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156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78例。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患者的安全隐患,比较两组精神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148例出现安全问题,其中外出潜逃50例(33.78%)、自伤自杀44例(29.73%)、坠床30例(20.27%)、跌倒24例(16.22%);两组护理后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均有大幅下降(P<0.01),但综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隐患;护理
引言
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导致此病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社会因素以及遗传因素都会导致此病的出现,此病的发生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一些具体的防范策略,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出院并且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56例精神疾病患者位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存在着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均为首次接受精神疾病治疗的患者,并且对于自身的疾病拥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较为严重的智力和意识方面的障碍者;身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妊娠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综合护理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23~68岁,平均(45.11±1.32)岁。常规护理组:男37例,女41例;年龄24~67岁,平均(45.02±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根据患者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调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综合护理组:(1)护理安全小组的建立。以护士长为小组组长,以精神科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对本院以往护理工作中已存在或者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将其有效落实。(2)外出潜逃问题的防范。加强对精神科的设施管理,加固隔离段的安全门以及病房门窗,防止患者外出潜逃。同时为了保证患者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需要对患者进行24h的隐形监控,防患于未然。(3)自伤自杀问题的防范。结合患者的病情,适量增加药物的剂量,当患者出现了发病征兆之后,及时为患者服用药物,帮助患者保持镇静。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言语和行动上的鼓励,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防止产生自伤、自杀的倾向。比如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等方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自伤自杀的概率。(4)坠床跌倒问题的防范。降低床位的高度,还可以帮助患者专门设计活动区域地板铺设的样式,从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1.3指标评价
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出现的安全隐患类型;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的改善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方面进行评分,其中焦虑量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而抑郁量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患者评分越低,越表明患者的精神问题得到显著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安全隐患的类型
156例患者中,有148例患者受到了安全隐患问题的影响,其中外出潜逃50例(33.78%)、自伤自杀44例(29.73%)、坠床30例(20.27%)、跌倒24例(16.22%)。
2.2焦虑量表评分
综合护理组:护理前为(56.88±4.12)分,护理后为(25.15±2.06)分;常规护理组:护理前为(56.45±4.39)分,护理后为(36.47±3.69)分。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但综合护理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P<0.01)。
2.3抑郁量表评分
综合护理组:护理前为(52.15±4.03)分,护理后为(22.66±2.08)分;常规护理组:护理前为(52.23±4.01)分,护理后为(33.19±3.22)分。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但综合护理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P<0.01)。
3讨论
安全隐患分析:①患者因素: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疾病所具有的特殊性,会导致其在行为上、思想上、感知上以及情感上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狂躁伤人、绝食、逃跑、自杀和伤人、被害妄想等,一件小事便会让其发生冲动现象,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②家属因素: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表现得期望值过高,认为目前的医疗水平能够治愈精神病,对精神病的预后了解不充分,特别是新发病的患者家属,期望值更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也增加了护理的风险。③医院因素:医院要加强对精神科设施的投入,特别是门窗,一定要牢固,减少因患者的破坏出现的逃跑隐患。另外要合理设置卫生间,台阶要合理,地面要防滑,减少摔伤事件的发生。卫生间的窗户也要加固,防止患者逃跑。④护士因素:个别护理人员不喜欢精神科工作,工作不认真负责。护理人员少,护理劳动强度大,有的护理人员不钻研业务,新技术、新知识没有更新,业务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防范措施:⑴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有清楚地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让患者家属树立合理的治疗期望值,减少护理安全隐患。⑵提高护理意识,转变护理观念:①医院可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到先进医院进行学习等活动,从而实现对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②还可通过对先进事迹报告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信念得到有效的强化。③对护患关系讨论活动予以组织,与实际的护理工作相结合,展开护理人员思想道德的培训教育工作,使换位思考能力得到加强,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④对护士绩效的考核机制予以合理建立并逐步健全,开展评比活动,将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质量、病患的满意度等作为评判依据,最后依据考核结果对护士开展先进评比,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⑶加强设施管理: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按时对病房的窗、门、锁等设施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必须每周定期对存储的抢救药品进行核对,保证在突发意外发生时有足够的药品供应。
总之,相较于其他科室,精神科对患者护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协助医疗,还要防范患者外出潜逃、自伤自杀、坠床、跌倒等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及其其他人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问题的改善过程中,需要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总之,经过本次护理干预笔者认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凤,骆立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浙江医学,2016,38(12):1031-1032.
[2]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3]梅京斌.关于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5,5(1):191-191.
论文作者:顾易为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精神科论文; 常规论文; 焦虑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