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求异思维“三借助”论文_邹温波

培养初中生数学求异思维“三借助”论文_邹温波

邹温波 浙江省莲都外国语学校 32300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极其关键的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求异思维在本质上来说,即多元性的发散思维,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对于初中数学来说,作为在设计教学情景时,要适合学生的学情,注重整合多元信息,设置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求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潜质得到发挥,如此一来,方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多元化、个性化。

一、借助逆向训练,培养求异思维

逆向思维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方法,其实逆向思维可以应用到我们数学教学中,并且作为主要环节来训练。这种训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训练学生拥有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的能力,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是通过一种名叫逆向设问法来实现的,包括“反向思考”、“逆向正解”等练习方式,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问题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余角、补角”的概念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展开理解:要是∠1+∠2=180°,那么∠1和∠2两个角互为补角;如果∠1与∠2互为补角,说明∠1+∠2=180°。如此一来,方可让学生真正理解“互为补角”的具体概念:1.要是∠1和∠2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不仅∠1是∠2的补角,与此同时∠2还是∠1的补角;2.要是两个角互为补角,则这个定义的规定范围是“两个角”,而不是一个角或三个角及其以上。因此,像“要是∠1+∠2+∠3=180°,则∠1,∠2与∠3一定是互为补角”、“∠1是补角”这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3.“互为补角”不是指两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是指两角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主实践,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习惯,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

二、借助诱导问题,培养求异思维

关于怎样有效启动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个问题,其重点是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诱导能力,教师不仅应该切实掌握教材的文本,更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设计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导向,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来进行思考以及探寻。为使得学生更加愿意积极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选择设置一些偏向悬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探求的兴趣,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使思维的启动受到阻滞,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当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归并总结,才能发现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意识的有效的落脚点,而且能够有助于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最终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勾股定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问学生几个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是否有关系?如果有,那么是什么关系?众多科学家已经证实了勾股定理的存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试图用书面语言来解释它,然后又用几何语言和公式来表达它。勾股定理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吗?你可以采用多少种方法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是存在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系列的问题,马上激发学生们探索的思维,尽管教师只是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没有更细致的描述、更充分的证明勾股定理,就成功地使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了新的认识,问题难度层层深入,一是引导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勾股定理,阐明其典型特征,并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加以验证。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就会促进学生建立更加完备的认知体系。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奠基。

三、借助多元信息,培养求异思维

相对于信息的多元化,事实上是对思维的外在表现的一种整合,其根本目的便是想要将学生引导着,站在各种视角基础上深层次的探索数学问题。利用横纵两向的对比,熟练掌握逻辑关系,从而达到个性化认知的效果。整理和归纳信息,能够将各项探索作为基础,找出相似的问题,总结归纳这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发现新事物,激发出新的思路。通常来说,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可是绝大多数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通过教材或者教学采用固定的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不同的视角和层次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打破固化思维的限制,如此一来才可以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备的数学体系。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课时,通过竞赛的方法设置给学生一组训练题,比较算得最快的:1.56.52-34.52,2.1012-2×101×1+1,3. 5×552-5×452。计算完成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成果进行展示,展示的时候不仅要出示计算结果,也要说明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但是却无法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所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会计算,但却说不清楚,教师将学生引导着整理解决思路与解题过程,是对学生的巨大挑战,这不仅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思维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将这个思维体系完整的进行呈现,对于训练学生思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产生思维活动的根源是能力驱动,当学生对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之后,方可在此基础上归纳整合,学生在活跃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怎样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此一来方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体系。

论文作者:邹温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培养初中生数学求异思维“三借助”论文_邹温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