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国[1]2010年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现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联系的不断加强,期货市场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些年来,以期货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服务领域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提升其服务本国经济的市场功能,是经济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历史发展相比较,发掘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促进意义。中国期货市场萌芽并初创于晚清时期,先后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艰难发展、共和国成立后的长期断层、改革开放后的重建以及在当代的再发展等若干历史阶段。百余年来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制度变迁的缩影,是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不断冲撞与融合的反映。因此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研究,本文首先立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并由此展开。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以制度变迁的视角对其发展历程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历史发展的制度原因,总结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并为今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其次,在充分挖掘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的史学研究方法,对叁个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纵向研究和梳理,揭示了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动因、发展变化情况、影响和意义,并对其发展规律、特征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使得晚清、民国和共和国叁个历史时期的期货市场成为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尤其是对共和国成立后期货市场的断层和重建时期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揭示了当代中国期货市场重建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本文在对近代以来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进行纵向梳理的同时,还借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监管、市场的特点与不足等方面展开了横向地分析和研究。不仅研究了近代以来华商与洋商两个期货市场、物品期货与证券期货两类交易品种、期货与现货两种交易方式,还对不同制度条件下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包括市场组织结构、制度规则、交易和行市)、市场监管(包括国家立法、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研究了国际期货市场的现实运行,总结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现代化努力的重要成果,而且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发展的高层次体现。然而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服务现货市场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其次,制度的变迁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期货市场的断续兴衰与国家经济制度变迁休戚与共。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市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造成期货市场发展的迟滞乃至断层;再次,期货市场的创新和监管也非常重要。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是服务现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尽早建立起包括金融期货和期权期货在内的完整的期货品种结构。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控制市场风险,防范期货市场的价格操纵和过度投机导致的功能失效和对经济的破坏。制度创新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陈宇玲[2]2001年在《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发展研究与模式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开放,我国金融和投资理论界及实业界在金融品种创新方面加快了步伐。近年来,股票指数期货已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股票指数期货作为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产品,是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不可缺少的避险工具,同时它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经济功能有助于完善与健全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机制,现已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股指期货特点及功能的分析,结合中国股市现状,对在当前条件下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详尽分析,提出股票指数期货已成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必要而现实的选择。并且借鉴海外发达市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股指期货的运作模式进行设计,在指数选择、合约设计、交易地点选择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国的股票指数期货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李建国[3]2004年在《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票指数期货是国际资本市场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是证券公司、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基金,还是其他的机构投资者,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壮大,交易主体对股票指数期货产生了需求。同时,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投资者日益成熟,因此对风险防范机制的需求就越来越强,如何回避系统性风险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沪深两市的综合指数变化频繁而且变化幅度较大,使得投资者亏损严重,因而对股指期货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已将发展股指期货问题提升到议事日程,中国证监会也为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票指数期货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交易原理,回顾了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国外股票指数期货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现状,探讨了股指期货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股票指数期货已成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必要而现实的选择。论证了我国发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我国现在已经具备开展股票指数期货的环境条件,立足于中国国情来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和股指期货交易的运作机制。对股指期货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合理设计,在交易地点选择、交易模式的选择、交易方式和会员结构、指数选择和合约设计方面提出了整体构想。股指期货是作为一种避险工具而推出的,但它的自身特点使其又成为一种投机的工具,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并会给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股指期货的功能,就应该规范制定交易制度,严格加强监管力度,因而进一步探讨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问题。
尹晓东[4]2003年在《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文中认为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股指期货交易——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交易。随后,日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开始了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快,机构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股指期货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衍生品种逐渐成为了风险管理、交易与投资和促进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工具。经过20多年的发展,股指期货目前已成为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它被誉为上个世纪“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越来越大的系统性风险让投资者束手无策,市场急需一种有效的避险与投资工具,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迟早的问题,这更需要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来提高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未来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些都使得发展以指数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成为当前一件紧迫的事情。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出发,借鉴国际上几大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经验,运用了其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经过分析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在当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而且我国也已经基本具备了开设股指期货的条件。当然,在此之前还有许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包括全国统一指数的推出,相关法规的完善,合约方案的设计等等。本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股指期货的概况,列举了美国和香港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结合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现状,论证了中国当前发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袁妗荷[5]2016年在《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投资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货问世,旨在提供更多的资产配置方式,以平稳市场。然而学术界对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主流的观点有叁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剧的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减弱的影响;第叁种观点则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投资风险影响不大。因此,股指期货进入市场,究竟对我国A股市场的投资风险有着怎样的作用,其效力有多大以及作用的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思考。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着重讨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A股市场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GARCH模型做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而言,全文分为四个板块:一是研究基础,包含第1章总论、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二是现状与机理分析,包括第3章股市与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和第4章股指期货影响A股市场投资风险的作用机制;叁是实证部分,主要包含第5章,通过建立GARCH模型以衡量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对A股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同时对其非对称性效应进行分析;四是研究结论与建议,见第6章。从研究思路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主要是通过文献浏览和回顾前人的理论提出问题;其次是“分析问题”,这一部分分为两个小的部分,一是理论分析,主要对股指期货影响A股市场投资风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二是实证分析,以GARCH模型为基础,分析A股市场投资风险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有无变化,同时以TGARCH和EGARCH模型为基础,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前后非对称效应的变化;最后是“解决问题”,具体就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大盘股和小盘股几乎无影响。通过使用GARCH模型对整体区间进行分析,加入一个虚拟变量D作为推出前后的变量,实证结果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大盘股和小盘股影响较为微弱且结果不显着,因此得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大盘股和小盘股几乎无影响的结论。第二,股指期货推出后信息传递效率未得到改善。通过使用GARCH模型对整体区间和两个子区间进行分析,发现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信息对于整体市场层面的冲击持久度有轻微的下降,新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而旧消息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有小幅上升,说明信息传递效率并未得到改善,同时发现,旧消息对于波动性的冲击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都要远大于新消息。第叁,股指期货推出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非对称效应消失。通过TGARCH和EGARCH两种模型分析发现,在两种模型下大盘股和小盘股都具有一致的结论,股指期货推出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非对称效应消失。以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1)促进股指期货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多样化股指期货品种,同时在质量上提升,从市场、产品、投资者等多方面合力作用,保障股指期货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交易的正常进行,发挥其稳定现货市场,增加市场流动性的作用。(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从监管部门、行业自律协会和交易所叁个层面共同作用,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以维护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对现货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加强监管力度。要从根源上遏制风险,进行定时或不定时抽查,一旦发现错误需要立即更正,不能隐瞒事态,以免情况恶化无法挽救。(4)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还应当在准入前对其做好风险评估,仔细观察其是否适合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完善其知识体系,树立起风险意识,对于不合格的市场参与者,则应当做出拒绝其参与的决定。(5)完善现货市场法规,形成积极互动。需要在现货市场上进行进一步的公司规章、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从公司层面、市场层面和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保障现货市场的稳健发展,与期货市场形成积极互动。
李婕[6]2008年在《中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以及存在单边交易机制,极大地限制了证券市场发展。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股票指数期货也是顺应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的。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设计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规格,一定要既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的活跃,又抑制过度投机,确保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关键在于合约规格的设计,合约规格的合理设计与选择直接关系到股票指数期货开办的成功与否,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之前,都会对其进行严谨的分析论证,以确保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目前,国内对于股指期货合约方案设计存在较多的争议。笔者认为,我国股指期货制度设计既要借鉴境外市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本文介绍了股指期货的基本理论,并且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总结世界各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成功因素。将股指期货合约条款按照影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可控性的标准进行分类,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各条款设计的国际惯例及发展趋势。接着,论文对我国现已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条款设计进行了评析,全面比较分析了国内股票指数和境外股价指数编制方法,分析了我国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首只期货品种的可行性,并且借鉴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讨论了合约的主要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合约价值与乘数、最小波动价位、合约交易月份、涨跌停板限制、最后交易日及最后结算日、最后结算价、手续费、交易时间与交割方式等,研究当前环境下对我国合约设计不够成熟与亟需完善的方面。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提高合约的市场流动性方面,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适时推出迷你型股指期货合约,逐步降低保证金水平,对短期交易者收取较低水平保证金,并且对合约手续费采取固定值收费方法,不断增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在完善市场风险控制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法规,组建多部门的联合监管体制,加强政府风险监管力度,注重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同时要不断完善熔断机制设计并根据市场波动状况及时调整保证金水平。如此才能使股指期货真正发挥其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彭文静[7]2010年在《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是应股票现货市场风险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自1982年首个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诞生以来,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历史,但它一出现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把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日渐成熟,股指期货的积极功能日趋明显,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开设股指期货。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并于10月30日推出了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本文就是基于叁年的仿真交易进行的实证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是股指期货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市场情况对股指期货和现货的相互引导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理论上,可以检验资本市场的效率,比较期货和现货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定量描述两个市场的动态相关性,检验两者是否存在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实践上,投资者通过更深入的了解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关系,就可以参考期货市场走势判断现货市场走势,采取理性的投资策略。论文除引言外,共五章。引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全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作了概述,为全文的展开打下了基础。第一章是对股指期货的基本概述。首先,界定了股指期货的基本涵义,全面分析了股票指数、股票指数期货及其合约内容。其次,对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作了全面的阐述。再次,回顾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归纳和总结了股指期货当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论述了市场有效性理论,并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叁章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检验。分别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第四章对我国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第五章的展开作铺垫。第五章分析了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在此影响下可以采取的投资策略。
李铭伟[8]2008年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文中提出时下股指期货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仿真交易阶段并有可能在2008年内推出,关于股指期货话题的讨论一时也就成为理论界的热点。本文也针对这一实际,总体上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以及笔者实践所学,从五个部分来阐述指数期货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笔者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结合国内证券、期货市场自身的特征,重点预测了推出指数期货市场的前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通过将笔者所学的理论和工作中实践相结合,力求使本文对我国指数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言。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并且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文献和本文相对于前人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股指期货概述。本章详细论述了股指期货的概念、功能、作用机理和特征、国际指数期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和我国建立起自己的指数期货市场的意义和影响。第叁章,实证分析。在本章,笔者有代表性的选取了日经225期货的现货标的指数,以每日收盘价作为该组数列的衡量指标,在经过简单处里和统计性描述的基础上,运用GARCH模型来回归,统计出D1、D2、D3叁个系数,来分别验证叁种日本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对于日经225指数的影响效应。第四章,关于建立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前景预测。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之一。在第一节中,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立指数期货市场可能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包括缺乏卖空机制是否会限制指数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是否存在“到期日效应”、指数期货市场的推出是否会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以及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内部风险控制将带来严峻挑战等具体内容。第二节从交易规模、交易行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监管模式的抉择以及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就指数期货推出后的前景进行了大胆预测。最后一节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叁点政策性建议。第五章,研究回顾与展望。本章在回顾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指出我国依据现有的各项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一定是利大于弊的结论;并且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最后说明了笔者下一步需努力研究的方向。
黄玮[9]2007年在《股指期货对股指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证券市场的全流通即将实现。但我国股票市场在股改过程中出现了波动加剧的现象,市场风险加大,而证券市场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因此要求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金融避险工具种类众多的情况下,我国是否应该选择股指期货作为首选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讨论多集中于资本成熟市场,对和我国情况类似的新兴市场关注不足,因此能为我国提供直接理论支持的不多。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和我国情况相似的亚洲新兴市场——印度作为分析对象,希望借鉴印度推出股指期货的经验,为我国发展股指期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介绍股指期货的特点和经济功能以及其发展历史,之后运用加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对印度市场波动性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利用分段数据从多个角度验证股指期货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作用,并分析印度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发现印度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有利于降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还能加快信息在现货市场的流动速度,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效率;但由于大部分投资者是消息不灵通的,股指期货推出后反而使得现货市场的不对称略有加剧,对利空消息的反应增加尤为明显。最后在印度市场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和运行提出相关建议。
周协[10]2016年在《稳赢理财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以及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经济格局十分动荡,股市剧烈波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规避系统性风险、对资产进行保值的金融工具。虽然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的推出晚了一个多世纪,但却是金融衍生品中历史最短发展最迅速的。虽然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因为投资者的不了解,以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甚至很多人把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发生归咎于股指期货,认为股指期货不仅起不到资产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甚至因为高倍杠杆、投机盛行而使风险进一步蔓延等问题而饱受质疑。但股指期货仍然以其必然性在逐步发展完善,在后来的几十年间,随着投资者的成熟,市场监管的加强,美国、英国、新加坡等最先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其证券市场比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运行更加平稳,规避风险的作用也慢慢显现。新鲜事物要突破旧的格局,总会受到阻碍,甚至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不可否认的是股指期货推出仅仅30年时间,全球交易量就达到所有期货交易量的四分之一,迅速超过了所有商品期货交易量的总和,甚至被誉为20世纪末以来最伟大的金融创新,是金融衍生品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本文将先理清股指期货和套期保值的概念、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基金管理的意义以及上市历程和合约条款、套期保值模型和比率的计算等理论基础。然后分别介绍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全球领先的股指期货市场和刚刚起步的中国内地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然远高于发达国家。在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之前,面对如此高的系统性风险,诸如稳赢理财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却缺乏行之有效的避险工具。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已满6年,总体运行情况平稳,与现货价格高度拟合,很好的实现了其规避风险的功能。最后通过对稳赢理财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操作细节、后期绩效评估叁个阶段详细分析,并对比香港成熟资本市场的先进理念和各阶段实施步骤,找出套期保值策略存在的问题。以理论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套期保值效果的方法,对稳赢理财公司整个套期保值过程进行完善并就中国股票市场环境提出建议。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找出稳赢理财公司套期保值的不足和误区,通过分析国外成熟市场,对套期保值各个阶段加以完善,并总结出行业的一般性规律,帮助其他机构投资者充分了解套期保值的分析过程和思路,有效配置资产组合,严格管控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帮助未接触过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正确认识和运用股指期货,从而接受并认可股指期货,推动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 宋承国. 苏州大学. 2010
[2]. 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发展研究与模式设计[D]. 陈宇玲. 西北大学. 2001
[3]. 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D]. 李建国.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4]. 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D]. 尹晓东.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5]. 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投资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D]. 袁妗荷. 西南大学. 2016
[6]. 中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研究[D]. 李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7].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 彭文静. 云南民族大学. 2010
[8].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前景研究[D]. 李铭伟. 河南大学. 2008
[9]. 股指期货对股指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黄玮. 湖南大学. 2007
[10]. 稳赢理财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 周协. 兰州理工大学. 2016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股指期货论文; 期货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 现货市场论文;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论文; 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论文; 股指期货套利论文; 股指期货手续费论文;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