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让自身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当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识到这一点,在呈现数学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和认知基础,对教材进行理性思考、科学加工和缜密审视,力求创设简洁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例如:教学《买文具》(人民币的认识)时,创设淘气到文具店买文具的生活情境,买2枝铅笔该如何付费一元钱,笑笑买一个文具盒6元5角,又该如何付钱找钱,从新知学习到练习巩固,情境简洁有效,并贯穿始终。再如《认识直角》一课,创设角乐园的情境,学生到角乐园中活动,和角交朋友,参加角乐园的各种活动。又如《认识钟表》一课,创设小明的一天生活的时间安排,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以此展开对整时的认识。
在教学中情境的设计,可以作为贯穿课堂始终,也可以作为一个环节单独出现,但是一个有效的情境必须紧扣学生的实际认知,使之至始至终置身于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使学习情感被激发,内在求知动力被驱动,思维火花不断被点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二、积极组织有效的活动,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组织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做到既有效又有趣。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均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有趣的数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而对于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在预设、组织、总结、迁移等环节中,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关键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训练,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减法)时,出示情境主题图: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由此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36+23=,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分组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几种做法:①30+20=50,6+3=9,50+9=59②36+20=56,56+3=59③笔算。在这些方法中,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出一种简便、科学的方法。这样不但轻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拓展思维
大部分教学理论都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习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练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拓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在练习设计中应该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丰富的和挑战性的练习内容,关注练习的开放性,尽量避免指令性的成分,让学生在寻求解题途径中判断与尝试、猜想与验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和拓展。
例如:在教学《背土豆》(7的加减法)中,有一道练习:图中的小老鼠背着装有7个土豆的袋子,从袋子一角的破洞里漏掉了1个土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提出"原来有7个土豆,漏掉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列式是:7-1=6。那么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桃子可能会掉得越来越多,一共7个土豆,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掉了3个,4个……,还剩下多少个?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想提现问题,敢提问题,也会提有价值的问题。在学习的自信中养成一种勤思考,会学习的习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到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练习的设计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对生活、对题目的认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解决思路范围较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求更多的诸如此类的有效的练习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为只有在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时,他的思维才是活跃的、积极的、有价值的。
四、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当以良好的心态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从而友好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新。
除了在课堂上以热情、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心态对待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进行感悟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学生有错时,教师不应该过分批评指责,而应该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和时间,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面向、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积极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关注到教育和环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远影响。因此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便使得课堂教学功能整体性有效性能最大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1)
[2]王健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
[3]张祥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1(1)
论文作者:刘珊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土豆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