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孙与中西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张东孙与中西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张东荪与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论文,研讨会论文,哲学论文,张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东荪(1886—1973)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本世纪20年代后,他积极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参加过各种思想论战,著述宏富,为繁荣中国近代哲学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半世纪,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学术界虽然肯定了张东荪是“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专列条目作了介绍,海内外不时也有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论文出现,但这些零星的研究与张东荪曾有过的影响和地位是不相称的。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工作的进展,不少学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张东荪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不该遗忘和忽视的一环。

为推进张东荪哲学思想的研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1998年12月20—22日,“张东荪与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在澳门举行。研讨会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来自澳门、香港、台湾和祖国大陆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张东荪的亲属也参加了会议。

1.学者们对张东荪各方面的哲学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发掘、整理和评述,包括“泛架构主义”宇宙观、多元认识论、伦理观、价值哲学、“主智的”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哲学观、逻辑观、文化观等。这些整理评述,力求客观、平实,在评价上摆脱以往的简单化做法,并与中国哲学的现代探求结合起来,以凸现张东荪哲学思想的价值。

有学者分析了张东荪对于认识主体性的探索,指出张东荪探索中包含积极的成果:认识过程也是主体的选择过程;认识不是静的外观,而是动的体验,是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认识过程也是一种解释评价过程。同时,张东荪的认识理论中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他对于认识主体性的探索是不彻底的,带有不可知论的色彩,有些观点常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他在强调认识不是对客体的简单写照、翻译、照像、临摹的同时,否定了认识应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一根本特性;多元认识论中的“多元”只能作相对的理解,如果从绝对意义上去理解“多元”就会出现问题;他的真理观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真理观。

对于张东荪的泛架构主义宇宙观,有学者指出:它具有二重性质,既非纯粹的唯心主义,亦非绝对的唯物主义,而是二者兼而有之,是唯物与唯心的矛盾混合体。就其认为宇宙的本质只是空泛的架构,否认宇宙的本质是物质,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而言,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在主张宇宙的架构是空泛的同时,又承认架构是客观的,具体事物是客观的。泛架构主义宇宙观还包含有辩证法思想,包括事物互相联系、层次等思想。

2.张东荪哲学思想的渊源、变化历程。张东荪哲学思想来源非常丰富,弄清楚张东荪哲学思想的来源,是把握和理解张东荪哲学思想的重要环节。专家普遍认为,张东荪哲学既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但更多地是受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影响。有的学者探讨了张东荪的早期哲学理念及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有学者进一步指出,1937年前后,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开始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讨论认识问题,着重探讨知识的社会性和集合性,不仅说明知识的形成和性质,而且重点讨论知识的文化制限问题,形成了文化主义的知识论。大致说来,张东荪前期以多元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受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较大;他的文化主义知识论的思想,一方面是前期若干哲学观点的继承和发挥,另一方面则是受西方知识社会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影响的结果。

关于张东荪与唯物史观,有学者认为,张东荪对唯物史观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在本世纪20、30年代,张东荪对当时人们谈论的唯物史观并不赞同,且诘难甚多,而进入40年代,他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唯物史观的某些观点,也表述了一些不同意见。专家们同时指出,对类似的问题,还可联系中国近代哲学的人物展开研究,这对于促进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对话、互动极具借鉴意义。学者还就张东荪与康德、新康德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于张东荪与西方哲学,学者们指出,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张东荪有显著的特色,其一他特别注意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其二,他在整个介绍和引进的过程中,并非全盘地端来,而是投身于其中,认真地作了分析、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既有学习、接受,又有批评、疑问;既有肯定、赞扬;也有否定、扬弃;他并不高傲地一概拒绝,也不盲目地拜倒于西方大师的面前。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他对真理有切实感,他要说自己的话。

对于张东荪从多元认识论向知识社会学思考方向的转变,有学者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形而上学态度的改变,他在知识社会学探究中,不但接上了孟汉(Karl Mannheim)的思想脉络和框架, 事实上又原创地做了较全面的发展。《知识与文化》与《思想与社会》两书就是其最为显著的贡献。

3.张东荪哲学的成就,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针对过去对张东荪哲学的简单化评价,专家们认为,张东荪哲学涉及了哲学的主要领域,并形成了“自成系统底哲学”,无疑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但如何准确、客观地给张东荪哲学定位,如何在与同时代重要哲学家的比较中,把握张东荪哲学的独特贡献,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有学者具体指出了张东荪对中国哲学的贡献,认为从大的方面说,有三项贡献:(a)在20世纪的中国, 张东荪第一个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b)在中国哲学史上, 张东荪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本世纪)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以知识论居先为方法”的全新的方法论;(c)在20世纪的中国, 张东荪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水准,提升到可与西方大师平等地、建设性对话的新高度、新境界。

有的学者认为,张东荪研究了当时西方价值哲学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西洋价值哲学”,并就价值的本质、价值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还出版了《价值哲学》专著。可以说,张东荪是中国最早研究价值问题的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今天探讨价值问题仍有启示意义。

张东荪的亲属对学术界聚会探讨张东荪的思想,深感欣慰和自豪。与会专家还就张东荪论著的整理出版、如何进一步推进张东荪思想研究,发表了意见。相信通过两岸四地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张东荪的思想形象会日渐清晰起来,他的思想也一定会给致力于哲学创造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标签:;  ;  ;  ;  

“张东孙与中西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