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腰间盘突出 术后恢复 临床效果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随着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活及工作压力也相较于以往会更大,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能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质量,将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临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临床腰间盘突出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进行探究,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年龄均在36~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均在30~75岁之间。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即对患者进行CT、MRI等常规检查确诊疾病症状为腰椎间盘突出,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解释手术治疗方案,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症状等基本信息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即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干预,确保病房卫生干净整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并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心理护理:要耐心倾听患者需求,并解答患者疑惑,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告知其手术干预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手术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健康宣教: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手术干预步骤等进行宣导,以小册子、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讲,纠正患者对疾病、手术治疗的错误认知。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术干预后的72小时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被动锻炼患者机体,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手术创伤部位神经发生粘连,并预防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并要求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抬腿训练,来回伸直膝关节,如患者出现明显的术后疼痛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属可以加大对患者的抬腿训练幅度以及训练次数。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术后第4天~第14天根据患者机体情况,增加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围绕患者的腰背部进行干预,以增加患者腰背部的柔软性,每次训练干预控制在5分钟以内,同时知道患者进行髋关节屈伸运动,每天训练4组,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第三阶段的早期康复训练是在术后第三、四周,主要是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并且针对患者腰部进行强化性腰部肌肉训练,根据腰背肌肉进行五点式的康复训练,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仰卧位上肢屈肘、屈膝等支撑性训练[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结语
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取手术进行干预,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会形成瘢痕组织,极易造成患者神经性粘连,且对患者腰椎骨间的滑动明显受限,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为了能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也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其临床护理干预后,出现并发症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护理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治疗后及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机体产生并发症的现象,同时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同时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锐.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2):190-191.
[2] 张美娟, 莫朝媚, 卢宗君, et al.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35):21-22+25.
(孙雅楠、 山东青岛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 266071)
论文作者:孙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