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_国际化战略论文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大学论文,项目管理论文,文本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4.18.016

      1 研究背景

      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备受关注。国际化既是大学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变革,也是大学主动寻找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大学国际化所带来的优势已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有所体现,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尚未完全发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等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自从天津大学率先颁布了《天津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纲要》后,我国很多大学都制定了各自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大学创新发展的共识,而“战略导向”则成为我国大学进行主动式管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来说,我国部分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水平集中在“明晰的文档”层次[1],这就亟需一种战略实施的方法来实现之。笔者试图从战略文本的内容出发,总结出我国大学国际化活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有效方法。

      2 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

      2.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相关内容

      大学国际化战略就是确定大学国际化长远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指出实现其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且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关键是要根据大学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战略实施方法。国际化战略是大学在详细分析自身情况后制定出来的,因而选择合适的战略实施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大学国际化战略内容。

      我国研究型大学为实现国际化发展,率先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化战略。为了解其相关内容,笔者对我国“985工程”一期34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期为采用何种战略实施方法提供文献支持和数据信息。由于各校对国际化战略的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一,既有大学制定出了专门的国际化战略文本,也有大学在制订相关教育事业规划中包含了国际化战略;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也不均衡,只有少数大学制定了专门的国际化战略文本,而更多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则在其中长期发展规划如“十二五”规划中有所体现,在这些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清楚地表达了教育国际化的意愿。这些文本来源都作为本次调查的内容。

      本研究通过调查各大学的“十二五”规划,搜集各大学关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并对各大学国际化战略内容的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界定,由于各大学相关资料的保密程度不一,最终搜集了24所大学的相关资料(见表1)。

      

      2.2 战略的构成要素分析

      战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和战略措施。

      战略目的或战略目标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及归宿点。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使用了“推进”、“提升”、“扩大”、“深化”、“加强”等动词来描述其国际化战略目的,表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建设尚处在快速发展期,各项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中。

      战略方针是指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规模、区位、学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各大学在制定国际化战略过程中已经对各自面临的国际、国内、校内环境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大学国际化战略文本内容在其来源的篇幅、章节次序中可以看出,尽管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共识,但是各大学对其重视程度也并不一致。

      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大学国际化战略力量一般是指推动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人、财、物,其中人包括学生、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物的获得往往直接与财有关,因此财、物一般都归结为财,即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经费拨款。

      战略措施是为实行战略的保障而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各类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措施从形式上看是各种措施的集合,从内容上看则是战略目标的分解,即子措施或者二级目标,而各二级目标往往又构成了大学相关部门的战略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又制定了相应的三级目标,各级子目标均由上级目标衍生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大学国际化战略措施是由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级各类子措施构成的措施体系,该体系既是措施体系,又是目标体系。措施即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的问题,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即通常所说的国际化活动;目标即要做到什么成果,解决的是“实现什么”的问题,既可以用模糊的语言表达,也可以用量化的方式确定。模糊目的与量化目的均有其特点(见表2)。因此,大学国际化的各级子目标越趋于量化则说明大学调查和规划的工作更细致,更能体现大学对国际化的重视。

      

      以上4种战略要素中,战略目标居主导地位,它是大学国际化战略中其他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聚集各种国际化力量的主要动力。战略措施居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既是各项具体行动的集合,也是战略目标分解后的结果。战略方针是制度保障,战略力量是物质保障,两者共同保证战略措施的有效行使,从而达到战略目的(见图1)。所以,了解大学国际化战略内容的核心主要是掌握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措施及战略子目标的量化情况。

      

      图1 大学国际化战略四要素间关系

      2.3 国际化战略措施综合分析

      通过对上述24所大学国际化战略文本内容的整理,按照战略四要素的定义,笔者对各大学的战略措施进行了综合整理,将其划分为二级战略措施(目标)、三级战略措施(目标),并对相关量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学生国际化

      (1)学生“走出去”,主要是指本校学生开展海外学习锻炼,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通常实现该子目的主要采取两种策略:短期访学,即包括交换生项目、夏令营项目在内的诸多短期活动;长期项目,主要是指学位项目,即包括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以及公派留学在内的长期学习项目。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是“十二五”期间年学生海外交流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

      (2)学生“引进来”,主要是指外国留学生培养。留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生活等方面。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留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第一,留学生规模小。据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Opendoors)统计显示,2013年度在美外国留学生数量为819644人,而2013年共有356499名各类来华留学生。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对外国留学生仍缺乏吸引力,此外硬件不完善也导致了外国留学生招生的困难。因而,扩大留学生规模是我国大部分研究型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留学生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中来华学习语言、进行短期交流的占较高比例,造成留学生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因此很多大学都将增加学历生比例作为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举措。《门户开放报告》统计显示,在美留学生群体中,共有约79%的学历生;而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只有41.48%的学历生。第三,专业及课程国际化建设。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一个瓶颈就是没有相应的英文课程或者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可供选择。目前很多大学在一些核心课程上都设置了英文课程,但是较零散、不成系统,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因此很多大学都将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英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第四,留学生基地建设。留学生教育基地为留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较好土壤,并且能跟地方特色紧密相连,有助于地方和大学软实力的外输,对大学和地方国际声誉的传播起着很好作用。很多大学都将留学生基地建设作为推动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有“十二五”期间留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相应学历生占留学生人数的比例、“十二五”期间设置英文课程的数量、“十二五”期间全英文教学的专业数量等。

      2.3.2 师资国际化

      (1)师资“走出去”,主要是指大学教师的海外进修、交流。一般而言,教师越年轻越能接受挑战,同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大于高龄教师,因此青年教师的海外进修也就容易取得实效,因而很多大学都将青年教师、青年科研人员作为优先派出者。管理人员是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一个大学的管理者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往往决定着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所以,很多大学都积极派出管理人员赴海外学习,以此来获取国际化管理经验。该项目量化指标通常是年教师海外交流人数占在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年青年教师海外交流人数占在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年管理人员海外交流人数、“十二五”期间具有1年以上国际交流经验的教师人数(或比例)。

      (2)师资“引进来”,指海外师资的引进,即海外引智项目。国际教师是衡量大学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和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都将其纳入了评估体系。国际教师的引进不仅能扩大大学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能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国际化的新思路,对大学国际化发展起主导作用。当前尽管政府、大学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吸引了不少国际师资来华工作,但是引智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海外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往往很难引进过来,很多大学采取了聘请其来进行短期教学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短板。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是“十二五”期间国际教师的人数、“十二五”期间国际教师的比例。

      2.3.3 科研国际化

      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科研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研究的创新离不开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科研是一项系统工作,除了研究人员外,最重要的就是科研平台,因而,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的构建是所有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外,在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的手段方面,还包括参与(或者发起)国际科研项目、期刊国际化等方面。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是“十二五”期间构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的数量、“十二五”期间参与(或者发起)国际科研项目的数量、“十二五”期间国际化期刊的数量等。

      2.3.4 学科国际化

      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合作办学是一个较好途径。科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结果表现为发表的国际论文,而国际论文的数量和水平往往又推动着该学科的国际化进展,因此,很多研究型大学都将ESI学科排名列入学科国际化进展的重要参考。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是“十二五”期间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十二五”期间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学科数量。

      2.3.5 国际化拓展

      大学国际化发展已从“被动式接受”阶段转变为“主动式管控”阶段[2],很多大学在探索国际化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所拓展的项目成为自身国际化的一项特色。其主要手段包括海外延伸机构建设、海外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孔子学院建设、本校师资国际组织任职。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有“十二五”期间构建海外合作伙伴关系的数量、“十二五”期间建设孔子学院数量、“十二五”期间海外机构建设数量、“十二五”期间本校师资国际组织任职数量等。

      2.3.6 国际化保障

      国际化保障是指保证或促进国际化工作有序开展的措施,主要有学科国际评估认证、海外校友会建设、海外宣传、国际化建设资金保障、国际化组织结构建设或完善。该项目量化指标主要有“十二五”期间获得国际评估认证的科学数量、“十二五”期间国际化建设资金数额等。

      

      3 大学国际化战略措施特点

      3.1 独特性

      尽管大学国际化战略内容可以归纳为学生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学科国际化、国际化拓展、国际化保障等6个方面,但各大学自身战略有相应的侧重点,鲜有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包含全部6个方面。此外,这6个战略措施的子措施也较多,各大学均根据自身特色采取了相应的子措施以实现其二级战略目标,例如同济大学注重扩大双学位规模来推动学生“走出去”,而西北工业大学则注重以构建合作办学项目来推动学生“走出去”。战略目标往往相似,但是实际中采取的措施却有各自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往往具有历史原因且较成熟,因而各大学往往会优先选择这种路径。

      3.2 综合性

      无论是二级措施还是三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都很难由一个部门单独完成,例如外国留学生的培养,包括宣传、招生、培养、校园生活等几项工作,涉及宣传部门、招生部门、教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几个部门的协调,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校内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3.3 周期性

      大学国际化战略设定的目标一般都限定了实现的时间期限。一般而言,每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都是以上阶段的目标为参照,制定的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制定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跳一下”就可以实现的目标更有利于自身的不断进步。

      3.4 量化性

      量化性是指用准确的数字来描述已经做好规划的各项子目标,即目标的具体化。一个有效的目标是可以量化的,即使不能量化也应可以指标化。在管理学中,一个有效的目标包含5个要素,简称SMART要素——Specific、Measurable、Action-oriented、Realistic、Time-related,即目标是明确具体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现实可行的、有时间限制的。在实际工作中,大学国际化战略目标经过分解以后形成了系统化的子目标群,在这个子目的群中,被量化的部分往往代表着大学的重视点,在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中将被优先发展。

      为了了解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战略目标的量化情况,笔者指定只要三级战略措施(目标)有一项被量化,其对应的二级战略措施(目标)就具有了量化性。经过统计,共有14所大学的学生国际化具有量化性,所占比例为58.33%;共有16所大学的师资国际化具有量化性,所占比例为66.67%;共有10所大学的科研国际化具有量化性,所占比例为41.67%;共有5所大学的学科国际化具有量化性,所占比例为20.83%;共有11所大学的国际化拓展具有量化性,所占比例为45.83%;只有1所大学的国际化支撑具有量化性,仅占4.17%。由此得到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目标量化图(见图2)。

      

      图2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目标量化情况

      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措施的独特性、综合性、周期性和量化性特征,笔者认为,项目管理方法是最适合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十分成熟。戚安邦等[3]在创新型企业中成功运用项目组合全过程集成管理方法,为该方法的拓展提供了指导。此外,研究项目管理方法在大学国际化建设实践中早有应用。从我国各大学国际化战略内容中可以看出,所有大学实现学生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措施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分为长期交流项目和短期交流项目两类,其中长期交流项目主要是指一年(含一年)以上的交流项目,诸如联合培养“2+3”、“2+2”等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主要是指一年以下的短期访问、短期交流项目;实现师资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措施主要有引智项目、教师派出项目等;实现科研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措施主要有国际科研项目、国际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等。总体而言,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实践国际化的具体工作中都是以各类项目来组织相关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一般此类项目越多,实践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渠道就越多,战略目标就越容易实现。各项目由于参与者不同、操作程序不同,需要协作的相关部门也不同,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对这些项目实现有效管理;同时由于各类项目数量较多,如何使得项目群的运行结果达到最优,就必须提高大学国际化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建立相应的国际化组织结构,并做好子项目的集成管理事务。

      4 项目集成管理方法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适用性

      4.1 符合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导向

      国际化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大学都阐述了各自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项目集成管理方法正契合这一战略导向。在战略分析和选择方面,周密等[4]经过调查分析,提出了4种大学国际化战略路径,但对于战略路径如何实施没有进行具体阐述。项目集成管理以大学国际化战略总目标为指导,对国际化战略目标进行细分,由此形成了各种国际化活动项目,并通过项目的集成管理,综合子项目群形成的合力,最终完成国际化战略总目标。其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动态分解

      根据大学战略的制定制度,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每一次战略规划的制定与修改一般都以5年为限。以“十二五”规划为例,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总目标可按时间进行分解:2011年国际化战略目标……2015年国际化战略目标;年度国际化战略目标又分解为当年具体的国际化措施(即二级战略措施),进而由此落实到当年执行的相应的国际化具体项目。这种层层分解的系统结构保证了战略目标实现的渠道多样性。此外,这种分解过程是动态的,一种项目的量化数量指标较少,则会由其他项目承担其他量化指标,例如,某年某双学位项目规定的量化指标是10人,但学生“走出去”的目标是15人,则其他5人由交换生项目、短期访问项目予以承担。尽管这种分解有其不合理性,但这样能够保证量化目标的成功实现。图3中每一层战略目标都相互衔接,从而完成了从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的过渡。

      4.2 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打破中世纪大学的保守观念及至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将科研纳入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中,带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由此开启了大学国际化的新浪潮。为应对该浪潮,我国研究型大学以积极的姿态,采用战略规划的办法主动管控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既不盲从,也不甘落后。周密等人设计了4种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基本路径,即概念国际化→特色国际化→局部国际化→全面国际化;由于我国大学发展不平衡,周密等人还对4种战略路径的适用对象进行了分析。根据实践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大部分适用特色国际化战略及局部国际化战略,仅极少数大学适合全面国际化战略。战略的实施往往也需要相应的国际化组织结构,其国际化组织结构变革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我国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演变

      一般教学型大学基本上没有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活动也较少,不需要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随着科研职能在大学越来越重要,即由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甚至缺乏国际化成为限制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大学制定相关战略来推进国际化发展,投入相关资源,导致了国际化活动急剧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化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有效管理这些项目就需要相应的组织变革。我国大学目前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科层组织结构[5],但这已经不能适应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矩阵组织结构柔性度大,占用的人员编制也较少,同时还能有效地利用其他部门的专业优势,由此形成了对各类型项目实行的专业化管理。强矩阵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战略管理部分,对各项目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发挥项目管理的最大功效。

      5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

      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正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但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综合实力仍不强,国际化程度仍较低。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世界大学排名中(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来看,我国只有9所大学进入该排行榜,其中只有清华、北大进入TOP 100,我国9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平均分为34.57,与该排名中TOP 100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的平均分57.33差距较大(如表4)。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程度亟需提高。本文研究的项目集成管理方法在矩阵组织结构的保障下进行项目集成,促进了大学国际化战略总目标的有效实现。

      

      5.1 项目导向型的大学国际化矩阵组织结构设计

      在科层制下,韦伯的“官僚组织结构”即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仍是我国大学的首要选择。其中,职能结构更强调分工,行政等级最多;事业部结构内机构重叠,头重脚轻,人浮于事;矩阵结构则会出现“多头领导”。比较而言,矩阵组织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职能结构和事业部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其柔性度最大,人员编制也最少,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其他行政部门的专业优势。宣勇等[6]指出了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选择:面向科学问题的柔性化矩阵结构。由此可见,矩阵结构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大学是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其各部门的工作往往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此外,作为大学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国际化的推进需要获得更多相关部门参与并达成共识,这些差异是传统组织结构很难解决的。因而,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要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一定的完善,以期适合大学环境。结合组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笔者设计一种矩阵结构模型[7],这个结构模型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化活动的合理划分,实现国际化项目的集成,同时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国际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学国际化的整体凝聚力(见图5)。

      

      图5 项目导向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组织矩阵结构

      国际化战略实施是一项系统工作,各类国际化项目的集成管理必须要大学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此,形成正式的协作机制至关重要。为了在科层制下大学各部门的协作更加规范、有效,大学国际化组织机构将分为领导层与执行层。领导层采用委员会制,由背景多元化的人员组成,通常包括各教学学院院长、科研机构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学国际化问题专家以及大学领导。委员会制的领导层结构对于国际化项目集成中出现的问题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各委员又是相关部门领导,达成的最终方案的执行效率更高、执行障碍也更少。委员会制的领导层是一个“虚结构”,该结构内的成员均不占有国际化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由于各委员均担任领导职务,很难有大量时间来共同参与委员会会议并处理相关问题,这不仅需要创新委员会工作方法,也需要指定一位委员会负责人。创新委员会工作方法,就要突破传统手段,例如对于非重大事项可以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传递给委员并获得其反馈。委员会负责人的事务主要是联系委员,负责上传下达,同时监督各项国际化项目的执行。通常该负责人要预测大学一年内(或半年内)大学国际化重大项目,给出各项目运行的时间节点,并以此组织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委员会制的领导层不仅不占人员编制,而且更能集思广益,使大学国际化发展形成策略共识,大学各部门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大学国际化管理项目的集成更加有效。

      5.2 国际化活动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

      5.2.1 国际化项目的划分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项目多、类型复杂,因此做好项目集成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所有国际化项目进行清晰的划分(见图6):

      

      图6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项目划分

      从图6中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项目主要包括3类:

      (1)单个国际化子项目。这个项目一般可由大学国际化组织机构单独完成。例如基于校际协议的短期学生交流项目一般由大学的国际化部门组织完成,从通知—评审—派出整个过程来看,涉及其他部门的业务较少,因而可归结为单个国际化子项目。

      (2)子项目群。这类项目一般较大,需要的资源较多,完成整个项目的环节较多,且在大学内部表现为不同部门完成不同环节工作,因而,从实际工作出发就将整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这样不仅能明确各子项目目标,便于展开工作,同时也便于资源的划拨。例如留学生项目,从实践中看,扩大留学生规模和优化留学生结构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国际化任务,而留学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很多大学都设有实体机构如国际教育学院等来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这就避免了工作的复杂性,但从整个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来看,尽管此项措施便于学校管理,但人为割裂了外国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有效交流,不利于留学生教育的长期发展;此外,很多大学也无大量预算来建设这样的实体机构,留学生教育涉及宣传、招生、培养、生活等几项工作,涉及大学的招生部门、教务部门、国际化部门、后勤部门,有的还涉及研究生管理部门等,这就要做好各部门的配合衔接工作,将其划分为招生项目、培养项目、生活管理项目,明确各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记录并及时解决,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年的项目构建提供参考。

      (3)交叉项目。指在项目运行时发现涉及其他项目中的资源,或者只有其他项目先完成后该项目才能启动并完成的项目。交叉项目既可以是两个(或以上)单个国际化子项目间的交叉,也可能是两个(或以上)子项目群间的交叉。例如在图3中的合作办学项目就属于交叉项目。在实践中,合作办学主要包括两类:合作办学机构,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等。这两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国际化办学,其中教学主要指采用国际师资、英文教材体系实现英文授课。例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首先是确定双方的合作领域,然后引进教师,确定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其中外籍师资的引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该项目就不能顺利推进。对于该类项目来说,在项目论证阶段就要同时做好关联项目的运行工作,因此,做好关联项目的管理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此外,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要及时准确,否则会直接影响交叉项目的完成质量。

      5.2.2 国际化项目的集成

      在大学年度国际化规划中,各类项目往往需要在一年中全部推动,为达到年度国际化目标就需要实现对各单个国际化子项目、子项目群、交叉项目的集成。做好各项目分析,保证各项目在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不发生矛盾。充分考虑各国际化项目的特殊性,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能发挥示范效应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内容进行具体阐述,避免因内容模糊而产生误解,从而导致项目实施困难。此外,明确各项目的时间节点,包括启动时间与完成时间,对于交叉项目,同时要了解关联项目的运行情况,保证两者相互顺利衔接。做好项目宣传工作,调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保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能顺利实现预期结果。国际化项目顺利运行的基础是经费支持,在项目前期要保障经费充足,谋求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使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为大学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985工程”大学国际化战略文本内容的调查,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采取的6种国际化战略措施:学生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学科国际化、国际化拓展、国际化保障,由此总结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活动的基本特征,即独特性、综合性、量化性和周期性,提出了以项目集成管理的方法去实现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思路,论述了项目管理方法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适用性。笔者设计了项目导向型的大学国际化矩阵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国际化项目管理方法。

标签:;  ;  ;  ;  ;  ;  ;  ;  ;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文本内容分析_国际化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