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资源的能量催化循环与社会嵌入性的组织竞争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能力论文,能量论文,组织论文,社会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3)05-108-03
自从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正式提出了资源基础观点(RBV)以来,如何发掘企业的特质资源推动了资源基础论的发展。学术主流普遍认为资源的价值性、稀有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等特性是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内部关键因素,然而,资源的特质性源于那里,资源的竞争能力如何产生,RBV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企业知识论、核心竞争能力论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作为以上问题的理论研究探索,论文基于能量的观点,从组织的自然开放系统视角研究资源问题。笔者从一般意义的组织存在与发展的能量前提出发,提出资源的能量性质命题,随后提出基于资源组合的能量循环催化竞争能力观,最后在资源的社会嵌入性背景下提出组织竞争能力跃迁的机理。
一、资源——组织——财富的能量视角
诚如沃纳菲尔特所言,产品(活动)与资源是同一硬币的两个面,组织存在的意义决定组织的资源依赖性。组织理论的自然开放系统学派以及系统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组织通过资源支持组织的活动(输入转换为输出),活动创造社会所需的财富,财富维持和积累资源支持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组织以特定的资源作为催化剂实现资源与财富的不断转换与相互促进的循环。因此,资源→产品(活动)→财富→资源的循环链构成组织存在的最基本的稳定内核,资源的性质以组织存在为参照系,财富是链条的核心环节。那么,相对于组织而言,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呢?资源相对于财富具有怎样的性质?
从组织的技术层面看,自然开放的系统是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动态演化过程,现代物理学的成果表明一切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物质的能量转换,组织系统以不断聚集、传递、增益控制能量流为目标。所以,组织是以物质为媒介转换能量的资源组合装置,能量的物质支持组织的存在,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物质因为承载能量具有财富意义,资源相对组织的价值取决于资源转换能量的作用机理的差异,资源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存在于组织——能量——资源——组织的循环关系中。
二、组织——能量的关系命题
一般系统论认为,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建立在利用自然力获取能量的基础之上,组织只有开发、利用各种性质与形态的能量才能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笔者据此提出立论的基本假设:
假设:能量是组织存在的前提,能量因为组织的存在而具有财富意义。
从假设的基本前提出发,系统生态学理论与生物圈Ⅱ号试验告诉我们:太阳能是地球生态圈唯一无成本、可持续、恒定流供应的能源,地球生态圈是人类唯一可以依靠的太阳能聚集装置。因此,下面推论成立。
推论:太阳能是一切组织存在的能量价值链(网)的原点。
系统生态学认为能量通过性制各异的组织链转化并终极于最高能级的组织。以知识、制度、文化为核心的信息在组织中能量等级最高,依据过程遍历性原理,能量沿着柏格森时间矢方向自太阳流向社会组织;最终流向贮存、运用信息的组织结构。因此,下面命题成立:
命题1:组织结构以生产、积累信息为代表的能量为演化终极目标。
能流是组织维持和发展的动力所在,能流的大小规定了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与范围。依据系统的最大功率原则,组织在竞争条件下必须发展与环境最佳能量耦合的结构才能维持、发展,不能获得有效最大功率的组织在竞争中将会萎缩或者消失。因此,笔者推广提出组织存在、发展的目标函数命题:
命题2:组织存在的目标从属于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和范围,以组织产生的能流为规定,组织的结构变迁以提高能量转化能力、获取组织所需的最大能流为目标。
三、资源的能量性质
既然组织的存在以涉取能量物质为前提,那么,组织涉取能量的物质基础必然是组织可以利用的资源。从自然开放系统的能量观而言,用于涉取能量的资源应当是具有独立结构和功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属于企业的生产性资产,是实现企业活动的工具。从资源的能量涉取功能角度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分类假设:
特殊资源:支持组织发展或者资源边际报酬大于组织边际消耗、资源供给具有限制性的资源及其组合。
一般资源:组织的能量转换必不可少、支持组织存在或者资源边际报酬等于组织边际消耗、没有供给限制的资源及其组合。
垃圾资源:损害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资源边际报酬小于组织边际消耗的资源及其组合。
根据以上分析,具有竞争能力的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三类资源组合产生高于对手的能量转换效率,其中,特殊资源对于组织的增益能力的贡献对组织在竞争条件下的能量转换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资源特别是关键资源的增益能力来自哪里?
从一般系统论和系统生态学的能量观点看,资源本身就是能量或者能量物质,具有独立的功能结构。资源的能量性质表现为存在于组织的资源贮存高等级的能量,资源贮存的高等级能量对组织自身及其它组织的较低等级的能量转换过程进行控制,通过放大器效应使组织最大功率地摄取系统外的能量。资源对能量转换过程的控制能力取决于资源贮存的能量的密度(能质)的高低,对系统的控制最终取决于能质最高的能量,即具有最高能质的能量具有最强的控制力。因此,资源的能量性质决定资源的增益能力。
为了描述资源的能量性质,笔者引入H.T.Odum教授在系统生态学定义的能值转换率概念。能值转换率是指产生组织所需能质的单位能量耗用的以太阳能焦耳计量的能量值。例如,组织为生产10cal能量B,通过能量转换链累计消耗100×E12cal的太阳能,则B的能值转换率为10 x E12cal。依据能值转换率概念,可以建立描述资源能量性质的逻辑链条如下:
命题3:资源的竞争能力基础来自资源的能量反馈增益能力,资源的能量反馈增益控制能力通过资源的能质属性映射,资源的能质属性由能值转换率规定;能值转换率越大,能质等级越高,资源的能量反馈控制能力越强;资源的竞争能力基础依据能值转换率排序,组织因为贮存以信息为基本要素的能量的资源具有最高的竞争能力。
四、资源组合与能量催化循环链
(一)能量范畴的资源组合与资源的竞争能力基础
系统科学认为组织进化的实质是开放的系统通过吸纳外部能量产生能流,能流驱动资源组合成新的、更加复杂的有序结构,新的结构产生不同于组成要素的更具效率的能量转换能力,新结构的能量增益能力保证新结构的组织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稳态存在。依据以上理论,组织的竞争能力与组织的资源组合相对应,基本单元的资源通过组合可以形成新的资源结构,新的资源结构产生不同于基本资源单元的、更具效率的能量增益能力,基于资源竞争能力基础的组织由此产生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所以,通过资源的组合可以实现垃圾资源、一般资源、特殊资源相互的转化。
一般意义的资本及其对组织的竞争能力的作用正是资源不断组合进化的结果。自然资本通过组合基本的物质单元产生转换、贮存太阳能的能力;生产资本通过人造系统组合自然资本和物化的人类劳动及其智慧形成人类巧妙利用自然力高效率摄取能量的能力;人力资本以行为者为载体通过社会的学习、实践系统在行为者身上沉淀信息、知识、技能以及获取和运用智慧的能力,从而产生人类驾驭自然与人造系统能量产生的能力;社会资本通过整合嵌入在社会网络结点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形成能量匹配关系,由此产生优化社会网络的能量匹配关系的能力。
(二)资源及其组合的能量催化循环链
有人把企业的关键资源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类,提出了企业从外部涉取和内部积累两个方面获取关键资源的方式,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构建了关键资源在企业内部如何实现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互转化的“循环型”配置模式。但是,却没有提出企业关键资源的作用机理,更没有从组织的技术稳定核心角度思考资源的能力本质。
笔者基于演化经济学和系统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组织的资源组合形成的能量催化循环机制,该机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决定了组织的本质核心特征和竞争能力基础,是组织的技术遗传因子。相对于演化经济学的组织惯例概念,能量循环催化机制更能决定组织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能力。
资源组合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能量流的较大功率转换,从能源获得较多的能量入流,组织获得较多的能量维持组织自身及其能量转换的行为,组织的行为反过来又支持资源组合更加高效率的能量转换,以上循环过程就是组织的资源组合的能量催化过程。那么,资源组合如何实现能量催化过程呢?首先,组织的基本资源组合构造了能量的生产结构,然后,资源组合产生贮存高能质的特殊资源,特殊资源通过能量耦合反馈到基本资源组合,通过增益反馈放大能流转换能力,放大的能流支持特殊资源的积累和维持,不断更新的特殊资源又进一步反馈放大能流转换能力,直到最后达到稳态。
在能量催化循环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稳定的循环机制确保特殊资源的积累和运用。Mathews把企业的关键资源比喻为调节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影响反应的速率,但是其自身在反应过程中却不消耗,这种催化剂本质上就是本文提到的特殊资源。以知识为例,假定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形态,显性知识属于公共物品范畴,隐性知识属于私人物品范畴。显性知识通过行为人的学习以人力资源形态出现,人力资源通过生产资源组合参加物质与知识共生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在人力资源积累隐性知识,人力资源上升为具有特殊资源属性的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承载的隐性知识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学习又转换为显性知识,知识以人为载体通过显性知识→生产→隐性知识→组织学习→显性知识的循环过程催生了一般人力资源向特殊的人力资本积累。一般意义而言,任何组织都存在着以不同资源为连接点的循环过程,能量催化与资源的能量循环共同作用决定了资源的竞争能力大小。
五、基于资源的社会嵌入性特征的组织竞争能力跃迁
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大量实证分析表明,导致企业产生竞争能力的资源基础难以独立、自由的流动,组织依附于资源,市场交换原则之外的其他规则对资源的获取和积累起作用。依据Coleman的观点,社会系统由行动者和资源两部分组成,行动者拥有某些资源并嵌入社会网络之中,行动者的利益必须通过资源的能量匹配和交换实现,但不确定性降低甚至阻碍了这种匹配和交换。行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相互必然建立各种关系,但市场交换关系以外的社会关系具有特殊性和社会嵌入性,资源的社会嵌入性导致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社会资本对资源的涉取发挥关键作用。由此,笔者从能量的观点提出基于资源的社会嵌入性特征的组织竞争能力跃迁观点。
行动者以自身拥有的资源构成网络的结点,结点因为资源的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性质,按照垃圾资源→一般资源→特殊资源的顺序产生由低到高的能量增益控制能力,嵌入社会网络的不同层次之中,形成社会网络的生态群落。组织通过特殊的关系连接相关的结点产生拓扑结构,结构产生相应的能量增益控制能力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使组织的结点相应的获取能量增益,组织也因为所属结点的特殊关系区别于网络的其他部分。
假设组织根据自身资源的能量性质与网络的相关结点建立非市场交换关系,利用不同结点的资源组合构造较自身原有资源组合效率更高的能量循环催化链结构,组织在网格中的能质等级以及相应的增益控制能力相应得到提升,组织的技术核心因此获得高于同类平均水平的能量涉取能力,组织由此产生相应的竞争能力。组织的主动行为产生了相对应的特殊的资源组合,该组合的能量性质与资源组合的催化循环结构具有对应的关系,相关结点嵌入在该结构中,通过积累提高自身资源的能量等级。
新的资源组合所具有的能量竞争优势对其它组织具有示范效应并产生一个激励信号,在该激励信号的作用下其他竞争性组织必然学习建立类似的资源结构或者创新其他资源组合。但是,由于资源的社会嵌入性,结点通过建立关系涉取资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投资过程,率先建立优势资源组合的组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换个角度而言,对组织提升竞争力有益的资源由于社会嵌入性并非立即可以获取,只有相应的关系才能保证组织的资源涉取,而建立和保持这种关系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投资才能获取,所以,基于社会嵌入性的社会资本积累是组织建立和保持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
组织是流动的河流,其竞争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实践,积累和组合组织所需的资源。资源的社会嵌入性要求组织必须不断地积累社会资本,从资源的角度而言,组织不过是资源组合不断变化的结构体,行动者及其资源的社会网络才是承载组织竞争能力跃迁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