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论文_岑伟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论文_岑伟坚

岑伟坚 广西省岑溪市马路镇中林小学 543200

摘要: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强烈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学习动机、触发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成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048-01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小学生要让他们学好语文,首先是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因素,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据此,我认为一个较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语言激励、创设情境、角色参与、赏识和情感教育、感受成功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语言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介。它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激起注意,启迪心智,促使学生的行为自觉地走向学习轨道。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语言素养应自觉地不断加强、提高。从而以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3. 角色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着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他们对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角色会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据此,教师应当强化角色意识,顺应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特征,创设演练的氛围、场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喜欢的角色模仿表演。从而促其深化感性认识,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

5. 感受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我们无法从理想前程这些大道理上让孩子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教育,我们必须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在鼓励中产生一种对学习的愿望和一种坚持的精神。平时,我们老师要善于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形式要多样,教育方法要灵活,要把握孩子的特点,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使自己和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给学生创造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加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新的成功,将表扬、鼓励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对回答对的同学给予赞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虽然短短的一句话,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小红旗、红花、千纸鹤,送到学生的手里,使他们切实享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总之,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强烈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学习动机、触发求知欲望的重要心理成分。要教好学科教学,首先不是考虑传播多少知识给学生,甚至进行强制“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玉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5(4):58-59.

[2]李毓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142-143.

论文作者:岑伟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论文_岑伟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