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工作中的缺陷_机构改革论文

体制改革工作中的缺陷_机构改革论文

机构改革工作中的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构改革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构改革调整了机构,减少了冗员,理顺了关系,重新界定了党政部门的职能,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推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机构改革工作并非尽善尽美。

对转变政府职能研究不够。这次机构改革,关键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然而在机构改革工作中,对转变政府职能却研究得不够,而把主要精力、多数时间用在了研究设什么机构上。先决定设什么机构,后给机构配置职能,这是本末倒置。应该首先开展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讨论,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广泛讨论,研究政府如何从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转变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功能是什么,职责是什么,行为是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哪些职能需要保留或强化,哪些职能需要取消或弱化,哪些职能需要增加或重配,哪些职能需要下放或转移,保留的职能保留多长时间,弱化的职能弱化到什么程度,强化的职能采取什么措施强化,下放、转移的职能下放给谁,转移给谁,这些问题都要研究得具体,统一思想,从而科学地构建出转变后的政府职能。根据重新构建的政府职能,确定应该设什么机构,不该设什么机构,哪些机构该加强,哪些机构该撤、并、转。然后再将政府职能分解,配置到各个职能机构上。由于这些工作有些欠缺,必然出现该取消、下放、转移的职能,取消不了、下放不了、转移不了;该弱化的职能弱化不了;该宏观、间接管理的职能,有的仍然按微观或直接管理配置。

一些机构设置上有些不顺。由于转变政府职能研究的不够,也影响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一是机构设置数量上头规定的太死,缺少灵活性,死的数量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科学,不一定合理。机构限额应有一个上下浮动幅度,给下级一点灵活机动权,但人员编制不能增加。由于机构数量的限制,出现了该设的机构设不了,只好改为事业单位,或者把“大机构”改为“小机构”,而小机构行使“大职权”。二是有的机构设置受条条干预较大,不该设的机构也得设,怕影响上下级关系。有的为了应付条条,采取“设虚不设实”或“多戴帽子”的办法。即设机构称谓,不配机构人马,或者给一个机构戴两个、三个“帽子”。三是不该设的机构也要设,仍有因人设事的现象。由于机构数不够,便采取“小机构”配备“大领导”的办法。四是该合并机构不愿合并,由于机构有限额,只好明合暗不合,对外合对内不合。表面上两个机构合并,实际仍然两个机构分头干工作。五是政府部门内设机构设的太多,职责分得过细,甚至一个人、两个人也要设一个机构,体现不了精简机构的精神。六是有的机构规格不明确。如某机构设在另一个某机构中,某机构为什么规格,不明确。

人员编制不甚合理。一是编制定额由上头直接下达,难免有脱离实际,不甚合理,不甚准确的现象。确定人员编制应该首先自下而上的运筹,尔后再自上而下的下达,会趋于合理,趋于准确。二是确定部门编制员额,往往以原编制员额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实际考虑不够。有的部门职能较少,原人员编制较多,该减编的减不下去;社会管理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增编的又增不上去。三是缩编减员,只减少一般干部编,不减少领导干部限额,配备领导职数普遍偏高。有的县级市配备了十几名市长、副市长,有些部门十几个人、甚至七、八个人的编制员额,竟配备三、四名领导干部,还有的部门配备四、五名领导干部,有的部门科长以上领导干部占编制总额的二分之一。四是观念上转变的不够,在人员编制配备上,重经济管理部门,轻社会管理部门。

财政支出减少的不多。机构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通过精简机构,缩编减员,压缩财政开支。可是机构改革的结果,机关的机构减少了,人员减少了,财政支出究竟减少了多少,难以说清楚,起码可以说财政支出减少的不多。

机关机构减少了,但撤销的只是个别部门,一是成建制地转为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没变,原财政拨款的还是财政拨款。二是大机构改为小机构,大领导改不了小领导,财政照样出钱;

一部分成建制转为事业单位的人员没减少,所以这部分人员的财政开支没减少;

分流出机关人员中,走出机关办实体的人员和辞职人员只是个别的,绝大多数是办理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由于优惠的分流政策,辞职人员要拿一笔辞职费;走出机关办实体人员要享受一定的经济优惠待遇;办理提前退休人员有的享受提职待遇,要晋升工资,有的享受长一至两级职务工资和一至两级级别工资的优惠政策,每提前办理退休一年还要发给1000元以上补助费。这部分人员比正常退休人员的工资,每人每月财政平均要多支出几十元,再加上补助费,财政支出的更多;离岗休息人员和在岗人员一样待遇。从这一部分分流人员来看,财政支出是增加了。

从离岗休息和办理提前退休人员中,普遍是用年龄线卡的。这部分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同志,他们的工资、待遇高,对机关工作不做贡献了,但照样开支,即或财政支出没增加,实际上相对的看,财政对这部分人开支是增加了;

离岗休息和办理提前退休人员,绝大部分是领导干部,这部分人倒出来的领导岗位,要年轻的同志补充上来,他们职务提升了,工资要晋升上来,岗位津贴要提上来,对这部分人,财政支出是增加了;

机关人员减少了,但领导职数普通超配,所以领导职数实际没减少,再加上一些部门规格低,而领导级别高配,部门内设机构又多,领导职数实际没减少,所以财政对这部人支出有增无减;

如上所述,机构改革的结果,财政支出究竟减少还是增加了,减少了减少多少,增加了增加多少,此事无法调查清楚,故而也难以说明白,但可以肯定的说财政支出减少的不多。据说一些县(市)区一次花费了几十万元,甚至近百万元的代价,达到了人员减少的目的。

以上是机构改革工作中的瑕,值得正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甄完善,机构改革的深化,对这些瑕应进一步调整,进一步完善。

标签:;  ;  

体制改革工作中的缺陷_机构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