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战略调整_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战略调整_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结构:现存问题与战略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结构,又称为社会生产的部门结构,是按产业部门分类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经济资源在产业和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

中国的产业结构,目前在调整中存在着同构化、小型化、技术集约低度化、产业政策手段滞后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影响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要实现“九五”规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动态的、超前的、主动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提高国民经济素质。

一、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主要为:

首先,现行经济体制的制约,存量结构失衡,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向集约型转变,目前,我国存量资产规模很大,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存量资本个体小而分散等缺乏竞争力的现象,进行存量调整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企业兼并与破产,实现资产的有效流动、转变与改造,从而对已配资源,进行再度优化,但企业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较大,资产的流动会引起现有利益格局的变化,生产要素很难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之间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受阻。

其次,由于现行企业机制的不完善,国家投资分配往往呈平面性扩张,偏离了向瓶颈产业倾斜的初衷,由于存量调整存在难度,政府投资主要向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倾斜,但现有机制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较大,且连效益差的企业也纷纷通过关系争取政府投资,使得本来有限的政府投资形成水平扩张面。

其三,当前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状态低下,各要素的相互替代系数小,不利于存量资本的有效流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实现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与技术优势。而现实中,我国的劳动力素质、资金利用率、技术水平等生产要素的质量普遍低下,这就导致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性降低。从而为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造成基础性障碍。

其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不配套。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微观基础能否作出积极的反应,由于企业改革滞后,近年来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远未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企业对政府产业政策导向往往反应迟钝。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远未完善,各项措施有待出台,产业调整受就业压力制约,难以向集约化发展。且中央宏观调控体系很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条块分割、人为地形成产业间强大的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地区间产业的联合、兼并,影响我国产业规模化的经营。

其五,产业政策手段建设滞后。产业政策目标与实施手段不协调,造成产业政策效果不理想。要想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必须有一系列与产业政策目标相适应,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与经济发展阶级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手段作保证。不同的手段亦应有不同的调控功能与相应的调控对象。而且,由于缺乏多种产业政策操作经验,使得综合调控效应不佳,势必影响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作用。

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首先,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尔后安排制造业,特别是中间产品的生产或者是首先强调制造业,特别投资类产品的生产,根据它的要求,再安排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消费品生产,这两种调整思路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被淘汰。只有以市场的长期走向为重点依据,才是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必由之路。只有正确预测和判断未来时期的市场变动趋势,才能掌握未来市场的最终产品消费,推导出中间产品的市场要求,再预测初级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规模。这样根据预测和判断的总需求来安排总供给,安排产业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

其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应当促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基础产业为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支柱产业又可为基础产业注入新的技术和装备,使基础产业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国家在对基础产业实行政策倾斜的同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体系。

其三,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我国农村人口大约8亿,市场潜力巨大,充分开拓农村市场, 并由此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由于其连锁效应,再进一步带动与之有关的工业生产,这样,农业经济连带相关的工业生产就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拓展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我们还应进一步提高出口总量特别是提高那些科技含量高,对其他行业带动性大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国内外市场呈现一股高科技产品消费的趋向,因此,必须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其四,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适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增长调整与存量调整。存量调整是基础,增量调整是提高,两者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实现产业结构均衡化、高级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但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处理好两者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矛盾关系。从增量调整看,在保持适度地总投资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特别是把农业放在调整的首要地位。从存量调整看,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这是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有限的资金增量投入,根本无法牵引宠大的存量资产。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企业产权模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有限的产权流动根本不可能担负起资产存量调整的重任。因此,必须实现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有效配合,方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其五,推动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是密切相连的。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牵涉到产业的重新布局,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深化加以保证和推动,是难以成功的。跨行政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势必触动地区利益,如不能解决这一矛盾,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就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因此,政企不分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必须加以切实的清除,以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保证,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最后,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本交易功能,通过名牌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亦不失为有效的战略途径。

标签:;  ;  ;  ;  ;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战略调整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