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目的 探讨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 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关键词:低血钾;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体内醛固酮分泌过多,使得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出现病变。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好发于30~50岁女性人群[1]。1955年国外学者Coon首先报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目前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低钾血症和尿钾增多的高血压患者中。但是目前文献中有关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较少。因此本文拟收集2011年2月~2016年3月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分析低血钾与正常血钾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6年3月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低血钾组平均年龄51.2±8.4岁、男43例,女5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0.9±8.7岁、男44例、女56例,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或盐水负荷试验阳性。(2)性别不限,自愿参加试验。
1.4 检验方法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同时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后生化、肾素活性、醛固酮、激素水平。试剂盒由自北京北方生物公司和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
1.5 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
1.6 统计学
SPSS17.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十年临床上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影像学检查的普及,使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出率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部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早期并无低钾血症,这就造成出现漏诊。还有学者指出正常血钾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约占所有患者的15%~22%,低血钾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体内醛固酮水平增高,而肾素活性表达非常低,有学者建议采取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来筛查疾病。有研究显示当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定于30时,正常血钾高血压者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率可以提高8倍,降低65%~83%的假阳性。此外还有美国学者[3]建议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25定义为怀疑原醛症,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50,可确诊原醛症。但是由于肾素活性测定比较复杂,同时对缓解要求高,测定数值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有学者建议测定血浆肾素浓度替代肾素活性。同肾素活性一样,血浆肾素浓度在测定是也会受到人种、体位、血钾、药物等因素的影响[5]。
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结果发现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同时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同样国外学者Bo rn-Frontsberg指出低血钾组的心血管病事件及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5]。还有学者[6]长期跟踪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预后,结果发现低血钾组发生心、脑、肾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
因此,本文认为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参考文献
[1]罗邦尧,罗邦尧 .肾上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学[ M] .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26.
[2]陈绍行,杜月凌,张瑾,等 .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国人血浆醛固酮/ 肾素活性比值标准的探讨[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34(10):868-872 .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07 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4(2):1-63 .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35(5):390-409 .
[5]李芳,谢小英,赵铁耘.醛固酮/肾素比值联合低肾素水平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准确性[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3):501 -504.
[6]张锦,尹晓燕,曹艳丽,等.不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26-28.
论文作者: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比值论文; 活性论文; 差异论文; 血浆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