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问题研究综述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交易价格论文,启示论文,欧美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近年来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其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尤为突出和紧迫。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认定,最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过量使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使得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加大,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因而进行碳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为排放温室气体设置价格,并将其作为用经济手段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方法,已经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知和接受。由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庇古税”发展而来的碳税机制,以及由制度经济学开创者科斯的“科斯定理”发展而来的碳交易机制,是用价格手段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两种模式。而随着《京都议定书》明确采用了碳交易机制,以及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的建立,碳交易机制已经成为实施碳减排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关碳价格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碳交易机制下进行的,又因为EU ETS是碳交易的成功实践,且其交易量占世界碳交易量的绝对多数①,所以,关于碳排放权价格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欧盟的碳排放权——欧盟排放配额(EUA)上。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落后等原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量的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也是巨大的;而且在碳排放权交易问题上,尚属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与体系与世界相接轨。但是,伴随着我国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对碳减排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只是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必要借鉴欧美国家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研究并指导相关领域的实践。
本文通过梳理欧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问题的研究文献,并按其发展程度分为碳交易开展前、碳交易开展后、碳交易逐步扩大成熟等三个发展时间段来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归纳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启示与借鉴,以期对我国在碳排放权价格问题方面的深入研究作出一些贡献。
二、碳减排开展前相关问题研究
在EU ETS启动之前,英国、丹麦、瑞典等已经采用碳交易、征收碳税或能源税等方式开始了小规模的碳减排实践;美国也通过其酸雨计划开始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权交易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国学者们也对与碳价格相关的问题开始了早期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DICE模型和EPPA模型等宏观模型的构建、对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分析、储备与借贷机制对碳价格的影响分析等方面上。
1.DICE模型和EPPA模型的提出
首先在宏观模型方面,出现了一些整体评估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DICE模型和EPPA模型,学者们运用这些模型对国际进行碳减排后的政治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D.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全球变暖问题,致力于用经济学方法对改善全球变暖问题进行研究,是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D.Nordhaus(1993)构建了DICE模型(dynamic integrated climate economy model,动态综合的气候经济模型),旨在研究在有形资产投资及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如何选择投资水平可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之后,他又针对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调整和修正。该模型包括涉及经济系统、气候和地球物理系统的19个方程,利用该模型可以估算出最优的碳价格或者最优的碳税,这个碳价格能够平衡递增的减排成本与减少气候变暖所造成损失的递增收益。而DICE模型2007版估算出2005年的最优碳价格或碳税大约为27美元。此外,还可以利用该模型对政府的减排政策进行整体评估,提出一种价格合理、能够对长期气候变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政策。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变化科学和政策研究联合项目的学者们也提出了Emissions Prediction and Policy Analysis(排放预测与政策分析模型),即EPPA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多地区、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它包括了全球经济活动、能源使用、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分析了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要求的减排而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效益。该模型涵盖了全部的温室气体、灵活的地区和生产部门,并以之作为变量调节;还涉及具体能源部门,其政策用以评价各种政策的福利和成本,这些政策包含了排放限制、碳税、能源税、排放权交易、技术法规等②。
这些模型的提出,为全球变暖问题尤其是碳价格产生的问题的解决,从宏观理论上提供了依据,并为各种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对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分析
依据经典的科斯定理,在完全信息、不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和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排放权交易便可发生。因此早期研究,学者们也多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法(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这一微观方法来研究碳价格的产生,并对碳价格产生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Poul Erik Morthorst(1994)通过构造描述丹麦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和减排数量关系的成本曲线认为,大量减排二氧化碳并不会对丹麦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Richard Richels和Peter Sturm(1996)认为,正因为不同区域的边际减排成本是不同的,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排放权交易或征收碳税,可以使不同区域边际减排成本趋于一致;通过国际合作使减排从高边际成本区域转向低边际成本区域能够产生收益,而该收益可以被参与合作的各方共享;此外,不同的排放权分配方案决定不同的减排成本,灵活的跨区域、跨期交易可以降低减排成本。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enny Ellerman 和Decaux Annelène(1998)则利用了EPPA模型为工具进行研究,支持了国际间排放交易。通过模拟设定2010年减排目标并运行EPPA模型,得出多个地区的MAC曲线,然后模拟进行排放权交易,发现不同水平地区间的减排成本是符合鲁棒性的(robustness)③,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支持了《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地区间交易的三大灵活机制;构建了市场供需曲线,说明了市场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上对于碳减排量的供需。总之认为进行交易可以促进减排,而且收益巨大,并且应该减少交易限制。
这些从微观角度的研究为碳价格的产生以及碳交易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企业间乃至地区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顺利开展。
3.储备与借贷机制对碳价格影响的分析
在关于碳价格问题的早期研究中,还有一些学者就是否采用储备与借贷机制进行了讨论。所谓储备与借贷机制是指,排放配额可以在一个交易期内进行储备和借贷④。至于是否采用该机制、多大程度上使用该机制,对于企业的减排决策、排放权管理决策都会产生影响,进而直接影响碳价格。
Jonathan D.Rubin(1995)认为,首先均衡的排放权价格固定不变或是降低,依赖于公司是否希望或被允许储备和借贷排放权,以及公司是否面临着严格的借贷限制。其次,当污染标准在整个时间段内变得愈加严格时,允许公司储备配额是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反之,当标准固定不变或比较松时,允许公司借贷虽然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但是将会增加社会危害。最后,认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采用储备与借贷机制。Akira Maeda(2004)则通过模型证实储备排放权会影响目前现货市场的均衡和均衡价格;在允许储备的排放权市场上,对未来现货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一开始会降低现货的价格,但很快又会带动现货价格的增加。
而在早于二氧化碳减排活动的美国酸雨计划(U.S.Acid Rain Program)中,便已对二氧化硫排放配额采用了储备与借贷机制。Denny A.Ellerman和Juan-Pablo Montero(2007)经过实证分析与评价,表明储备与借贷机制下二氧化硫配额交易是有效率的,公司合理的、可预见性的应用了储备机制,并不存在集中使用排放权、过度排放的情况。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在碳市场实施储备与借贷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上述学者关于储备与借贷机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分析,对于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最终采用储备与借贷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欧洲碳市场的建立运行,储备与借贷机制确实成为了影响碳价格的因素之一,而且也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
三、碳交易开展后有关碳价格问题的研究
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从2005年开始运行,该机制其实是由两个失败结果所催生的:其一是欧盟征收碳能源税计划遭到成员国及工商业界抵制;其二是欧盟在京都议定书谈判中未达到目的以及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两方面的原因加上欧盟成员早期碳减排实践,最终促使了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产生⑤。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第二阶段2008~2012年、第三阶段2013~2020年。其中第一阶段又称“试运行阶段”,主要目的在于积累经验。随着碳交易逐步展开、规模的逐步扩大,交易额也从2005年的110亿美元升至2007年的630亿美元,EUA价格一度高达30欧元以上。市场上碳价格的出现,交易的逐步展开,数据的逐步充分,使得研究开始集中在碳价格决定因素分析、对市场运行效率分析和碳价格产生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等方面。
1.对碳价格决定因素的分析
对价格决定因素的研究是碳价格问题的重要部分,它是分析研究碳价格走势、分布和波动的基础,只有依据这些因素才能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它对于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碳排放配额的管理以及减排决策的制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碳市场运行几年后,学者们就碳价格的决定因素做出了很多分析,并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决定碳价格的因素。多数学者认为,碳价格主要受政策、燃料价格、天气、市场基本面等几个因素影响。
Maria Bataller,Angel Pardo和Enric Valor(2007)发现影响二氧化碳价格变动的,既不是最密集的排放源(煤炭)的价格,也不是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变动之间的转换效果;而决定二氧化碳价格变动的最重要的变量是原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此外,极热和极冷的天气对二氧化碳的价格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后来多数研究者的认同。
由于欧盟短期的主要减排措施是燃料转换,将燃料从煤炭转化为天然气,即从高碳排放燃料转换成低碳排放燃料,故Max Fehr,Juri Hinz(2007)和Erik Delarue、Denny Ellerman,W.D Haeseleer(2008)分别建立了燃料转换和排放配额预期需求变化关系的模型,并利用三维坐标体系来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都发现碳排放额价格与预期的长期的燃料价格和预期的碳减排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而与燃料转化价格与数量、减排数量的不确定性关系不大。他们的研究结果与Maria Bataller,Angel Pardo和Enric Valor(2007)基本一致。
A.C.Christiansen,A.Arvanitakis等(2005)和Carlo Carraro,Alice Favero(2009)都认为政策、交易规则以及监管和市场基本面能够影响碳价格,其中前者包括减排目标及国家分配方案(NAP)、储备机制和借贷机制等。对此,Emilie Alberola,Julien Chevallier(2009)采用欧盟碳交易第一阶段的数据,用实证分析进行了证实,表明市场基本面直接关系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需求和供给。Carlo Carraro,Alice Favero(2009)进一步分析了决定碳价格的经济和金融因素,认为从长期来看,长期的国际政策和对未来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等都可以对碳价格产生潜在影响;而在短期,国内政策、政策指令或法规的变化和交易时间的长度都可能导致排放配额的短期价格行为。最后,鉴于欧盟的碳交易体系已经能与《京都议定书》对接,这样议定书体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和联合履行机制(JIT)下产生的减排单位(ERU)的超额供给,也成为一个影响碳价格的重要因素。
2.利用碳价格对碳市场运行效率的分析
在碳市场建立后,交易量逐步放大,碳价格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对价格的分布和预测进行分析,可以对碳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行研究。虽然碳价格已经作为一种普遍价格,它能够反映决定给定上限(cap)的因素的变化,但多数研究表明早期的碳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市场。
Denny A.Ellerman(2007)研究表明,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还不能对制造商和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进行确切的评估。George Daskalakis,Raphael Markellos(2008)在运用序列相关性分析和方差比率检验等方法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后认为,欧洲的碳交易市场并不是有效的,甚至不是弱式有效市场。主要原因是:市场本身的不成熟性;无法进行短线投资,导致投机和套利者入市积极性降低,同时降低了市场流动性。这些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Zhen-Hua Feng,Le-Le Zou,Yi-Ming Wei(2011)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欧洲碳市场中碳价格的波动性后也发现,传统的弱有效市场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描述碳市场中的基本特征:首先,碳价格并不能完全体现其历史信息,碳市场并不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其次,碳价格是一个有偏的随机分布,因此市场中碳价格的大幅波动是正常并且存在的;最后,碳排放权市场是一个符合混沌理论的市场。
3.碳价格产生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碳价格产生后,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特别是会计活动产生了影响,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由此而产生。Anita Engels(2009)基于一份汉堡大学的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在碳排放限额越来越严、碳价格在长期会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碳市场有关知识的学习,并开始重视自身有关碳的相关成本和收益的核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在低碳经济下能否顺利的生存发展。
Janek Ratnatunga(2007)探讨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考虑的一系列新问题,包括碳交易的成本收益问题、低碳减排技术的投资问题、碳合规成本问题以及如何将碳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问题;认为企业要建立战略成本会计体系,包括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以及加强碳成本战略管理。之后Janek Ratnatunga等(2009)又发展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企业低碳经济下的成本会计体系,主要包括了战略成本管理(SCM)和战略管理会计(SMA)这两方面的会计领域。从战略成本管理系统中获得的信息在低碳经济时代非常有用,特别是对评估碳排放产品和服务的整个存续期间的成本更加有用;而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将有助于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业务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以及融资战略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绩效评估。
Jan Bebbington,Carlos Larrinaga-Gonzalez(2008)在概述了排放权交易对会计和报告活动的影响后认为,碳排放会计要求企业对资产(分配到的排放权和负债)需要外购的排放权或是缴纳的超额排放罚金进行估价;讨论了会计是以何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中来的,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强调非财务信息的报告与披露对于低碳经济下企业经济会计活动的重要性。
四、碳交易逐步扩大成熟后有关问题的研究
在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后,碳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额也快速上升。2008年全球的碳交易额已达1 260亿美元,其中EU ETS进行的交易额就达919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规模将达到1 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随着交易量的增大,交易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有关数据披露也更加翔实,对碳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的条件也逐步成熟,有关的实证研究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欧盟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使得碳排放权在经历商品化后,很快实现了金融化乃至衍生化,碳期货、碳期权、碳互换等产品很快被开发出来,用于控制和管理碳价格的风险,这些都增加了碳市场的复杂性,需要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当前碳价格问题的研究逐渐集中在碳价格分布与行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碳价格和对碳排放权衍生品价格问题方面。
1.碳价格分布与行为
对碳价格的分布与行为的研究,是承袭着碳市场的效率研究进行的,侧重点是企业视角,以便进一步分析碳价格的走势,为企业对于碳排放配额的管理提供依据。如企业可以借助于其所研究的价格分布和行为,建立相应的模型预测未来碳价格;决策如何能够控制和管理碳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实现企业碳交易的效益最大化。
Jan Seifert,Marliese Uhrig-Homburg,Michael Wagner(2008)发现二氧化碳价格不必遵循任何的季节规律,贴现价格应具有鞅性(martingale property);二氧化碳的价格过程表现出与时间和价格相依靠的波动结构。顺着这一思路,Umut Qetin,Michel Verchuere(2009)运用筛选和局部风险最小化的方法,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进行交易的配额定价模型,对各种条件下各种情况对配额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配额价格的走势大致依赖于市场基本面。这与先前学者们认为市场基本面是影响碳价格因素之一的结论是吻合的。
针对欧洲碳市场中价格巨大的波动性,Marius Frunza,Dominique Guegan,Antonin Lassoudiere(2009)和Marius Frunza,Dominique Guégan,Antonin Lassoudiere(2010)的连续研究发现:碳价格的关联性较小,并且不符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跳跃扩散和高斯混合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二氧化碳配额价格的演变;而NIG和高斯混合分布比简单的NIG分布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的研究为选用何种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Zhen-Hua Feng,Le-Le Zou,Yi-Ming Wei(2011)运用R/S和修正R/S分析法显示碳市场中的碳价格是一个有偏的随机游走分布并且有一些不规则市场的特点,而R/S和ARFIMA等模型分析说明,碳的历史价格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是短期的。他们还发现,在碳市场的机制中,正向和负向机制、异构环境(天气、排放权、能源价格等)对碳价的波动有很复杂的影响。
2.对碳价格运用计量模型的分析
在对碳价格的进一步研究中,由于碳市场的高度金融化以及数据的逐步可获得,学者们采用了很多计量模型来帮助分析,进一步模拟碳价格的运行特征。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波勒斯列夫T.Bollerslev(1986)根据ARCH模型提出,特别适用于波动性的分析和预测,这样的分析对投资者的决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有鉴于碳价格几次的巨幅波动,有些学者还用到了体制转换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Marc S.Paolella,Luca Taschini(2008)对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市场中排放配额的价格分别用混合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Mixed—normal GARCH)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该模型非常适合二氧化硫排放交易市场的价格建模和风险预测;由于新兴的碳交易市场数据变化非常迅速,不能通过某一时期的价格变化建立模型来预测各种风险水平,但是可以通过可能的方式对不同时期的价格设定不同的权重从而建立一个GARCH参数模型来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
借鉴以上研究,Eva Benz,Stefan Trück(2009)在GARCH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时间序列AR,建立了AR—GARCH模型。他们采用AR—GARCH和体制转换模型分别对样本内外的数据作了回归和预测,均显示出较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值。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该两种模型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对EUA的定价、风险管理等均有效。对此,Marius Frunza,Dominique Guégan和Antonin Lassoudiere(2010)的研究也认为,APT扩展定价模型相比动态因素模型的校正和体制转换模型的校正,在预测能力、拟合优度等都不如后者,因此认为体制转换模型更适合作为价格预测模型。
3.有关碳排放权衍生品价格的问题
衍生品是管理和控制金融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因此,碳排放权衍生品也随之产生。研究发现,碳市场中的衍生品价格与现货价格是存在联系的,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价格发现功能;对衍生品价格的研究中误差修正模型(VECM)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对于碳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关系,Szymon Borak,Wolfgang Hardle等(2006)依据方便收益理论,通过对二氧化碳配额现货与期货之间产生的方便收益、现货与期货价格波动结构的研究发现,随着时间变化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从贴水(即现货价高于期货价)变为期货溢价(期货价高于现货价);而由于到期效应,随着配额期货到期日临近,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差异越来越小;现货价格和其价格波动是影响方便收益的主要因素,现货价格水平与方便收益正相关,现货价格波动与方便收益负相关。
Marliese Uhrig-Homburg,Michael Wagner(2008)首先发现对于期货和远期,在较小程度上非对称、类似期权的衍生工具的长期成功是有实现机会的,且二氧化碳衍生品是管理欧盟排放交易配额价格风险的合理工具。随后,Marliese Uhrig-Homburg,Michael Wagner(2009)又运用携带成本的方法研究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估计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评估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导致价格发现过程。结果表明现货价基本等于交易期内折现的期货价格,这对碳排放权衍生工具的定价有影响,而且是期货市场价格导致了价格发现过程。Jan Horst Keppler,Maria Bataller(2010)的研究也发现,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的第一年(2008年)二氧化碳的远期价格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即期价格,表明碳期货有初步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欧盟,排放配额现货交易主要在法国Powernext和北欧Nord Pool市场进行,这两个市场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欧盟排放配额(EUA)现货价格;而排放配额的期货交易主要在荷兰欧洲气候交易所(ECX)进行,它使用一个参考Powernext的现货价格作为期货价格;Joerdis Klar,Eva Benz(2008)同样用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研究价格发现,并通过运用一个交易商指标模型进行价差分析,进而通过估算买卖价差来分析流动性。发现从2005~2007年,欧洲的二氧化碳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在2005~2006年对于第一份EUA期货合约,两个交易所都有助于价格发现;但对于最近交易的期货合约,相比Nord Pool更具流动性的ECX市场成为价格的领导者。
而George Daskalakis,Dimitris Psychoyios 和Raphael N.Markellos(2009)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利用实际期权价格建立模型,发现在期货交易中,价格应该主要取决于变化边际成本和排放污染控制公共政策的变化;他们还进一步将排放配额分为期内期货合约和期内期货交易两部分进行分别定价。
Marius Frunza,Dominique Guegan,Antonin Lassoudiere(2010)基于先前碳价格不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成果,为了能够对碳价格做出合理估计,使用2006年1月~2009年3月的价格数据对布朗运动模型和正态逆高斯分布模型(NIG分布)进行校正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市场价格的误差和两种模型对价格的动态对冲分析,显示NIG分布为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的动态模型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建议在碳市场上用蒙特卡罗方法给衍生工具定价时,应更多地考虑NIG动态模型。
五、对中国未来碳价格问题研究的方向
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而价格机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为排放温室气体设置价格能够树立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促使其进行低碳生产。因此,碳价格问题还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继续得到研究。本文梳理了欧美国家近年来在碳价格问题方面的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将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ETS),其中碳价格必将是未来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碳价格问题的研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立足中国实际研究碳排放权的定价问题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建立以来的实践表明,为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上限产生价格并进行碳交易,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可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同时,碳价格的上涨能推动能源价格的上涨,促使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减少能源的使用。欧盟碳交易的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但是中国在发展自己的碳交易时,更应立足于实际。不难发现,欧盟排放配额EUA出现后,很快便由一种权利历经商品化而后金融化、乃至衍生化;另外,从外国学者研究碳价格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也能看出,碳排放权产品已经被当成一种新型的金融投资工具。而在中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市场运行和监管经验也远不如西方丰富,若盲目将排放权迅速金融化、衍生化,必然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不但背离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初衷,还会导致一系列经济金融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尚不具备发展碳金融的条件下,碳排放权应该首先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而不应过早过快地金融化。研究碳排放权的定价问题也应该侧重于商品定价这个层面上,一方面为排放权商品交易的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标的资产的定价问题,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成熟后顺利推出排放权的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定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碳价格带来的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
在中国实施碳交易机制后,碳排放权将具有市场价格,其价格信号功能使企业把碳排放成本作为其经营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将会具有生产要素、金融产品等多种属性;涉及碳减排带来的技术转变和项目投资决策,必将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新的问题:企业如何核算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并进行买卖,企业如何进行这种金融产品的投资决策,企业为进行碳减排而重新调整生产安排或引进新技术的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在低碳生产中的成本效益核算即碳成本的核算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国学者们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为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3.研究中国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制定
自2005年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的注册成功开始,中国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的碳排放权交易。截至本文完成时,中国CDM注册量已达1 817个⑥,占世界总注册数量3 863个⑦的近一半。中国CDM每年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占世界CDM产生减排量64.01%⑧,虽然我国是最大的CER供应国,但CER的定价权却控制在欧美买家手里,出口价格往往只有几欧元,远低于欧盟市场中的同类同质产品EUA,从而使得温室气体减排量这一国家资源⑨被廉价出口,以至国家利益受损。因此,获得国际碳排放权产品的定价权、维护正当合理的国家利益是我国作为碳排放权最大供应方的迫切需要。对此,必须首先研究和制定出一套自己的定价方法和理论、为出口的CER定价,这是掌握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而如何制定适合中国的CER定价机制,应该是我国学者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为1260亿美元,而EU ETS交易量为919亿美元。数据来自Capoor,K.,Ambrosi,P,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 2009[R].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May 2009。
②具体信息见MIT Joint Program网站,http://globalchange.mit.edu/igsm/eppa.html。
③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
④详细信息见英文维基百科,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European_Union_Emission _ Trading _ Scheme # Banking_and_borrowing。
⑤笔者认为,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产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一旦京都议定书的谈判破裂,中国应该独立地运行自己的排放交易体系。
⑥信息来源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站,网址http://cdm.ccchina.gov.cn/web/item_new.asp?ColumnId=62。
⑦数据来源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站http://cdm.ccchina.gov.cn/web/item_num_prov_1.asp?attach_jz=2&TempColumnName=CDM%CF%EE%C4%BF%CA%FD%BE%DD%BF%E2+%2D%3E+%CD%B3%BC%C6%CD%BC%B1%ED.
⑧数据来源于EB网站,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RegisteredProjByRegionPieChart.html。
⑨数据来源于EB网站,http://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AmountOfReductRegisteredProjPieChart.html。
标签:碳交易论文; 碳排放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预测模型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价格发现论文; 成本预测论文; 欧美国家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