患者的多巴胺剂量。此外,根据急性肺栓塞患者是否有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的禁忌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以及抗凝治疗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药物进行治疗,剂量为15-20kU/kg,并且持续性静脉滴注两个小时。之后再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进行必要的序贯治疗,剂量为1000U/h,使患者APTT值延长到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对患者进行以上治疗三天之后,再给予患者添加口服华法令药物治疗,开始剂量为2.5mg/d,每天口服一次。之后根据标准化比值对患者的华法令药物剂量进行及时调整,当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之间并且已经持续用药达到两天以上的时候,对患者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药物,而继续口服华法令药物三个月到六个月。抗凝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药物的抗凝治疗方法,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5000U/12h,使患者APTT值延长到正常参考值的1.5-2.5倍。对患者进行以上治疗三天之后,再给予患者添加口服华法令药物治疗,开始剂量为6mg/d,每天口服一次。之后根据标准化比值对患者的华法令药物剂量进行及时调整,当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之间并且已经持续用药达到两天以上的时候,对患者停止使用低分子肝素药物,而继续口服华法令药物三个月到六个月。此外,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科学选择通气模式S/T。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临床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疗效判定标准[2]如下:显效为患者的咳嗽、咯血、低热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上已经消失,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已经恢复正常,患者肺灌注或者通气已经恢复灌注肺叶、肺段增加了大于百分之六十。有效为患者的咳嗽、咯血、低热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患者肺灌注或者通气已经恢复灌注肺叶、肺段增加了大于百分之三十。无效为患者的咳嗽、咯血、低热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没有变化,患者肺灌注或者通气已经恢复灌注肺叶、肺段增加了不足百分之三十。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溶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抗凝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溶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凝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相对较多,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患者胸痛以及患者出现咯血症状等。患者患有小栓塞基本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仅仅是表现为气促等临床症状,而患者患有较大栓塞的临床症状则相对较多。从临床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急性肺栓塞的大多数血栓都可以自行溶解,但是没有经过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与经过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相比,没有经过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3]。急性肺栓塞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病房内部保持安静,指导患者采取绝对卧床的方式进行休息、避免过分用力,避免患者栓子的再一次脱落。医院护理人员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心率情况、血压情况、静脉压情况以及血清变化情况等,给予患者吸氧,对于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要使用面罩无创机械式通气或者是利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尽量避免切开患者的气管,从而防止患者在抗凝治疗或者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现象。此外,要维持患者的心肺功能正常以及纠正患者的心律失常,根据患者的抗凝治疗禁忌情况以及溶栓治疗的禁忌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之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好于抗凝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溶栓或者是抗凝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好转,且溶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凝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或者是抗凝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家宙,廖毓香,朱秀宁.急性肺栓塞34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4,12(3):1800-1801.

[2] 王妍,程兆忠.急性肺栓塞67例临床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01(2):48-51.

[3] 黄光明,秦立国.急性肺栓塞54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3):56-57.

论文作者:何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急性肺栓塞50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何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