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讨论式教学的含义、兴起和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党和政府对思政课的重视到“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注意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政;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或“讨论式教学法”指的是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某个主题,平等发表观点,共同学习进步,在知识、思维和理念方面都有所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中国,这种教学方法的思想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孔子教学时期,在宋人绘制的“孔子授学图”以及清末学馆的教学场景中,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深厚传统 。在西方,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代,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助产术”,将对话、说理进行到底,通过与对话者的论辩,从对话中发现逻辑错误和问题,在不断地追问中得出结论。国内高校讨论式教学也在不断跟进,例如,四川大学全面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学校已累计开设小班课9024门次,占比达到了70.5% 。
思政课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量大、政策性明确、知识体系庞大等特点,非常重要!但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故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
高校师生中,普遍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副课,学生来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学习,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未来就业能力的,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思政课并不重要,甚至有学生明确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浪费时间和精力。另外,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者对该课程建设比较忽视,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减课时、减学分或者大班制(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上百人)教学。一些专业课教师也轻视思政教学,认为课程内容简单,没有实用价值等。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学时少、班级人数多等普遍性的问题,各方面的事实暴露出各方对课程的重视还不够。
(二)教和学的主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些现实的问题,存在一定比例的思政课教师是完成任务式的教学,为了上课而上课,教学ppt展示的内容还停留在10多年前,教学案例陈旧,脱离时代、脱离当代学生个性特点;学生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学生课程内容多,大学活动内容多,只求及格不求优秀等消极态度,导致在课堂上呈现“教师应付教学,学生应付上课,期末应付考试”的消极教学状态,整个课堂表现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为了让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改善,不少教授和专家通过研究建议,有必要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比较成熟且被证明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讨论式教学。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好处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查找资料,并回答问题,在课堂上还会有学生提出新的难题让大家解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将教学要点弄清楚,学生需要一个先学后教的过程,不自主探索,自己就无法讲清楚,不参与讨论,就不能融会贯通。
(二)锻炼学生融会贯通
在讨论的进程中,学生首先要查找资料,但查找到的资料千头万绪,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如何取舍?如何筛选、甄别?怎么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态度?这些都会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结论。除此之外,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有争辩甚至冲突,如何处理?这些都是育人的现实素材,都是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重要手段。
(三)让学生发现信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呐喊式地呼吁学生要有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简称“三观”,下同)时,效果并不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当老师抛出问题,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激发,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搜索、学习和理解主流的“三观”,会通过不断地讨论学会正确的运用辩证法和方法论来探讨世界和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可以坚定内心的理想和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感。
三、教学改革的愿景和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全国高校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以实际行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综上可见,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也表明思政课的定位之高:它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信仰和道德教育,担负着社会稳定的重任。
四、“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注意要点
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传输知识、交流和讨论思想。既然是以交流思想为途径,那么,思政课的讨论式教学,必须有一些前提条件,才能让思政课的讨论式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1.讨论需要“较真”。
“较真”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要公平公正民主科学地进行讨论。所以是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动真格,“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真心去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进行指导,会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真正去探讨问题,积极准备,课堂内容的教学才会丰富,才会展示给大家一堂美的享受。事实上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很多教师在有意无意地掌控学生的观点,将学生的新观点扼杀在咽喉,也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热心参与讨论,甚至不敢参与讨论。这时候,需要教学主体双方在课前都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流于形式。
2.议题须有价值。
好的讨论议题,应该是绝大多数参与者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才有讨论价值;其次,讨论议题还应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疑问辨析清楚,这就要求议题不能过于简单,不能是单纯的对错之辨,更不能是歪曲事实之辨;再次,好的讨论议题应该要融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乃至信仰教育于一体,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现代文明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不同社会体制的认知,让学生懂得得与失、取与舍的权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
3.掌握讨论动向。
讨论过程中,由于大家思维活跃,可能会导致脱离讨论议题的情况发生,此时需要教师能及时把控方向。教师掌握方向并不是指随意左右学生的观点,而是为了不使讨论偏离主题。这是考验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区分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指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各种教学课堂的标准形式,讨论式课堂也是如此,只不过此时教师的主导应该是悄无声息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国华. 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徐建顺. 国学教育路径探析[N]. 南方周末,2016-05-24(2)
[3]白屯. 布鲁克菲尔德讨论式教学法及对思政课教改的启示[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7月第19卷第4期
[4]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5]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2/t20161205_290870.html 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论文作者:李金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