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论文_胡晓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论文_胡晓春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四中 425311)

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下,现有的教学方式已经显得老套。科学性、主导型的课堂形式将为学生和老师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本文就目前初中历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新的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改革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并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理解它们。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出发使学生逐渐形成真诚、善良、积极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品味,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学校对历史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历史作为一个子类,边缘化倾向严重,地位远远低于主要学科,在课程安排上,历史课相对不足,有些学校仍然有能力随意删除课程,甚至没有安排历史课。一些学校历史科目不包括在考试成绩中,有些学校历史科目不进行期末考试。他们只审查或开设考试,于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不能从根本上关注历史科目。

(二)历史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许多教师注重应试教育,并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他们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仅限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基本上不参与课堂互动、合作学习、小组协调等。对学生历史观的塑造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较大影响。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并没有改变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只是使用电脑屏幕作为黑板,鼠标作为粉笔,仍然不注重指导或情境教学。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知识,多媒体信息量大于电路板,播放速度更快,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相反,历史知识的吸收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三)历史课程知识量大,较难入门

历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锻炼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习惯,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然而,实际上,历史课程只是处理考试,而历史背景则严重缺乏。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许多朝代和许多历史人物,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在老师澄清课堂的历史背景之后,课后再难以继续学习。此外,老师也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忽略了课后练习和训练,学生很难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上一切都被理解,课后一切都被遗忘,这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表现。

三、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一)教育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通常是封闭的,僵化的。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通常是死记硬背。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清晰明确的历史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模式,初中历史课程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这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为了赶上随着进步,教师将实施满堂红的教学模式,并相信只要他们完成学生,他们将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概括和理解,但他们不会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所有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消化和吸收的时间。 初中历史课程的数量很少,历史老师无法解释历史的一切,这要求学生找到合适的人、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以提高自我预习能力和复习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和记忆。

(二)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初中要求学生具有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应具备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历史思想和对于初中历史的研究,学生应该发挥想象力,养成高度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模式。与单一乏味的传统课堂模式相比,学生更喜欢这种模式。生动灵活的课堂形式更有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加强对历史课程观念的提升

教育部门必须放弃原有历史教育被边缘化的误解,而不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试图通过行政手段赋予课程改革和高中历史一定的分量,并帮助学校、父母和学生纠正历史上不重要的概念。将学习经验引入历史学科,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如果不改变教育权威的来源,初中教学的历史将难以改善。

(四)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学校要保证课程系统历史课程的时间,每周1-3节课,同时确保历史课程不被其他课程占用。努力从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招聘教师,结合职业培训和深造,提高历史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校园活动中,考虑开展历史故事等历史活动,排练历史剧等,大力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

(五)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虽然三维目标是统一的,但也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方面。没有这个目标,教学就会回到课程改革前的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独立,合作,探究”的精神就不会实现。同样,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应该花一些时间独自做基于标签的讲座,整合历史知识,让学生构建正确的,清晰,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四、总结:

从目前的初中教育情况来看,初中的历史教育现状相较于其他学科,显得比较单薄,难以发展学生思维、难以改变学生思考方式,也局限了历史教师对于课程的创新。因此,大力开展历史课程的创新教育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冯一下.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 历史教学,1997(09):31-34+2.

[2]罗薇. 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效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闫玉亮. 浅析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6):45.

论文作者:胡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论文_胡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