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业质量监控成为有效教学的发动机——以初中语文针对性诊断与有效帮扶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针对性论文,学业论文,发动机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州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中提到,建构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其中处理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展评价与反映区域学习质量的目标参照评价的关系”颇有挑战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学生的评价要求,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天河区中小学质量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其建设理念为:摒弃单纯以排名论英雄,帮助查找“病灶”改进教学。监控数据应用的指导思想是“结论源自分析,分析产生行动,行动体现价值”。定位教研员的角色是医生而不是法官。系统通过对本区中学及小学关键年级教学质量的定期监督,收集有关教学质量的信息,科学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便教育部门及教师、学生进行及时纠正与调控,从而稳定与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一、全面细致的命题分析利于提高命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有效性
有效命题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第一步。语文命题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符合学科规范,试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相适应,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状况,真实地反映学生在知识内容和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试题必须具有可靠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以便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作为一个命题者,利用监控系统可以了解考试每一个知识点的答题情况,分析命题不当或学科教学不足原因。 每次水平测试的难度控制在同一水平,则对数据的比较分析更为有效,相应促进命题质量提高。
[案例1]08年天河区中考一模命题情况分析
命题涉及到19个中考知识点。其中A(识记,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有3道题17分;B(理解,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有5道题19分;C(分析综合,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有5道题21分;D(表达应用,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有4道题67分(含作文);E(鉴赏评价,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有5道题2分。全区平均分为99.8。全卷区分度最大的是0.87,最小的为0.29,从试卷标准差(23.49)和及格率(0.75)、难度(0.67)来看,试卷结构比较合理,全卷属于有效命题。
2、针对性
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了教学质量不均衡的现象,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校本情况。而一般性的命题面向的是普遍性的情况,对于教学资源条件(含生源及师资)优秀或者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这样的命题是缺乏针对性的,还不足以发现问题所在。通过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出学校要着重加强哪些知识能力的学习。比如从《2007年下学期天河区七年级期末考试七校质量行动分析报告》看出:参与分析评价的七所学校教学条件比较相似,从考试情况来看,整体低于天河区平均水平。其中差距较大的是基础知识中的字词积累、语言实际运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名著阅读鉴赏等知识,需要教师在这些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人本化的教学监控评价手段利于客观评价学校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最受抨击的就是按照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因为对于义务教育来说,这种简单的排名是欠缺科学性有失公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考试成绩没有可比性。不少人对监控系统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量的数据,以排名论英雄。天河区在教学监控系统中首先引进了“超均率”这个概念,即个人或群体超均率=(个人或群体平均分-全区平均分)÷全区平均分。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甚至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对手”就是自己。每一次抽测的成绩录入系统后,系统可以计算出自己与自己比较的进步幅度。比如2005年入学的学生通过三年的成绩追踪得出以下的比较表。
从上表我们看出,基础薄弱的学校通过三年的努力也有明显的进步,有的进步率甚至超过一些有教学优势的学校。超均率的引入,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校(学生)的进退情况及幅度,使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变化较大的学校(学生),进一步细化分析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地推广教学经验、扶持薄弱学校,指导学科教研、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三、引领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利于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他们大部分有强烈的进步需求,同时他们也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教学薄弱环节。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老师们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劣,找到不足,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
比如同类学校教师之间,可以从每一道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求、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得分率、难度、区分度、超均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案例2]在07学年上学期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我们对同类层次学校6位教师进行抽样比较分析,从而为教师示范一个自我分析的方法(表格略)。在对比中我们发现两个班的超均率都比较高,只有A1班的文学常识题、修辞题和A2班的文意理解题为负值,但这三个方面两个教学班与区平均分相差都不远,说明A表中的两位带班老师有时在教学中都会忽略一些看似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方面的音、义,基本技能方面的表达运用、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渗透得比较好。得分率差异比较大的有字形题、文学常识、古诗文积累、实词积累、文言理解、新闻常识、筛选信息分析综合、概括内容,A1教学班的这些方面比A2教学班的得分率都高,尤其是文学常识和古诗文积累相差最大。
基于教学监控系统的分析,可以使教师从横向和纵向了解自己教学水平,可细化到班级学生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把握全区学生详细的答题分析,针对分析提出解决策略。系统也提供了与教师一样的个性数据。教师可以进行同类学校学生抽样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得分情况,可以知道班上每一位学生需要巩固的内容,以利于对症下药,或者为其度身定做语文能力发展的方向,促进薄弱知识能力的提高,实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分析。
四、针对于知识点的典型试卷分析,利于有效指导学生思维角度和规范答题
每次考试过后,如果不能准确地知道每个知识能力学生掌握的程度,那么教师的试卷讲评、补救性练习肯定是低效的。不少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每一次的检测之后,都有学生听着老师的讲评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语文学习主观性比较强,思考的角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多一些,尤其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自然五花八门。但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再个性化的思考也不能超出“矩”。在网络阅卷的时候我们就要求老师们注意提交典型答卷。典型答卷一般是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如答题方法不当、答题不规范、理解错误等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的时候,我们将系统中记录的每一板块优秀答卷和典型失误试卷抽出一部分提供给学校,教师分析试卷的时候就不再是单一的讲评答案,还可以展示典型试卷,有了分析的样例,更直观更有效。
[
错因分析:
第17题语言表述不规范、概括不准确。第18题答案冗长,不善于用准确的、概括性的词语进行表述。第19题学生在答题时不注意审题,没有仔细阅读文段随意乱写。第20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而是将原文照抄下来。由此可见,这个学生问题在于语言表述不清,概括能力较差。
五、针对知识点缺漏的教学建议和对应练习,利于有效地进行知识的重建与巩固
通过监控系统,教与学的缺漏找到了,接下来就是要解决问题。在每一次的质量监测行动报告中,我们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给出共性的建议。基于不同的校情,再给出每一类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包括知识点的补漏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为了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失,在每一版块之后还附上同样知识点同样类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讲授解此类问题需要的技巧的理解与运用,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经过2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收集了区、市、全国有实用价值例题的题库,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几大板块的学习要求进行分类。
六、形成基于质量监控系统的教研团队,利于有效扶持均衡发展
质量监控分析的结果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成立教学研究团队,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是一个有效途径。教研团队的构成主要由各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活跃在我区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前沿。他们承担着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交流、指导,将他们的经验与全体教师分享,辐射和带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和带动着全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了一种“区域性大教研格局”,引领和推动了天河的教学改革。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个系统生成的量化数据恰恰是运用到最为人性化的方面——质性分析与实质帮扶行动上。如果把区域学科教学比作一列向前奔驰的列车,那么学科质量监控系统就成为带动列车前进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