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转送ICU护理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儿科转入ICU的80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SBAR沟通模式为研究组,40例接受普通沟通模式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交接时间及患儿病情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转运ICU护理交接中使用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SBAR沟通;儿科;ICU;交接
儿科转入ICU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突发因素多、危险性高,因此在交接过程中缩短交接时间,提高交接质量尤为重要。以往医院交接中主要采用口头交接,然而研究数据显示,65%医院失误与沟通之间密切相关,其中医护人员间无效沟通、沟通不清晰等为重要原因[1]。SBAR沟通为有效的交接班沟通技术,主要包含情景、背景、评估及建议四个方面,为进一步明确其在儿科转运ICU护理交接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自儿科转入ICU的80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SBAR沟通模式为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39±1.01)岁。40例接受常规交接沟通模式为对照组:男19,女21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50±1.05)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沟通模式,即口头告知、核对患儿基本信息、病情等,研究组接受SBAR沟通模式交接,具体如下:(1)组织学习SBAR沟通模式。护士长作为领导者,带领科室内人员共同学习、掌握SBAR沟通的意义、相关理论知识、优势等,并组织负责小组人员培训,定期接受相关理论知识考核。(2)制定SBAR交接表,小组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交接表,并保证交接表内内容铭记于心。交接表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类型、疾病类型及诊断等基本信息,背景包括患者过敏史 、病史简要、近期治疗情况、是否输血 、特殊治疗、管道明确标识、管道置入长度、通常情况等,详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威胁生命的相关因素等,并对交接中采取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做重点标记。(3)SBAR交接的具体实施,在交接前,ICU护士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监护仪数据、神志、使用药物等,在交接时,依据表格顺序S-B-A-R进行交接,护士根据患儿情况真实勾选,若有疑问,则及时询问儿科护士。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儿科与ICU交接时间;(2)由护士长评价,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分为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护理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满分100分,分数与掌握程度成正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交接缺陷比较
研究组未见输液渗漏、管路脱出等不良事件,对照组4例输液渗漏、3例管路脱出,交接缺陷发生率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7.671,P=0.006)。
2.2两组交接时间比较
研究组儿科至ICU交接时间为(4.86±1.07)min,对照组儿科至ICU交接时间为(11.28±1.53)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21.748,P=0.000)。
2.3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评分比较
护士对研究组患儿病情掌握评分为(95.68±2.10)分,护士对对照组患儿病情掌握评分为(90.02±1.87)分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12.730,P=0.000)。
3.讨论
保障护理安全是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疗机构医疗事故的重要举措,而相关研究显示在交接过程中,护士沟通障碍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2]。对照组在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进行交接时,共出现7例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提示加强儿科转运至ICU时,完善护士沟通模式的重要性。以往交接过程中,护士将重点放在护理部分,而患儿病情整体掌握、病史、护理要点等并未涉及,导致患儿病情变化时,护士未分析即通知医生处理,不仅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不利于患儿病情的及时控制。SBAR沟通模式在欧美国家医院交接时使用广泛,与传统沟通模式比较,更为标准、全面,从现状、背景、评估及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交接[3],ICU护士对患儿病情做到心中有数,理解检查、相关化验的数据及用药原理,在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能够结合生命体征数据,做出专业分析与评估,在医生处理时提供有用信息,研究组患儿未见交接缺陷事件,且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SBAR的有效性。研究组儿科至ICU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通过SBAR表,护士能够系统、快速掌握患儿病情及护理重点,改变了以往交接的盲目性及重复性,缩短交接时间。
综上所述,SBAR沟通模式用于儿科转送ICU护理交接有助于护士快速全面掌握患儿病情,减少交接缺陷,对保障患儿安全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蓉,李龙倜,杨宝义,等.基于磁性护理的SBAR标准化沟通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8, 37(4):81-84.
[2]佘秋群,郭声敏.神经专科卒中病房之护士胜任力与 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法学, 2017, 9(3):13-15.
[3]卓瑞燕,程奇, 张亚需.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产房与新生儿科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7):525-529.
论文作者:黄铄栋,刘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病情论文; 护士论文; 模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