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1]2004年在《试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产品设计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实践证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有效性较高的情况下,多数积极型股票基金的业绩都低于同期市场指数的表现。与海外市场一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近两年投资者普遍反映“只赚指数不赚钱”,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中只有少数基金的表现不低于相关指数,但基金的绩效稳定性不显着,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因此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难度不断增加,投资者希望找到一种投资工具,能通过其简单便利的一次性交易来实现对一揽子股票组合的投资。但由于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各自存在不足,客观上需要出现一种新的产品能弥补两者的缺点,并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于2004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投资指数衍生产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分享经济成长正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应运而生。我们知道,市场是由投资者、交易者和投机者组成的。在ETFs产品产生之前,短期交易者和投机者的频繁交易活动使长期投资者承担了更高的税费成本,对长期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损害;而在ETFs产品产生后,长期投资者的利益就不再受上述短期交易活动的影响了。因为当ETFs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产生差异时,即出现溢价或者折价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间所出现的套利机会将引发投资者不断地进行套利,这将逐步减小其套利空间,直至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最终基本一致,正是由于二级市场的连续定价机制以及套利机制使ETFs的市场价格相对公平,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WP=4>我国市场是个初级市场,整个市场环境都与成熟的市场有很大的差距。推出ETFs所要求的“软环境”还需逐步培养,但同时我们不可能等待一切条件完备后再来开发金融产品,因此应在博弈和互动的过程中创造ETFs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适时推出ETFs以满足市场投资的需要。ETFs是一种投资组合证券化凭证,其交易方式与一般股票无异,可在证券交易所买卖。投资者于一级市场支付指定的投资组合,申购创设出新的ETFs凭证;也可采用赎回方式,缴回ETF凭证,换取指定的投资组合;同时投资者可将ETFs在二级市场流通交易,故ETFs又具有资产证券化的特征。ETFs产品确实比以往的产品简单,也更实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结构上。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ETFs产品发行方式、创设赎回方式以及套利机制等角度出发,对ETFs的产品设计作一初步研究,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讨论,以期在我国发展ETFs的进程中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有利于对ETFs 的理论加以深化,并有助于研究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不同的法律框架下,不同国家如何发展ETFs,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交易规则和运行机制。因此,在我国发展ETFs的初始阶段,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结合国内的法规环境及市场结构等情况,进行产品的整体规划开发,以减少探索时间,增加市场信心,确保ETFs成功设立和健康发展,这就是本文拟达到的研究目的。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围绕这一选题进行资料搜集和初步研究过程中,笔者阅读了大量的有关ETFs的文献和资料,可以说,前人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何承认和继承前人的有益成果,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对“试论ETFs的产品设计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的展开,本文是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的:从ETFs的产生背景及其与其他<WP=5>的投资工具相比所具有优势的介绍入手,旨在对这个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一个较为系统而深入的认识。随之着重论述了ETFs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国际运行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发展ETFs的产品设计方案及其套利机制。然后分别从必要性、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等角度论证了在我国发展ETFs的可行性,其中主要讨论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法律框架下发展ETFs所面临的障碍。最后,笔者对ETFs产品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跟踪指标选择、投资管理策略、衡量标准、市场效率以及投资ETFs可能带来的风险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在比较另一个类似 上市开放基金LOFs基础上,指出未来有待更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方面,笔者坚持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导,坚持历史归纳法与逻辑演绎法的统一,坚持实证经济分析法与规范经济分析法的统一,坚持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的统一,坚持宏观经济分析法与微观分析法的统一,坚持一般分析法与样本分析法的统一。论文中,分析了ETFs的历史背景、国外运行的成功经验以及论证了该产品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这是笔者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体现。就其他具体研究方法而言,笔者在统一的基础上有所偏重,与历史归纳法相比,侧重逻辑演绎法,这在各章中都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结合定量分析法,本文侧重其方案的理论研究,这在第一章至第叁章有所表现,除了侧重理论研究
张嬿[2]2003年在《我国发展ETFs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全球证券市场看,运用主动投资策略使资产组合的收益率高于市场指数收益率并不容易。因此近几年来指数化投资方式获得了巨大发展,进行指数投资的目的是复制目标指数,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全球第一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的成功使指数投资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而一种新型的指数投资工具――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简称ETFs)更是在近两年迅速兴起。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定义,交易所交易基金是指投资公司发行的、在证券交易所由市场定价交易的基金单位,投资者像买卖任何上市公司股票那样通过经纪人或代理账户买卖ETFs单位。简言之,ETFs是像单个股票交易那样在交易所交易的一篮子证券。ETFs为投资者同时提供了交易所交易以及申购、赎回两种交易方式:一方面,与封闭式基金一样,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所买卖ETFs,而且可以像股票一样卖空和进行保证金交易(如果该市场允许股票交易采用这两种形式);另一方面,与开放式基金一样,投资者可以申购和赎回ETFs,但在申购和赎回时,ETFs 与投资者交换的是基金份额和一篮子股票(普通开放式基金在申购和赎回时交换的是基金份额和现金),而且ETFs 一般都设有申购和赎回数量的下限,达不到其下限的交易只能通过交易所进行。另外,ETFs 通常采用完全被动式投资策略,以拟合某一指数为目标。ETFs 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它结合了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的优点,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大的交易便利、更为灵活的交易方式和更低的交易成本,使各类投资者可以将其应用于多种投资。而且,ETFs 具有高透明性,便于市场监管,同时有利于引导市场的理性投资和提高市场流动性,因此ETFs 很容易被市场各方面的参与所接受。正是由于具有上述众多优势,ETFs在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和基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90年代初首只ETFs产品推出以来,目前全球已有150多种ETFs产品,其资产规模达到900多亿美元。除了ETFs 的发源地——美<WP=4>国外,加拿大、欧洲和亚洲的很多证券市场都已引入ETFs,它已成为全球基金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是基金业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ETFs尽管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它在美国惊人的发展速度及其近两年来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使其已成为基金业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创新产品。ETFs 在全球的成功发展必将影响我国基金市场,在积累了10 多年证券市场发展经验后,我国是否也应该考虑引入这一基金品种呢?这一基金品种的引入将为我国投资者和基金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的迅速增长举世瞩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国外投资者也希望能够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道琼斯公司推出了道中88指数,富时公司也联合新华财经推出了富时新华指数,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FTSE/Xinhua Index Ltd)计划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推出一个以“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为标的的ETFs产品,MSCI中国自由指数的期货合约和ETFs产品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有关指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的竞争已经展开。由于指数本无好坏之分,只有那些被投资者广泛认可并应用于投资的指数才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指数,基于这种指数的成功概率较高。目前,国内一些机构编制了基于两个市场的统一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积极开发中国统一指数,为了不让其他指数及其产品抢占先机,国内的指数及其产品开发工作显得更为紧迫。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深化和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壮大,研究我国股市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可行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将使证券市场面临制定、组织、产品诸方面的全面创新,通过创新使市场规则与国际统一的制定体系接轨,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促使市场功能发挥。ETFs能够满足不同收益偏好投资者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市场机制和推动产品创新。从产品创新的角度看,ETFs是一种较为基础层次的衍生证券,可作为突破口,为更复杂产品的创新积累经验。笔者结合海外ETFs的成功运作模式和我国证券基金市场的特点,通过对我国推出ETFs的供求因素分析表明,当前在我国发展ETFs形式的指数基金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日前表示,上交所正在积极设计开发交易所交易基金,其研究和设计将于近期完成。<WP=5>作为一个创新的产品,ETFs 要在我国推出和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发展ETFs的法律法规问题,ETFs登记结算方面的障碍,投资者与ETFs之间的股票过户问题,缺乏理想的投资目标以及投资者教育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在推出ETFs前,需要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设我国ETFs登记结算平台,尽快推出相关指数,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ETFs运作中其他参与者的能力,加强相互间的配合,积极引入金融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后,笔者以未来推出的样本股数量适中的全国统一指数系列为标的指数,根据ETFs的一般结构和基本要素,参考国际市场ETFs的产品设计,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初步设?
张义勇[3]2003年在《我国发展ETFS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即ETFS)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和基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ETFS得到了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的青睐,在全球取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新投资产品之一。ETFS(Exchange-traded Funds),顾名思义,即可在交易所买卖的基金,它代表一揽子股票的所有权,通常基于某一指数进行完全被动式管理,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色,所以也被称为指数股票(Index shares),或指数存托凭证(Index depository receipt)。ETFS 与其他类型的基金相比具有独特优势,ETFS是一种介于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之间的指数基金,具有独特的双重交易模式,它既可以像封闭式基金那样在交易所交易,又具有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连续申购和赎回机制。ETFs实质是追踪某一指数的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其特点是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买卖。由于ETFS的独特优势,ETFS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最早的ETFS是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推出的TIPs,它是代表多伦多35指数一揽子股票所有权的指数参与单位,TIPs获得了很大成功。美国证券交易所于1993年推出了S&P500指数的SPDR,它一推出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交易十分活跃,首日成交量即过百万份。随后跟踪S&P MiDCap400指数的MidCap SPDR和跟踪MSCI指数的WEBS等多只ETFS相继推出。目前,几乎美国证券市场的每只股票指数(包括行业指数、风格指数、国际指数等)都有相应的ETFS,在美国之外的欧洲、日本、新西兰、香港等其他证券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ETFS管理的资产规模以指数形式增长。截止到去年8月,全球范围内共有257只ETFS,资产规模增加到1150亿美金,涵盖了综合类、行业类、不同市值规模和不同风格的股票指数。从数目上看,1999年底美国仅有32只ETFs,到2002年8月,ETFs的数目已达106只,为1999年的3倍多。从资产规模上看,全美ETFs的资产总额从1999年底的34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8月份的912亿美元,增长了168%。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继续,创新、进取的金融产品如ETFS,在重要性和普及性方面将会得以继续发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深化和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壮大,我国加入WTO和QFII制度的推行,以及《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的出台,我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市场正在开始对外开放并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但尽管我国基金业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发展,我国基金业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特别是2001年下半年以来所经历的弱市,封闭式基金面临着折价风险,开放式基金面临着赎回风险,据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和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相关课题对基金绩效的相关统计分析,他们根据1999年至2001年上半年不同时间区间的数据,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整体投资绩<WP=3>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总体上难以超过市场指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也难以超越指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未表现出优异的时机选择和股票选择能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未表现出显着的持续性特征;我国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相对集中。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给基金管理人带来了风险,基金的表现效果并不好。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所市场上长期折价交易让投资者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封闭式基金的持有者与基金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使得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热情下降;开放式基金高企的基金管理费也影响了基金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基金在投资风格上容易跟着市场热点走,行情一旦发生逆转,所谓的投资风格也随时消失。以上弊端与我国基金采用主动管理的管理形式存在着很明显的因果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阻碍了中国基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各家基金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基金品种的创新,而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证交所和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积极探索ETFS和及其变通产品LOF 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引导我国投资者指数投资观念和长期投资观念的形成,并促进我国基金业的繁荣和证券市场建设,因此,现在研究我国股市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及其变通产品LOF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六部分阐述了我国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及其变通产品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障碍和对策及我国发展ETFS和LOF的政策建议,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该部分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开放式、封闭式和优化指数基金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基金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ETFS的基本情况,包括ETFS概述、运作机理、特点、及其在美欧亚等国和其他国家证券和基金市场的发展情况;第叁部分介绍了我国发展ETF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我国当前发展ETFS的必要性,意义,可行性及我国发展ETFS已具备的基础条件。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ETFS产品的主要障碍和对策,主要分析了我国发展ETFS在法律法规、证券交易所结算平台、证券市场不规范、缺乏相关指数体系、市场机制不健全和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克服相关障碍所可采取的对策;第五部分是对我国发展ETFS的方案设计,包括我国
张明辉[4]2003年在《指数化投资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认为<WP=1>学校代码: 10246学 号: 000522
刘婕[5]2014年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体系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简称养老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简称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组成,全国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以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为辅助的叁支柱制度框架。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虽然累计结存余额逐年增大但投资收益较低,按照专家郑秉文的说法,从2001年至2011年间中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因此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市场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然而选取何种方式投资这笔“养老钱”,都要将安全性必须作为投资考虑的首要因素。指数化投资作为一种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作为笔者研究的主题。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策略,此种策略是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理论基础与指数化投资的理论基础进行关联,进而描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原则,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具备的现有条件,以及从养老金指数化投资在国外取得的有效性和我国指数投资取得的收益得出“适用”的结论,并说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已具备改革进展和法律基础、资本市场的发展基础、宏观经济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监督的基础等。最后,说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的约束条件,并提出在法律、投资管理人、政府以及其他方面的对策建议。
齐方正[6]2010年在《金融数据元表述标准化基础上中国股市程序化交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而金融创新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等。而金融技术创新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所带来的金融业发展的创新过程。而本文所研究的程序化研究就是金融技术创新的一种集中体验。程序化交易又成为篮子交易,在最初的定义为多只股票的集中交易,而在纽约交易所的规定中将其量化为:凡含15只股票以上,交易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集中的股票交易。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初对于程序化交易的定义在现在看来就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现在程序化交易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股票的集中交易,还包含了投资者在日常交易过程中所包含的所有的交易思想。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渐渐发现,阻碍投资者做出正确交易的阻碍慢慢变成了对于信息应用的争夺战。而且随着90年代信息大爆炸和纳斯达克市场的出现,信息的迅捷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的股市发展中,这种状况也在慢慢的困扰着我们。而本文基于金融数据元标准化基础上的程序化交易有望为这种问题的解决提供-种崭新的思路。本文以中国股市程序化交易为思路,首先对于中国股市是否适合发展程序化交易进行可行性研究;其次,结合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构建我国股市发展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再次,根据我近几年来的信息化研究,对于我国未来的程序化交易进行前瞻性研究。
王惠家, 吴真强[7]2006年在《我国推出全市场指数型交易基金可行性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05年2月23日首只开放式指数型交易基金(ETF)——上证50ETF上市,标志我国证券市场从单一的选股型投资进入了选股投资与指数投资理念并存的全新时代。随后深证100ETF、上证180ETF相继上市,丰富了指数投资的投资品种,我国证券市场指数投资理念逐渐形成。但是由于我国沪深股票市场分裂,交易所编制的指数只能反映沪深单边市场的走势,ETF目标指数的选择也只能是单边市场指数。本文根据已有的作为ETF目标指数的叁只指数与反映沪深两市整体走势的沪深300指数的比较,分析在我国推出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指数的ETF的可行性。最后对目前推出该ETF所存在的难点做了简要阐述。
俞雁[8]2008年在《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投资绩效分析》文中指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本质上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它集中了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以及指数基金等多种投资产品的某些优点,并克服了原有基金的一些不足,成为近10多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我国ETF推出的时间不长,第一只ETF—上证50ETF于2005年2月才开始在国内上市交易,截止到2007年5月底,我国共有5只ETF产品上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ETF的发展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ETF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尚不很多,为了促进ETF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对国内现有ETF产品的投资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ETF投资绩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即从证券市场效率的角度出发,运用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方法中的夏普指数,来评价我国ETF的投资绩效。论文从介绍ETF的兴起过程、ETF的特点、ETF运作的理论基础及其投资绩效评价的方法论开始,运用追踪误差指标、折溢价水平指标和夏普指数叁大绩效评估方法,对在我国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包括上证50ETF、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在内的3只ETF投资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证50ETF、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其在追踪误差、折溢价水平以及风险调整收益叁方面总体上表现不错;但是它们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3只ETF在短期内多次产生较大的日追踪误差,3只ETF存在一定频率、幅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折溢价现象,3只ETF的追踪误差和折溢价水平相对于国际成熟ETF产品SPDR偏大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改善我国ETF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徐秀京[9]2007年在《中国ETF产品创新与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指数基金,是开放式基金的创新。由于ETF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在全球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张,同时围绕ETF展开的创新还将源源不断。本文在研究海外ETF发展和创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中国ETF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前景展望。并且针对中国本土ETF产品的设计原理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和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系统特点,实现该产品内在功能,特别是其瞬时套利要求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建议其相关制度创新。
张思远[10]2015年在《我国推出杠杆ETF的最优方案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杠杆ETF是不断创新的全球ETF市场最近兴起的、广受投资者追捧并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创新ETF品种。杠杆ETF的发行募集和交易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和欧洲。虽然国内目前暂无该类产品,但无疑中国证监会、中证指数公司以及多家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已经为推出该类产品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国外杠杆ETF的市场表现来看,推出杠杆ETF产品的意义表现在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的产品体系。概括来讲,正向倍数的杠杆ETF能够成倍放大所跟踪的标的指数收益率,是投机者追逐市场热点和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博取高额收益的有力工具;反向杠杆ETF则提供了低成本、低门槛的便捷做空工具,不仅对机构来说是一个新的短期对冲工具,更是让中小投资者更为便利的参与市场做空。在具备这些新的优势的同时,传统ETF的优点也都在杠杆ETF产品身上能够得以体现,杠杆ETF交易活跃、申购赎回和管理费用相对低廉,风险相对可控。本文在大量参阅国外监管层、学界、资产管理实务界对于杠杆ETF产品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使用ETFDataBase数据库对目前全球最大的杠杆ETF发行募集和交易市场——美国杠杆ETF市场做了全面的市场概览,旨在为国内投资者引入杠杆ETF的投资理念,使之对对杠杆ETF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包括对其起源与快速兴起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市场发展状况和特点等宏观层面的分析和对其产品结构设计、跟踪标的、产品费率设定、申购赎回机制等微观层面的分析。本文的主体部分讨论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推出杠杆ETF的可行性研究。本文研究采用理论讨论与历史数据回测模拟运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美国市场上杠杆ETF兴起后的2013年至2014年我国资本市场的真实数据作为模拟依据,并尽可能考虑在实际投资组合管理中影响投资组合绩效的各种因素,力图合理地构建杠杆ETF投资组合,论证杠杆ETF产品在我国市场推出时其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对跟踪标的的选取、合理的杠杆倍数的确定、构建杠杆的金融工具运用、减小日杠杆分布同承诺杠杆倍数的偏差、减小基金净值长期走势与标的指数长期走势的偏差。最后,本文基于对美国杠杆ETF市场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目前市场条件下根据真实历史数据的模拟回测结果和反映出的问题,对我国推出杠杆ETF的产品设计方案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试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产品设计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 李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04
[2]. 我国发展ETFs的可行性研究[D]. 张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3]. 我国发展ETFS的可行性分析[D]. 张义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4]. 指数化投资理论与实证分析[D]. 张明辉. 复旦大学. 2003
[5].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指数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D]. 刘婕.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 金融数据元表述标准化基础上中国股市程序化交易研究[D]. 齐方正. 华东理工大学. 2010
[7]. 我国推出全市场指数型交易基金可行性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实证分析[J]. 王惠家, 吴真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
[8]. 我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投资绩效分析[D]. 俞雁. 浙江工商大学. 2008
[9]. 中国ETF产品创新与设计的可行性研究[D]. 徐秀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10]. 我国推出杠杆ETF的最优方案设计研究[D]. 张思远. 云南财经大学. 2015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股票论文; 交易所交易基金论文; 杠杆交易论文; 杠杆基金论文; 我的基金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开放式基金论文; 杠杆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