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及时治疗的心脏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危害患者健康,患者病机在于心室肥大和细胞凋亡,心肌发生病变,死亡率高,这类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会危害患者的内分泌系统,需要尽早进行有效抗心衰治疗。本研究分析了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如下。1 资料与用药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60例2017.2至2018.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单药组年龄最低是61岁,最高是78岁,平均68.25±2.34岁。男女分别占18例和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1年-12年,平均(6.78±2.24)年。协同组年龄最低是62岁,最高是78岁,平均68.68±2.31岁。男女分别占18例和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程1年-12年,平均(6.73±2.16)年。单药组、协同组资料可比。1.2方法单药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一次,治疗8周。协同组则采取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单药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钙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一次,治疗8周。1.3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率;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脂情况;副作用。显效:动态舒张压和动态收缩压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动态舒张压和动态收缩压等改善50%以上;无效:动态舒张压和动态收缩压改善的幅度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1.4统计学处理处理软件:SPSS13.0版本;方式:x2、t检验;检验水平: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效果 协同组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表1.表1两组治疗效率比较[例数(%)]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单药组 30 6 15 9 21(70.00) 协同组 30 16 14 0 30(100.00) X2 8.689 P 0.002 2.2心功能和血脂情况治疗前单药组、协同组心功能和血脂情况相近,P>0.05;治疗后协同组心功能和血脂情况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表2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脂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期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射血分数(%) LDL-C(mmol/L) 协同组 30 治疗前 45.15±1.24 61.52±3.11 38.53±0.35 4.72±1.07 治疗后 36.11±1.11 45.15±2.03 48.45±0.21 2.24±0.58 单药组 30 治疗前 45.17±1.58 61.24±3.18 36.22±0.31 4.73±1.02 治疗后 43.21±1.24 55.48±2.12 41.18±0.31 3.82±0.56
2.3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协同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2.30±0.25d更好,单药组是4.11±2.25d<P<0.05.2.4副作用两组未见严重副作用,P>0.05。3 讨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并不罕见的心脏病,及时治疗十分关键。 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降脂药物。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炎症因子的激活更为明显。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可有效抗炎,调节血脂,改善内皮功能和改善心功能。而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体内醛固酮分泌,促使水钠排泄,纠正低钾和低镁,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本研究中,单药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协同组则采取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显示,协同组治疗效率、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心功能和血脂情况相比较单药组更好,P<0.05。两组未见严重副作用,P>0.05。综上所述,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预后。参考文献[1]于洋.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39-40.[2]许三雄,程蕾群.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在H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中的防治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0):1499-1501.[3]敖华成,陈耕,林修径.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 26-27.[4]苏萌,黄瑞霞,王仁平.阿托伐他汀钙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 35+38.
论文作者:孙彦辉,张梅,李爱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依那普利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充血性论文; 血脂论文; 功能论文; 患者论文; 副作用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