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宁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中心小学 533000
【摘要】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给学生留下对文章回味思考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观点和创见。学生只有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才能真正睁着眼睛去审视、欣赏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一节课都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人生中共同的一段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眼光和大脑,在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充分享受思维带来的快乐。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56-01
最近,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感慨颇多:有一位教授在给中学生上课时出现了如下的一幕情景:
“如果你们同意就请举手吧!”老师恳求道,但是没有反应。
“如果你们不同意那也请举手吧!”仍然没有什么表示。
“如果你们不是睡着就请举手好不好?”有几个学生局促不安地东张西望,可就是没人举起手来。
这样的情形,我,一名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的教师并不陌生。小学的课堂上虽然还没有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但对无言的沉默却是屡见不鲜。40分钟的课堂上,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时,台下的学生却黙黙无语,昏昏欲睡;当我们一腔激昂,十八般武艺粉墨登场表现得酣畅淋漓,换来的却仍是台上一人大唱“独角戏”,台下一片沉寂。沉默,是学生对传统的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无声抗议;也是学生对传统的枯燥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无声抗议。沉默课堂是传统教育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当今社会“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教师、家长都在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是学校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沉默的麻木的学生们,他们连最起码的思考兴趣都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高效率,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和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权威型的师生关系、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挫败体验是形成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知识和思维的局限及个性差异,如果教师对这种现象轻则冷眼、重则斥责,尽管是一时的,学生却可能因此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变缄默不语,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受到制约。众所周知,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伽利略曾经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的确,“人是会思维的动物”。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我们才能充分体会个性自由发展的快乐。而我们的学生,他们个个收敛起锋芒,抑制住个性,循规蹈矩地对老师惟命是从,成了别人思维结果的被动追随者,自己的大脑被迫闲置一边,哪儿还会有半点儿思维的快乐可言呢?
要想打破“沉默”,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面对同一篇文章,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情气质、知识素养的不同,师生间、学生间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人物的把握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给学生留下对文章回味思考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观点和创见。学生只有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才能真正睁着眼睛去审视、欣赏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一节课都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人生中共同的一段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眼光和大脑,在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充分享受思维带来的快乐。
就拿画画为例吧,在我国传统的美术课上,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结果,许多学生笔下的苹果和老师画得很像。苹果固然画得很像,可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了老师的动作,并没有运用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画。显然,这样无形中就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让他们任意拿一个苹果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象,通过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画,虽然画得不一定像,却会创造出一个新形象。像不像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画”的结果,而是“画”的过程。教育过程的实施重视的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教师只有引得得法,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据介绍,在得到教育家肯定的优质课堂上,很难见到学生不动声色地默默聆听,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师生间、生生间平等自由,闪烁着个性光辉的激烈讨论。这种给学生充分时间讨论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是会独立思考,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而不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蠢才。甚至是俯首贴耳、察言观色的奴才。学生应是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众和看客。衡量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我们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不在于我们是否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我们课堂上少一点儿单调的一种声音,就会多听到一些活泼、有生气、融入了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的各种声音。
让我们还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展翅翱翔的空间吧!让他们在本该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去积极、主动地体味思维带来的快乐。
论文作者:黄志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快乐论文; 师生论文; 沉默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