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中的利润空间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润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时称钱为“泉”。“泉”乃河水之源,有源之水必是流通的,这寓意着“财”的本质是流通。“财”在流通中诞生,在流通中聚散,失去了流通的财富,犹如失去了源流的死水,必会于逐渐干涸之中断绝其应有的势能。财富的流通,无论是聚还是散都是于社会有益的。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再次或更合理的散;散才是目的,惟有高效、便捷的散,财富才能增殖,企业才能获利,消费者才能受益。这就是现代流通的利润源泉所在。
一、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流通(Distribution)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扩大再生产具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图1)。生产和消费就像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经济运行的两大支柱,而流通正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它能克服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发挥着促进生产、扩大就业和引导消费等多重作用。
图1 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城市,或者说对一个企业,只有流通活跃,经济才有活力,各种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发展经济也是如此,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而且要依靠流通业的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国内外经验表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流通型、贸易主导型国家。美国、日本在加入“GATT”(关贸总协定)之前就将其发展战略定位于“贸易立国,流通先行”;新加坡更是“流通立国,重商富国”的典型代表;我国香港之所以成为国际大都市,也不在于生产的规模,而在于流通业的高度发达,提高了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即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讲的“级差地租”。我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许多地区更是靠“商”富甲一方,如闻名全国的温州就是突出代表。流通不仅实现了直接将生产与消费联结起来,补偿其他要素资源,促进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功能,而且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行业,显示出它旺盛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贡献度高。传统经济学认为,流通业只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而现代经济学认为,流通业不仅自身在创造价值,同时也是生产价值实现的关键。根据国际经验数字统计,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般为40%-50%,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0%左右,发达国家达12%-15%,2000年我国批发业和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8.16%,名列各行业的前列,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就业率高。流通业由于点多面广,零星分散,门槛低,容易进入,成为社会产业的新生力量。据2000年统计,我国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就占就业总人数的27.5%,比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高5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流通产业的就业人数将越来越大。三是不可替代性。流通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它的职能是媒介商品交换,提供商业服务,这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职能。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服务和资本的流通将打破时空限制,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吸引外资的首要条件。(注:黄国雄.流通新论[J].商业时代,2003,1.)
二、流通力和流通效率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核心
流通力(Distribution Power)是指社会(企业)组织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它包括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服务功能和营销能力。(注:黄国雄.商业街的成功在于整体优势[J].中国商贸,2001,1.)马克思说,“只要产品生产变成商品生产,即为卖而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一切财富都要经过流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1.)“生产就‘以流通,以发达的流通为前提’”。(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一座城市拥有多少产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不仅取决于消费需求,同时也取决于流通规模、流通手段和流通速度,即流通力。流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市场的活力在于流通,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流通,流通是企业通向市场,实现商品价值的惟一途径。随着交换、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流通业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再生产成本,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流通力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有商则活、无商则衰”,城市历来都是“珍异所聚”、“商贾并辏”,没有发达的流通业根本就不成其为城市。因此,城市是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更是交换关系变化的结果,两者对于城市发展而言,缺一不可。一般而言,商品生产的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兴起,商品流通的发展则具体决定了城市在何处、以什么速度和规模兴起。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流通的效率(Distribution Efficiency)取决于资金周转速度和流通费用。(注:戢守峰.日本商品交易习惯的实证分析[M].东京:木马书馆成本社(日文版),2001.)我国企业的平均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为1.2次,1999年北京大中型商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年均为1.7次,与天津(1.8次)基本处于一个层次,低于上海(2.5次)。而同期,日本商业企业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5-18次,国际知名流通企业最高可达年均20次以上,美国大多数企业也都在10次以上。另有数字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约为20%,而发达国家只有10%。这10个百分点的距离也蕴藏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三、现代物流的经济学价值
传统产业经济学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成本优势来取得,而如今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己被广泛认为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作为以创造最大利润为终极目标的企业,追求的是产品成本最低,这时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由此产生了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和全球性采购。全球性采购必然是进行全球性大配套,这就意味着企业供应半径拉长,仓储时间和流通加工时间延长等。其结果,增加企业的利润不仅要降低产品物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应降低物流管理过程产生的费用。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的重要性变小了。这种变化使企业更加重视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的应用。数据显示,直接的生产成本在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只占10%,而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40%;从加工的时间上看,加工和制造时间只占总时间的10%,而物流时间则几乎占90%。降低10%的生产成本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10%的物流成本则可减少4%的总成本。
海尔集团通过实施物流重组,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空调事业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现代物流中心,库管人员从原来的389名减少到49名,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1200万元。广州市商业储运公司与全国130多个城市的储运企业结成运输中转网络,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日平均商品储存量超过10万吨,商品运输和配送量超过100万吨,不但使企业自身效益大增,而且为客户和社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源占用。
据世界银行分析,发达国家物流总成本一般相当于GDP的10%左右,美国低于10%,而中国估计约为16.7%(国内专家普遍认可的数字是20%左右)(注:戴定一,贺登才.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建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6.)如果我国能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力争“十五”期间使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为15%,每年将为全社会直接节约物流成本2400多亿元,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沈阳为例,沈阳市规模以上企业年生产总值一般为1500亿元左右,按物流管理产生费用占总产值20%计算,那么沈阳市企业每年物流过程要占近300亿元费用,沈阳市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物流管理费用,就等于节省了3亿元。(注:Uishoufeng.The Logistics to Inaugurate the Center City Economic New Increment[C].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2002,10.)另据统计,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我国商业流通环节的库存平均周期为1.5个月,其中零售环节为2个月,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库存平均周期为5天;非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库存平均周期是4天。海尔集团原材料原来一年的库存成本为15亿元,经过一年的物流整合,降至7亿元,库存时间由原来的30天降至10-12天,使企业每年仅节省产品储存费用一项就上亿元。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利润源”。
四、结论
微观经济学创始人、被誉为“战后繁荣之父”的凯恩斯指出:“拉动经济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来创造有效需求。”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7年7月)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都验证了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但笔者认为,该理论大获成功的背后是流通这一要素在发挥作用。增加投入意味着资本特别是跨国资本的移动,离不开资金流和信息流,而扩大内需则要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刺激消费来实现,这又与商流和物流密切相关。
随着竞争的加剧,优势行业、企业除了要在技术、服务和品牌效应上继续争取优势外,还必须在现代流通领域内创造新优势,向流通过程要利润。专家预测,在我国10万亿元的国民总产值中,数万亿元的工农业产品最终都要进入流通领域,因此市场空间是相当巨大的,是永不枯竭的效益之泉。尽管流通并非一马平川的坦途,但流通永远是财富聚散的路径,“利润”在流通中产生并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