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角斗中国核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电论文,中国论文,巨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电力紧张带来的"拉闸限电"几乎遍及全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能源和电力短缺。现在,中国现有的电力结构将面临大的调整,加快核电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将在中国未来电力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核电投资将超过400亿美元。即使新建核电站的平均国产化率能够达到60%,留给国外设备与技术提供商的商业合同仍将高达160亿美元。备受关注的中国核电市场,也更为清晰地走入跨国能源巨头的视野。美国核能问题专家埃德温·利曼说:"西方核供应商把中国看作他们重新崛起的最大希望之一"。
15年的诱惑
从全球范围看,发展核电是大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法国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7%,比利时达50%,整个欧盟为35%,日本为34%,美国为20%。然而,我国核电发电量所占比例不足2%。我国核燃料资源既有保证,又有潜力,发展核电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目前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站共有: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6家核电站11台机组,拥有850万千瓦核电容量。但中国计划中的核电站远不止11个发电机组。根据我国核电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亿至10亿千瓦。按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规划设想,届时核电的装机容量要达到总装机容量的4%,即3600万千瓦至4000万千瓦。按照这个要求,在今后15年内,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新增3000万千瓦,即比现在增加300%以上。这个规划意味着,从今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批准建设2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中国这块核电大蛋糕无疑充满诱人的香味。"今后10年里,中国是最有可能在核能方面有飞速发展的国家。"美国核能研究所负责监管核电站开发工作的罗恩西纳德评价说。
对此,法国阿莱瓦集团总裁罗薇中表示,在当前中国电力市场需求旺盛和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法国企业看好这里前景广阔的核电市场。据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莱瓦集团开始通过其子公司法玛通为大亚湾核电站建造了两台百万千瓦机组。1995年在进行岭澳核电站建设的时候,中法双方开始了范围更广的核岛设计技术转让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核工业企业,法国阿莱瓦集团2004年营业额达到111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35%;实现利润达4.28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10%。业内人士认为,阿莱瓦集团去年业绩突出主要得益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旺盛。该集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建有约440家核电站,其2/3的经营收入来自国际市场。据罗薇中介绍,法国阿莱瓦集团参与了我国多座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并且制定了专门针对我国的技术转让计划,集团在我国的雇员超过3500人。她还掷下豪言,阿莱瓦集团准备在中国再建9个合资公司,业务包括核电的生产和传输等。
阿莱瓦集团去年11月把集团中国区总部设在了北京,罗薇中表示这充分表明了阿莱瓦集团在中国的战略目标。
角斗已经开始
由于目前中国在核电站建设和管理方面相对落后,在大型核电机组(如百万千瓦级)设计上与国际一流水平尚有差距,设备制造上更是如此,所以内地积极发展核电为外国核能公司提供了巨大商机。在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两个核电站共四个反应堆(2×2)的初始招标中,俄罗斯核电建设出口股份公司、美国西屋公司以及法国阿莱瓦集团从十多家世界核电巨头参与的竞标中拔得头筹。这标志着,世界主要的核电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重量级"交锋已经正式拉开序幕,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自广东阳江核电站和浙江三门核电站去年9月联合进行全球招标以来,这笔总额约1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核电合同就牵动着国际核电巨头的"胃口"。负责安排此次招标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这场招标正根据"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进行。深知此原则的罗薇中强调:"我们要与中国分享技术,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我们法国企业和中国要发展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核能"。
在阿莱瓦集团中国新建项目主管陈亚芹看来,法国核电文化的精髓在于核技术的"系列化"和"标准化"。她称,相比美国核电技术标准的"百花齐放",法国核电市场显得更加有序,技术标准主要控制在阿海珐集团手中,而统筹规划的权力也归拢于法国电力集团,这使得法国的核电技术更加成熟,运行经验丰富,向中国出口转让技术时的可操作性也更强。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世界上几乎一半核电厂使用的是西屋电气的技术。西屋电气中国首席代表刘信刚表示,美国作为民用核电技术的鼻祖,为世界核电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法国目前所称的"系列化"和"标准化",也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但刘信刚也坦言,自西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技术转让之后,法国是最好的一个弟子。
据介绍,目前美国和法国都已经掌握了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其中,法国阿莱瓦集团子公司法玛通核能公司所能提供的是单机容量170万千瓦核电站技术,由其牵头在芬兰建设的第一座第三代核电站(欧洲先进堆EPR)还未完工;美国西屋提供的是单机容量118万千瓦核电技术,它也曾和东芝、日立形成联合体,在日本建立了第一座第三代核电站,但采用的是ABW2沸水堆而不是压水堆。
在专业人士眼里,阿莱瓦在争夺中国核电市场的竞标中也占有先机。从1982年起,中法就开始了核能方面的合作,先后签署了八个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目前阿海珐业已协议获得了岭澳二、三期核电站的工程订单,大亚湾5、6号机组的合同也被其收入囊中。
西屋的变数
日前有消息透露,日本最大的重型机械生厂商三菱重工有意出巨资2000亿日元(约合17.8亿美元),从英国核能公司手中买下美国核电站制造商西屋电气。三菱重工的收购意向引起业界极大关注。
业界认为,三菱重工此举承载着巨大诉求,三菱重工如果最终并购成功,将为其进入中国核电市场开启一扇大门。因为收购对象美国西屋业已入围中国广东阳江、浙江三门两核电项目国际招标。近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改善,西屋电气竞争中国核电市场的砝码有所增加。7月,美国西屋电气与中国清华大学核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INET)宣布联合竞标,参与美国"下一代核电厂"(NGNP)原型堆的建造。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支持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提供修建核电站的50亿美元贷款。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王锦珍表示,日美企业发力竞争中国核电市场意义非同寻常,它表明,日美企业更加看中中国核电市场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而不再拘泥于固有观念。此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核电的最大增长点之际,三菱欲借收购西屋整合核电供应链,从而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目前,在西屋对广东阳江核电站和浙江三门核电站项目的竞标中,三菱是其盟友,西屋主要负责提供技术,而三菱重工则是主要设备提供商。
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赵振格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现在谈论三菱重工借壳入局为时尚早。实际上三菱重工的并购也面临激烈竞争。目前已有10~15个买家表示出收购兴趣,其中法国ARE-VA公司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成为三菱重工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次是能否入局。因为美国西屋也仅仅是中国广东阳江、浙江三门两核电项目国际招标入围企业,即使并购成功,也不意味着三菱重工就理所当然地入围。最后是能否胜出。法国企业竞争实力强劲,而且在中国核电市场介入很深。中国在建的11座核电站中,法国企业参与了7座;法企承诺提供最先进的第三代堆型。这些都是三菱重工和西屋电气望尘莫及的竞争优势。因此,三菱并购不应仅看作是针对广东阳江、浙江三门两核电项目的行为,应理解为跨国公司的企业重组。
王锦珍说,中国的能源短缺是一个长期性问题,中国的GDP单位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和美日的3倍、9倍和11倍,核能所占比重过低,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对核能技术有着长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