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翠玲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翠玲

黄翠玲 广东省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 524400

【摘要】当前,在现代基础教育背景下,创新能力成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失去效用,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意识,正处于培养其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24-01

前言: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的主要平台。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知识点却体现出开放性与创作性,这样的学科特点为教师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小学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思维较为跳跃的年龄特点,这对于形成创新能力是一个优质的条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合理抓住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将数学课堂作为载体和渠道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使数学这门课程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强化其形成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学习意识,兴趣对学生的驱使作用较为重要,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应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1]。例如,教师讲解到“克和千克”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动画:一个人得到了一只羊,他想知道羊的重量,但是家中却没有合适的称量工具,眼下,河边停靠着一只小木船,岸边有一些石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称量这只羊的重量,通过这样的小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引导学生构建开放性思维

要想达到理想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开放性的思维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2]。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指导作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拘泥于某个知识点。例如,教师讲解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现在小明的手中有100元钱,商店中的苹果价格是8元,一本书的价格是26元,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15元,一件外衣的价格是82元,每个橡皮的价格是0.5元等。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明手中的钱所购买的商品有哪些组合方式?如何分配能购买的商品种类最多?”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开放性的思维。

(三)创设良好的创新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例如,教师讲解到“统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广告设计”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扮演成广告设计师,为学生设计一个“节约用水”的主题,并告诉学生假设每个人每天浪费500毫升的水,全国有15亿人口,那么在一年的时间里所浪费的水能不能填满一个建筑物(已知建筑物的容积)?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会进行估算,观察500毫升的水的体积,再进行估算,有的学生会仔细计算,并与建筑物的容积进行对比等。这个过程是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过程。

(四)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场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当中,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3]。例如,教师讲解到“圆锥的体积”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工具,比如,白纸、细沙、量筒等,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工具,尝试分析“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体积方面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学生会想到不同的实践方法,有的学生选择的方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是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寻找正确答案,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基础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下,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要想达到理想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构建开放性思维,创设良好的创新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安.探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华夏教师,2018(33):16.

[2]王秀芹.浅析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视角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60-161.

[3]张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31):46-47.

论文作者:黄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