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电保护系统与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样也提高了供电安全水平,使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内部设备运行的具体状况形成深入了解,对故障加以识别和处理。为进一步强化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予以合理运用,建立全面且可靠性高的评价机制。基于此,文章将电力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提升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有效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探究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得电力系统的容量与供电范围不得不改进并实现创新发展。另外,在风能与太阳能等多种新型能源普遍应用的同时,电力系统结构复杂性特征更加突出。通过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合理化使用,可以实现电网安全运行。但为不断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仍要以继电保护装置为基础创建新型评价机制。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重要作用
第一,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提高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进而合理选用断路器,尽快切断存在问题的电力系统。
第二,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即可通过信号自动发送的方式告知技术工作人员,在及时处理的基础上,也为系统可靠运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第三,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与其他系统配合与协调的基础上,能够清除系统内部短暂故障。根据以上分析,伴随现代供电范围的扩大与供电容量的增加,不断提高电力运行可靠性的重要作用逐渐突显出来,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2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常见因素阐释
2.1环境因素
在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处于运行状态下,会因温度不断升高的影响,导致环境中的残留物与杂质漂浮起来,直接加快了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老化速度,对系统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系统插板以及电源插头很容易受有害物质影响而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不利于系统既有保护功能的充分发挥。
2.2整定值因素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装置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另一因素就是其各个部分整定值协调性差,集中表现在设计和安装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过程中未展开系统计算,所以对提升系统可靠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2.3操作因素
为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规范的电源操作十分关键。在系统运行状态下,受电容储量和电解容量减少的影响,导致故障发生的时候无法对电源进行切断处理。另外,一旦酸性电池亦或蓄电池的电液不稳定而引发问题但解决不及时,也会对系统可靠运行效果造成危害。
2.4质量因素
目前,供电企业选用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在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出厂投入使用前没有接受检测以及运作测试;
第二,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生产期间,厂家为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三,继电保护装置内元件差异明显,难以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协调运行。正是因为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质量不满足标准要求,所以在投入实际运行期间会发生诸多故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有效路径
3.1继电保护方面
首先,充分利用硬件冗余以优化设计。为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借助硬件冗余发挥容错技术的作用。这样一来,即便系统某继电保护装置行为错误,也不会影响系统运行状态及其稳定性。但在设计硬件冗余的过程中,需对备用切换、多数表计以及并联等多种方式改善装置自身的可用性以及拒动率,将设备的误动率真实地展现出来。在设计方面,需对继电保护系统具体状况展开深入分析,选择相应的冗余方法,在减少设计成本与保护装置使用量的基础上,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
其次,大力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状态下,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实践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并检修继电保护装置,特别要关注原件标志的完整性以及按钮开关的灵活性,对装置接触点压力不到位的故障加以排除,保证装置指示灯正常。另外,要对设备配线进行检查,坚决不允许出现打结或者是脱落的问题,若断路器发生故障也要立即排除。在此基础上,要求对经常发生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保障。
最后,增强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水平。若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在既定范围内发生故障,那么保护装置并不会拒动。另外,在其他保护装置发生拒动保护的情况下,保护装置也不会发生误动行为,因而可以确保保护装置本身的可靠程度。要想全面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水平,应借助科学化计算方式完成可靠性计算任务,在指标准确且设备运行正确率计算准确的基础上,对错误行为进行排除。在配套继电保护装置方面,通常可以对自动控制回路加以利用,进而达到保护配套装置的目标,有效提升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程度。
3.2自动化装置方面
第一,对自动化设备起始状态形成深入了解。由于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结构复杂性明显,所以在实际运行期间发生波动的几率较高。为确保实际运行稳定性,最关键的就是要系统掌握自动化设备的初始情况,对其初始数值加以了解,具体包括技术资料以及设计图纸等等,为系统认知设备运行情况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自动化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掌握设备运行的具体状况,对相关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并展开系统化分析,明确设备运行的规律。而统计所得数据信息也可以在更新与维修设备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动化设备运行期间,很容易出现运行故障,特别是长时间运行,故障的发生率会随之提高,所以应高度重视检查、维修装置的重要性。一旦设备发生故障,需及时采取解决与排除措施,并多次检测设备问题,以确保设备检测质量的提升,优化其自身的可靠程度,增强自动化装置运行的安全性能。
第三,注重自动化装置技术更新。近年来,新型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而自动化装置也应与时俱进地实现更新。要想不断提高自动化装置可靠性,就必须对技术改进和创新加以关注。在保护自动化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厂家产品,通过对不同装置原理的运用,可以实现双重保护的目标,尽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但是,同一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型号要统一,借助非常规型互感器以及保护系统,以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还要定期检测装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电力系统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维护部分,为实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优化系统运行效率与效果,必须全面提高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伴随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仅凭借继电保护装置元件设置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故障,所以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结合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常见因素,采取提升可靠性的措施,致力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奇,黄国强,闫敏.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6):11-13.
[2]王波,高强,刘维.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3295.
[3]王琼,刘维.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以及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3962.
[4]王焕凤,栾庆武.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5):379.
论文作者:孙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装置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可靠性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