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党内批评的境遇变化与实践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论文,境遇论文,现阶段论文,取向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3)05-0055-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①。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内民主的质量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内批评概念的内涵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关注党内批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党内批评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团结统一的有效手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就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好办法,要求要通过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和党内思想斗争问题,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党出现了左的倾向并不断严重化,党内批评名存实亡。1982年邓小平针对“文革”期间遗留下来的问题明确指出,“当前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是存在着软弱涣散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有人就说是打棍子,现在我们开展批评很不容易,自我批评更不容易。”②要求要积极恢复党内批评的优良传统。在1983年10月12日的《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讲话中,邓小平又指出:“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批评进一步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胡锦涛同志曾多次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当前的重要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思想的常涤常新,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局面。
回顾和总结我们党党内批评的实践历程和理论阐述,我们对党内批评概念的内涵可以做出以下理解:党内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为了党和人民利益,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的内部思想斗争,坚持真理,批评各种不良现象,纠正各种错误与缺点,其目标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党的领导的实现。从党的建设的视角来看,党内批评是党内民主、党内关怀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直接实现形式之一。党内批评是党内成员依据党章和党内相关条例和规定,对党内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重要形式;党内批评是党组织对党内成员的教育、管理和帮扶,是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和爱护的重要体现形式;党内批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种实现形式,是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党员干部发挥主体作用,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通过积极的党内批评进行党内思想斗争,解决党内矛盾,增进党的团结的重要内容。从活动特征上看,党内批评是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党组织与党内成员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从功能上来看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党内批评具有关怀功能,党内批评是党内同志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道义相砥、过失相规”,体现的是一种同志之间的“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革命关系”;二是党内批评具有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积极的警示、教育等党内批评活动,能够帮助党员提高党性,保持党的纯洁性;三是党内批评具有纠错功能、净化功能,“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重要的防错纠错机制”,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可以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四是党内批评具有团结功能,通过积极的党内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
二、现阶段党内批评面临的新境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党内批评实践活动不断与时俱进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与实践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动的当下,一些影响、制约党内批评活动进一步开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可以说现阶段党内批评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从当前党内批评创新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党员干部队伍组织结构的变化,当前党内批评的价值和重要性已经引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新鲜经验也为党内批评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资源,另一方面当前党内批评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为党内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必要性;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党员主体地位、党内关怀、党的纯洁性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建设等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效,为当前党内批评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场景和主要依据;三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民主生活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党内批评活动顺利展开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党内批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从当前党内批评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党内批评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党组织和个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深刻,批评与自我批评割裂。具体表现在现实中自我批评不容易,开展批评更不容易。一些党组织和个人一谈到党内批评,想到的、关心的、开展的仅仅只是自我批评,要求党员干部和党组织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把党的纯洁性的保持、党的团结,完全寄托在党员干部与党组织的良心和自觉上,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批评,忽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体两翼的事实,忽视了党内批评的纠错功能、净化功能和团结功能。二是一些党组织和个人对党内批评认知存在着某些简单化和粗暴化的倾向,党内批评被异化。具体表现在部分党员干部中间存在批评就是不信任,批评会影响团结的错误认知,当前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党组织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一批评就有人说是打击报复,就有人说是破坏“党内和谐”,这从根本上异化了对党内批评的正确认识。三是一些党组织和个人党内批评工作不力,党内批评没有真正落实。具体表现是部分支部组织生活很不健全,部分党组织、部分人没有按照党章规定经常在支部生活里面检查工作,进行党内批评。还有就是党内批评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讲空话、讲套话,甚至讲假话现象严重,党内批评利己化、人情化趋势明显,常常无的放矢,不接触实质性内容和对象,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批评者与被批评者、批评与批评的对象彼此隔膜,事实上是在回避矛盾、回避事实,是在讳言批评、淡化党内批评。四是一些党组织和个人批评向度单一。部分党组织存在党内批评主体间的党内批评向度单一的情况,即党组织对党内成员、领导干部对普通党员的批评实现容易,党员干部对党组织的批评、普通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实现难,在党内无法形成平等的同志关系,从而使得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氛围和环境荡然无存。
仔细分析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不高,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党内批评的地位、作用、价值等认识不深刻,对党内批评与党内民主、党内批评与党内关怀、党内批评与党内思想斗争、党内批评与党内团结、党内批评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等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深刻不到位;二是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不强,工作开展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当前部分党组织党内批评落实不力,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不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不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活动,对一些明哲保身,丧失党性原则的行为不敢直面,对一些严重危及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的团结的行为如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是贪污腐败现象,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警觉,造成了事实上的党内批评被消极对待。三是制度上的原因,当前健全完善的党内批评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尽管《党章》规定党内成员一律平等,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不完善,导致当前在部分党组织内部事实上还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等情况,比如《党章》规定每一个党员有义务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有义务向党的领导机关直到党的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但具体实施细则的不完善,导致了当前部分党组织内部事实上存在“批评没人听”、“批评不管用”的现象。
三、当前进一步加强党内批评工作的实践路径
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实践形式,建立和完善党内批评的体制机制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党内批评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对党内批评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理论是实践的向导,党内批评活动的开展需要理论上的支持,目前党建理论研究需要高度关注这一课题。近些年来,与党内批评相关的理论研究虽然已经成为了党建理论研究的重点,然而从已有成果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是我们要加强对党内批评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以及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关于党内批评的重要文献,如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等文本的研究,以正确揭示党内批评的内涵与外延。二是要加强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论研究,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方面实现新的理论突破。比如从历史性视角看,“传统”的党内批评理念与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党内生活就存在矛盾,“传统”的党内批评目标取向与“现代”党的建设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需要我们去研究化解;比如在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党员干部队伍组织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党内批评的内容、目标和价值取向问题的延伸和变化问题;比如在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员主体作用得到加强、党员代表性更加广泛等情况下,党内批评如何更好开展的问题;比如在党员的自身利益觉醒条件下党内批评该如何开展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应对一些身处领导岗位和要害部门的党员干部进行党内批评,避免这些同志出现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错误的问题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研究。三是要加强对党内批评活动事实、过程尤其是历史经验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要从对一系列党内批评活动事实和历史经验的分析中,揭示出党内批评活动的规律,并在阐明规律的同时阐明运用规律的方法。如胡锦涛同志所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把握,有大量复杂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现在一些党建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不深。”④
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内批评的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党内批评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在体制机制构建和完善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批评的领导机制。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党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中许多规则的制定者,它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来组织好、管理好、领导好党内批评工作。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离开党的领导盲目歌颂群众的自发性,也是错误的倾向。因此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从维护党的团结,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大局出发,深度介入到党内批评工作当中去,强化对党内批评工作的领导。介入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和放大党内批评的正面作用,抑制和弱化其负面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建立起一套责权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党内批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以切实创造能批评、敢批评的制度环境。在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自身要处理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辩证关系,要在接受党内批评的基础上,带领和督促广大党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党内批评活动中来。
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批评的保障机制。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党内批评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我们要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党内批评的理论水平,提高其正确运用党内批评工具的能力;要拓宽和畅通党内批评的通道,缩短党内批评声音的传达时间;要丰富党内批评的形式,如采用“民主生活会”、“约谈”、书面或者是当面“质询”、“党务政务公开”、“网络问政”等形式,丰富党内批评形式;要建立健全党内批评的保障、保护制度,防止批评异化,既要防止批评走过场、不落实,也要防止批评扩大化;要从制度体制上给批评者创造保护条件,使之能够敢批评、能批评、愿批评。
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内批评的奖惩机制。党内批评活动的有效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党员的觉悟和责任意识,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和在激励、奖惩机制上下功夫。对党内批评工作开展得好的党组织与个人进行表彰,充分肯定其为党内民主、党内关怀、党内团结做出的贡献,这样既可以激发其政治责任感,也可以让其他党组织和个人学有榜样,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党组织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处罚条例进行惩戒,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党内批评活动真正有效开展。此外,在党内批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对那些坚持党性原则,敢于批评、敢于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对那些善于批评,以正确的方式关心、爱护同志、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党组织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对那些“老好人主义”、“名利主义”,不积极开展工作、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党组织和个人,要加强教育、严肃批评;对那些搞党内批评扩大化,简单片面、粗暴过火,影响党内团结和谐的人,尤其是那些借党内批评之名打击报复同志的人,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页。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7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④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求是》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