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论文_赵静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论文_赵静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五马中学 564508)

摘要: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但在教授语文课时,应从“语言”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情怀,同时教师也需要在示范作用和指导训练两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课堂模式是为课堂教学设置的形式。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形式,甚至同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模式。但多年听课下来发现,许多课堂采用了同一模式,甚至语文课堂也有了公式化的模式。如:以精彩的语言导入——默读课文——出示几个问题——思考、回答——迁移阅读——总结。另有所谓“新生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选择一个不为人关注的角度,挖掘几个问题,以专题的形式研讨。从过程看,教师用心良苦,形式热闹。但一堂课下来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笔者最近一直在思考,课程改革让有些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改革就意味着抛弃传统教学形式,问题设计得越新越深就越符合新课程理念。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语文,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字也好,理解为语言文学也好,总之是一门语言,不是纯粹的问题探究课。因此,语文课要体现语言课的特点。

“语言”体现在哪里?1.要体现语文教师自身的语言典范作用,语文教师不能仅仅以提问为唯一的课堂语言,而应该以丰富、准确、精美、绽放着文学光芒的语言来感染、熏陶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政治家的严密与机智、演讲家的流畅与文采、评书家的生动与诙谐。语文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让学生感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2.语文课中的“语言”要体现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指导与训练,指导学生读、说和写。

一、朗读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最重要的途径。朗读的过程是读者一边读、一边揣摩的过程。与默读不同,默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思考,而朗读则要一字一字地读出来,读到烂熟于胸的程度时,文章中使用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能被读者消化、吸收,最后添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门,久远不忘。”像“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无不蕴含着语文教学中强调“读”这一客观规律。

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默读,笔者并不赞成,学习语言是要张口说话的,有了许多遍动情的朗读,文章怎能不熟?其意怎能不现?何苦像其他学科一样去苦思冥想,弄得好好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痛不欲生。文章皆可好好地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散文、诗歌可以放飞激情,陶醉地读;小说故事可以绘声绘色像讲评书一样地读;说明文可以像新闻播音员一样读;议论文可以像演说家一样读。读中自有语文的情趣,读中自有语文的味道。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读起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读起来,就会有提高。如笔者教《黄河颂》,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自己放声朗读,再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反复地朗读,一堂课下来激情澎湃。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逐渐加深,多讲苦思自然也就不必要了。

二、感受

语文课堂上常见学生说,不常见教师点评,更不常见教师教学生“说”。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在学习发展中,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一点却被我们忽视了。师生共同错误的理解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量很多,懂的就很多,也就很会说。但是这不等于语言词汇多,语言表达能够到位。相反,正因为重视了信息量而忽视了语言的训练与应用。事实上,语言也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语法规则,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需要用词准确、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一次上了一堂语言练习课——造句,笔者感慨颇深。如“冉冉升起”一词,学生造句:每到星期一早晨,我们都会站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笔者也造了一个句子:每当我们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便不由得升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又如“问心无愧”, 学生造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笔者又造了一个句子: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正直、诚实、有价值的人,这样才能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再如“绝处逢生”, 学生造句:罪犯从监狱里逃跑了,他正走投无路时,有人救了他,他绝处逢生了。笔者还造了一个句子:每一个身陷困境的人在自己绝处逢生后都会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从学生的造句中,笔者发现了他们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得更好。不会运用丰富的词汇,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强烈的情感。笔者把不同的造句给他们比较分析,告诉他们在说话时应该把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展示给别人,让他们分享生活的美丽,应该充分运用掌握的词汇让语言生动优美起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样,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三、体会

从语言运用和语文综合能力提高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凡是有特色的文章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如记叙文学习生动的语言,散文学习优美的语言,说明文学习准确的语言,议论文学习严密的语言。文无定法,文章的形式屈指可数,而语言则是姹紫嫣红。只有在写作中不断地锤炼,语言才能更精彩。

语文教师要密切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畅谈国际风云、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青年的理想和前途、学校和班级、幸福和苦恼等等话题。只要他们感兴趣、有故事、想表达,教师就可以组织他们座谈、辩论。教师从中只要把握议题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点拨,有意激发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丰富的感情中寻找理智的坐标,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把握自己、把握生活,不断走向成熟,这才积累了生活,积累了思想感情,才积蓄了一定的写作之源。学生才会感到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生活中真是有很多要想的事情、要说的话、要写的东西。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和运用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训练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表达等能力。

课无定势。语文课是最丰富多彩的,只因为它展示给我们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语言。还语文课以本来的面目吧,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留恋你的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