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与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济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属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市场体系的纵横考察,依据对市场经济内在特点的逻辑分析,论证了市场经济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并据此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性 封闭性 矛盾统一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这场肇始于70年代末期的深刻社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在广度和力度上的拓宽与深化,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日益成熟与完善,构筑成熟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已成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所追求的根本性目标之一。时下,无论是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界,还是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界,均在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进行深刻的论证和宣传,开放性已成为上至资深学者下至社会公众所广泛接纳与认同的市场经济根本属性之一,似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融各种经济领域和市场体系的毫无遮拦的同步性、一体化开放。
然而,笔者认为并非全部如此,受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不断翻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斗争复杂化等客观现实因素的制约,受市场经济发育的渐进性、层次性特点和世界范围内市场体系成熟程度不同等因素限制,封闭性(但绝不是闭关锁国)同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属性,市场经济是广泛开放性和有限封闭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同样是开中有封、放中有闭的矛盾统一体。
一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是指某物质系统同其他物质系统进行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系统构成要素的交换过程。经济开放是指经济要素在不同经济系统之间流动及经济交往空间不断突破拓延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即以统一完整的市场为框架,由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所决定,以经济行为主体的互动和相互影响为表现形式,某市场经济系统对整体经济系统的接纳与参与。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形成有其内在的深刻根源,纵观自近代世界市场体系形成后各国市场经济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决定市场经济开放性并促使其成熟与完善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私人性和劳动社
会性对立统一规律的产物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论述,劳动者的私人性和劳动的社会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构成了推动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根本动力,劳动者创造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向为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转换的必然趋势,势必导致经济交往空间的不断扩大,而伴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日益成熟,经济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使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范围空前扩大,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均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的规模空前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商品的品种及数量不断增加,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市场也不断发展,从小区域市场发展到大区域市场,从大区域市场发展到全国统一市场,由全国市场发展成世界市场,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国际化将以民族国家为经济单位的国际行为主体纳入了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系,不同市场体系的开放进而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17、18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地理上的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世界市场以一种野性的方式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第一次科技革命所导致的世界经济关系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及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初步形成。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生产组织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协作水平的提高,加之资本—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完成,彻底推毁和瓦解了民族国家樊篱的羁绊与束缚,国际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最终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化使各国经济成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面貌,伴随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资本输出的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加深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体系。正如研究混沌运动的美国数学家关于“巴西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改变三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气候”的形象比喻一样,世界各国已变成“同一条舰船上的乘客”。
纵观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特征的市场经济模式,无论是起源于亚当·斯密古典经济理论和工业革命,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市场和高度风险的英美模式,还是植根于封建主义、大和民族精神和美国式工业主义,强调长期发展国民经济和以出口为主导的重商主义的日本模式;无论是以历史悠久的德国社会主义和战后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为文化根源,主张市场机制、国家干预以及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德国模式,还是极力强调私人经济,以宏观调节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为特征的法国模式;无论是奉行职能社会主义,全面推行福利制度的瑞典模式,还是以儒家伦理文化、西方管理特色、完备法律规范为特征的新加坡模式,均是在世界经济形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萌芽、孕育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作为经济的共生物,不可能是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体系之外的保守、僵化和封闭的体系,在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为特征,以商品交换、资本输出、国际投资、跨国经营,技术、劳务、信息交换为形式的世界经济之下,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均构成了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及成熟,都必须以世界经济体系为框架,都必须以自身市场的开放和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为前提,任何市场体系经济利益的巨大实现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确立都必须以对世界市场的接纳和对世界经济的广泛参与为手段,开放性是任何市场经济模式在世界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
(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追求比较经济优势和经济利益的客观必然
众所周知,由于世界范围内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特点,造成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各有短长、互有利弊的特点,并由此形成了各国、各地区之间比较经济优势和经济利益的广泛存在,这是早已为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证明、由瑞典经济学家艾黎·赫克舍尔和伯蒂尔·俄林补充发展、由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逊等人进一步更新并为世人广泛接受的经济学命题。
在相互依赖和依存不断加深,国际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代世界,比较优势已经从单一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成为多方位、多领域的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资本优势、科学技术优势、通讯信息优势、产业布局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劳动力素质与人才优势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广泛存在,迅速导致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国际贸易的内容日益丰富多彩,国际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国际贸易世界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方兴未艾。在此形势下,比较经济利益范围的扩大化和层次的多维化使得各市场经济体系都殚心竭虑地在激烈竞争的国际贸易中谋求最大化的比较经济利益,而这一切均应以对世界市场布局结构、国际分工发展态势、各国经济强弱优劣有全面的认识为前提,必须以各国、各地区市场的对接和贸易壁垒的根除为条件。因此,各市场经济体系对比较经济优势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势必导致各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性。
(四)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以价值规律配置资源为内在基础,以经济自主和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以宏观调控和法律规约为监控手段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主体的独立性、经济竞争的自由性、经济行为的可控性、经济规范的法制性、国际规则与惯例的通用性构成其运行的特有规则,它们均内在地决定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性。
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要求不仅要承认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而且亦应允许国际经济主体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则进入自己的市场,还应允许本市场体系内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经济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简言之,市场的准入性是市场经济主体自主性的内在条件,而任何市场经济体系对国际经济主体的接纳和本市场经济主体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均应以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为前提。
经济竞争的自由性要求市场经济活动是一种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充分竞争,但本市场体系的狭隘性、有限性决定其竞争只是一种不充分竞争。某市场体系只有不断参与广泛而又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培植本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并不断迎接国际竞争的刺激与挑战,才能使本市场体系的经济竞争机制日益成熟,而任何市场经济体系对国际经济的应战和对国际竞争的参与,都必须以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为条件。
经济行为的可控制性要求任何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都必须具备对由于市场经济风险性、随机性而产生的经济问题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经济规范的法制性要求为确保经济模式的运行和避免经济行为的失范,市场经济必须有完备的经济法律规范作为保障手段。对于任何市场经济模式尤其是处于构建中的市场经济体系,宏观调节机制的构建和经济法律规范的完备都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任何封闭保守的经济体系均难以完成对他国经验与教训的借鉴与吸收,因此,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宏观调节机制的建立和完备以及经济法规的制定同样要以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前提,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调节的借鉴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调节的排斥,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开放的巨大成功和封闭的惨痛失败。
国际规则与惯例的通用性指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必须以长期以来国际社会约定俗成的惯例和广泛认同的规则为前提。因而,某市场经济体系对世界市场的介入和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必须以对国际惯例与规则的理解、认同和恪守为前提,而奉行强烈民族主义,具有严重排外倾向的封闭经济结构根本谈不上对国际惯例与规则的理解、认可和恪守。因此,市场经济体系国际惯例和规则的通用性原则构成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内在要求。
(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经济系统运作、完善与更新的根基所在
系统论由于其全新的思维方法和科学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论证之中。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经济系统是容经济主体系统、经济体制系统和经济伦理文化系统为一体,包括输入、转换、输出和反馈等环节,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系统结构。众所周知,任何系统都把良性运行、不断发展、日益更新作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任何市场经济系统作为国际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只有根据其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吸纳有利于本系统发展的良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要素,方能使系统在不断的完善与更新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系统必须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态势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吸收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借鉴世界先进的市场经济模式及其管理经验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吸取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失利的历史教训以少走弯路;预测世界经济走向和发展趋势以趋利避害。上述诸任务的完成同样必须以市场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为条件。
二 市场经济的封闭性
所谓封闭是指某物质系统排斥和阻止其他物质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入本系统并施加影响的属性。经济系统的封闭性是指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经济利益排他性、国家政权、经济交往手段、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信仰等诸多复杂因素制约与限制,而使经济要素流动在规模、范围、数量、空间、时间上的有限性。鉴于开放和封闭主要针对民族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接纳和参与程度而言,下文将着重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考察市场经济的封闭性。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封闭性是指在民族国家仍是最基本的国际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不断加深的前提下,以民族国家或国际集团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经济体系所具有的对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对排斥属性。封闭性与闭关自守截然不同,它是与开放性并存的市场经济的另一相对属性,它是在开放的基础上为捍卫民族经济利益,排除国际经济威胁,抵制经济侵略,追求民族经济独立而形成的一种有限封闭。封闭性与开放性对立统一于市场经济体系的矛盾统一体中,任何市场经济模式的孕育、成熟与发展都是在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完成的。
市场经济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人为限制部分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对接,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排斥它国染指本国市场,为本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制定扶植与保护的优惠性政策,建立区域性经济集团与其他国家或集团竞争,为长期保持其种经济优势封锁经济情报和技术信息,抵制经济侵略和经济控制等形式。市场经济的封闭性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三大国家系列的一切市场经济模式中,即使市场发育最为成熟的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同样具有封闭性特点,美欧日贸易战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不断翻新,关贸总协定历次谈判三方争吵不休,欧共体一体化进程步履维艰,均有力说明了市场经济封闭性的广泛存在。第三世界国家为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保护民族独立、抵制经济侵略、扫除殖民劣根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更以不可否认的事实说明了其市场经济封闭性的广泛存在。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的历史惰性、市场发育的欠成熟性、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新体制不健全也决定了封闭性仍将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经济体制内。市场经济封闭性的广泛存在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而且也决定于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在内在因素:
(一)民族利益与区域经济集团利益的广泛存在是形成市场经济封
闭性的重要根源
近代世界市场形成以来,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战后尤其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以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之势使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整体,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体系。但是,民族国家仍然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民族利益的非从属性、排他性、至高无上性依然根深蒂固。对民族经济利益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渴望、对经济侵略的抵制、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均是民族利益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它们作为影响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使得任何作为民族国家经济载体的市场经济体系,均把谋求民族经济利益与经济独立,反对外来经济侵略、干预或制裁,确立本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其市场经济体系追求的根本性目标之一,并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其市场经济的封闭性仍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
战后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肇始于当代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的形成,当前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日本环太平洋经济圈构想的提出和第三世界诸多经济集团的形成而呈方兴未艾之势。时下,学术界和理论界颇有人主张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日益开放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结果,笔者对这种有失辩证的观点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虽无谬误,但至少有单线思维的形而上学之缺陷。区域经济集团化固然与世界日益开放与依赖加深有难以割舍之关系,但它同样与市场经济的封闭性休戚相关,从本质上说,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市场经济封闭性国际化的一种表现,它是在依靠单独的民族国家力量难以角逐世界经济的条件下,部分具有地理毗邻性、文化相近性、利益相关性的民族国家群体构筑的经济—政治联盟。欧共体共同关税同盟、经济与货币同盟、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乃至政治一体化的构建,无疑决定于对美日占领欧洲市场的排斥和增强西欧国际竞争能力等根本目的,进而也是市场经济封闭性国际化的重要表现。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决定市场经济封闭性的重要因素
由于世界各民族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政治经济体制、历史际遇、民族特点、文化传统上诸多差异的广泛存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下不等、参差不齐形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不平衡性不仅广泛存在于意识形态不同的东西方之间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南北方之间,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大国家系列内部也广泛存在。尽管经济体制市场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典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特点的存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画面必将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之状,各市场经济体系由于其模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其市场体系开放与封闭的范围、程度、规模均不相同,因此各市场经济体系亦不可能以统一的原则与步伐实现同步性和同等性开放,进言之,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任何市场经济模式也不能保证其各种市场均具有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国际竞争能力,利用市场经济封闭性保护民族市场与民族利益仍是包括美日欧在内的各市场经济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和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复杂性是形成
市场经济封闭性的特殊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瓜分世界的殖民狂潮相伴随的血泪交融史,世界经济生成的野性方式直接缔造了主宰世界经济达数世纪之久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尽管第三世界为消除这种秩序付出了沉重代价,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荡涤,但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以其根深蒂固的历史惰性主宰和操纵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旧秩序以不合理的垂直国际分工体系、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不公正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为特征,其臭名昭著的历史劣绩对第三世界国家造成的恶果自不待言,其不平等性同样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战后美国与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日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即是例证。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大部分落后国家包括部分西方国家的对外开放,他们所构筑的市场经济体系无疑把摆脱大国经济控制与操纵、维护民族独立、抵制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金融体系作为其目标,其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其市场经济体系的封闭性色彩。
冷战后,国际局势的缓和和国际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转化,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再度提上历史日程,但居心叵测的西方列强心怀鬼胎、蠢蠢欲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诞生尚待时日,其对市场经济体系封闭性的深刻影响尚难根除。
此外,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复杂化同样构成了决定市场经济封闭性的重要因素。8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战、科技战、综合国力战取代了剑拔驽张的军事战,国际政治经济斗争日趋复杂。西方国家图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市场化与政治多元化的和平演变野心不死,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西方美欧日之间勾心斗角,地区霸权主义、民族冲突、种族仇杀、宗教纷争等冷战后遗症频频发作均在程度不同地震颤着并不稳定的国际关系,各国之间猜疑、敌意、仇视、戒备、与防卫等复杂心理的存在决定了任何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均是有限度、有条件、有防御的开放,封闭性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市场经济体系难以摒弃的重要属性。
(四)市场经济体系发育与成熟在时空上的渐进性和层次性是决定
市场经济封闭性的深刻内因
任何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都不是在朝夕之间瞬息完成的,它决定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开放过程也是一个曲折的渐进性过程,在市场经济生长的不同阶段,其开放程度亦不相同,这意味着封闭性也将程度不同地存在。纵观当今世界各市场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大阶段,其市场体系经历了自由盲目竞争、垄断性竞争、宏观调控和法律规约下竞争的演变而日臻成熟,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高失业、结构性经济危机仍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肇始于民族独立之后,由于殖民劣根、封建积习、单一畸形经济结构的存在,除少数后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体系初建规模外,多数国家尚处于萌生阶段;脱胎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饱尝计划体制羁绊、束缚与惩罚的痛苦之后,正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艰难转轨之中,其市场发育的幼稚性、调控机制和经济法规的不健全性决定其市场体系仍处于初建之中。西方经济的严重衰退,民族国家的民族排外情绪、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的阴魂不散均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封闭性仍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
市场经济成熟的渐进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纵向特点,而市场经济体系形成的层次性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空间横向特点。市场体系是容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为一体,包含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租赁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的复杂系统,受市场发育的自身特点和复杂社会因素的制约,市场体系各层次形成的快慢先后有别,并决定了市场体系各层次不可能进行同步性的全方位开放,同时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将存在于层次各异的市场体系,各市场发育成熟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封闭性的宽窄深浅。
(五)市场经济系统对独立、稳定与有序的追求是决定市场经济封
闭性的内在动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发展、完善与更新固然与经济系统的存续生死悠关,但独立、稳定与有序同样与经济系统的生存休戚相关。作为国际经济系统子系统的市场经济体系,既要吸纳国际系统中有利因素,又要为保持系统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有序性,建立排除和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本系统的干扰与破坏的防护机制,进而由此形成市场经济系统的相对封闭性。
从国际经济的角度看,外部力量力图操纵和控制某国经济的图谋,利用经济往来进行政治渗透、国际经贸关系的不平等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任何市场经济系统在构建过程中,都要在积极吸纳世界经济有利因素、架构开放体制的同时,又要为维护民族利益,抵制经济侵略与经济干预,防止经济系统随政治系统崩溃而瓦解构筑必要的封闭体制,寻找开放与封闭的最佳契合点即适度的开放与封闭。
三 对我国对外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思考
广泛的开放性和有限的封闭性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属性,处于构建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开放性和封闭性的有机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战略的确立,使我国步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崭新历史时期,寻求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最佳契合点,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既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之潮流,通过对外开放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又能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斗争复杂性和我国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性之特点,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中进行有条件、有限度、有成效的封闭,显然是至关改革开放伟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图成败的战略性问题。对此,笔者力求通过若干有价值的思考,得出对我国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所裨益的几点结论。
(一)在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
推动对外开放
扩大开放是实现构建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已是国人勿庸置疑的共识。但是,对外开放同改革一样是包融各种复杂错综因素、涉及各种盘根错节矛盾的一场深刻社会革命,它绝非能够凭籍满腔热情和美好愿望一蹴而就,国人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活动极易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是以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留给我们的一个惨痛教训。时下,国人对对外开放的满腔热情固然令人欣喜,但在召唤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警惕与闭关锁国错误同样危险的盲目冒进式开放的思想倾向和实践做法。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对外开放都是一种有选择、有重点、有条件、分阶段的渐进性开放,我国15年开放的成功也正在于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从周边向内陆、从城市到乡村的辐射式渐进战略的选择,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带面的渐进性开放战略避免了苏东激进式开放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动荡和混乱。
时下,开放的形势令人快慰,但我们必须对不顾本地区特点,片面强调对外开放的思想有所警惕。十几年开放中因盲目引进外资与技术、争建开放城市、抢上高新技术开发区曾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并非危言耸听。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偏差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中国的开放必须在全面认识市场经济广泛开放性和相对封闭性的基础上,继续有条不紊地采取既锐意进取又循序渐进的开放战略,在力图避免陷入激进开放误区的条件下,外观国际风云,内察自身特点,审时度势地推进对外开放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二)在锐意深化内部改革的条件下,实现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市
场和世界经济的接轨
按照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趋势,其历史走向应是开放性的不断扩大和封闭性的日益缩小,市场经济的发育与成熟亦应是一个日趋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市场发育的初级性和欠成熟性、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的薄弱性、经济法规的不完备性,使我国对外开放必需的经济承受力、体制承受力、市场适应力、心理承受力诸方面均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重大的差距,这些构成了制约我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的重要因素。
回首15年改革,我国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经济的基本条件,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中央和地方均在缩小南北与东西经济差别方面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依然存在,东西部经济差距尚有拉大之势;经济体制改革成绩卓著,但政府职能尚难根本改变,改革措施彼此不衔接,相互抵消以致造成局部体制真空现象的存在;改革诱发的问题正全面解决,但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中央与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外贸体制的弊端问题、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等诸多问题仍急待解决;市场构建工作虽已全面展开,但多以商品市场为主,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信息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市场、租赁市场、拍买市场发育缓慢且有诸多不健康因素存在;以廉政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改革大见成效,但党政干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极大地破坏了改革的信誉与威信,而且其权力介入市场的恶果干扰了公平竞争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挥霍浪费之风导致财产大量流失,社会需求扭曲,并诱发畸形资源配置;法律规范不健全,以劣充优、以假乱真、坑蒙拐骗、道德沧丧等失范行为严重存在。面对诸种情况,如不以配套的改革加以解决,而片面强调对外开放,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并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在某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部分领域的开放举措不能急于付诸实施。只有通过耐心地改革浇铸出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是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性和封闭性,科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
(三)在深刻认识国际政治经济斗争复杂性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
度,积极参与世界经济
国际关系的缓和、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际遇。但纵观冷战后国际风云变幻,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存,世界贸易战狼烟四起,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咄咄逼人,国际经济政治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化错综复杂、冷战综合后遗症深重,均构成了决定我国市场经济封闭性的重要国际因素,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世界经济的参与必须以对国际政治经济斗争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为前提。
首先,对冷战后日趋激烈的世界经贸战对我国的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冷静的思考与足够的准备。冷战后,世界经贸战日益激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美欧谈判艰难曲折、欧洲内部硝烟四起、美日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南北角逐互不相让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景观。随亚太地区的持续繁荣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在所难免。针对层出不穷、不断翻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有冷静的思考和足够的准备,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我国的涉外经济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一切国家的经贸关系,以互利为前提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
其次,严防西方利用经济关系进行政治渗透,推行其和平演变战略。苏东巨变后,我国已经成为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焦点。对此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对外开放,同时又要时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野心。我们既要继续向包括意识形态不同的西方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和地区实行开放,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继续贯彻“两手硬”的方针,这也正是邓小平同志开放思想的灵魂所在。
再次,对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化要有深刻认识,发展对外开放决不以任何政治让步为代价。世界政治经济化、世界经济政治化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化的重要表现,西方对苏东经济援助附加的苛刻政治条件,美国把对我国的最惠国待遇、复关问题与人权挂钩、“六四”风波后对我国的经济制裁都是其重要表现,对此我们不得作丝毫的妥协与退缩,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捍卫主权独立、维护民族尊严、全面平等互利为前提。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世界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