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书院文化 造就新时代教育
黄树生
【关键词】 书院文化;立德树人;自由学问
锦绣江南,是吴文化的核心发祥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春秋时期,擅长文学的“孔门十哲”之一言偃(公元前506 ~前443)在如今江苏省无锡市北部的定山东麓设馆授学,阐扬孔子儒家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从此江南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盛赞。几千年来,“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书院是我国古代最具特色的研学机构,集教育与研究于一身,对培养人才有独到之处。明代是江苏书院教育办得最有生气的时代,至清代号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常州府书院达到鼎盛期,数量达江苏书院的18.62%,苏州府更是封建时代教育科举的领跑者。
从目前的监督工作情况看,人大监督活动的主体通常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被视察单位的人员组成,广大群众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公民是社会的构成主体,通过人大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应当成为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主观上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客观上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等因素制约,公民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尚有诸多障碍。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创造条件,多方位吸引公民参与。
东林书院是历史上知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 年),积极传播程朱理学,弘扬儒学国粹。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在正式废除科举制前三年多,无锡和金匮两县官府共同出资在此创办了“东林小学堂”,成为常州府地区上第一所公办的新学,即今天的无锡市东林小学。苏州第一中学校前身是创办于清嘉庆十年(1805 年)的正谊书院,旨在以教育“培养士气,正人心”,清道光十二年(1832 年),御赐“正谊明道”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正谊书院基础上创办苏州第一所公立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倡导西学,名闻天下。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沐春秋古韵,承毗陵雄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发展进程中,解放思想,成立了具有个性特色的上善书院,用书院制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程体验,润泽儿童心灵。
上述三所学校,在传统的书院教育文化中积极地汲取营养,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和教学建议,发掘校本教育资源,开展整合研究,将书院的教育思想融入当代学校课程之中,教育研究成果精彩丰硕,可圈可点,其课程地图和实施策略无疑可资同行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
环境赋能,动量存在于场之中。2018 年,东林小学在研究东林书院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申报并被立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他们将理论与课例相结合,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素养表现型教学”改革,积累了一批有创新价值的课例和案例。苏州第一中学校与时俱进,建设江苏省中小学吴文化课程基地,在古色古香的校园中,STEM 课程实践基地科技感十足,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谐画面,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推进第二课堂实践。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针对当前学校文化缺失和教育碎片化的现象,创办上善书院,以课程现场的多样性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在校园内绘制了上善物型场景学习地图,建构主题教育文化,打造特色空间,利用场力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涵育中华道德与多元文化并进的精神力量。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排除那些混杂其中的,很像排卵期出血的其他疾病,然后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是排卵期出血。
在学校开放场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开放。学校可以选择有经验的社会组织,通过合作、冠名、捐赠、投资等形式参与学校场馆开放,共建学校体育俱乐部,发挥其管理优势,为广大普通学生提供优质、低价的体育服务。
二、立德树人,做有根教育
教育是价值引导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书院教育“德业并重,以德为先”,注重道德与学问并进,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东林小学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在“质朴”校训的引导下,利用东林书院和东林校友的资源,在学校里建造了校史馆和长廊,组织学生开展寻根研学活动。他们以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开展“家国情怀”四大德育实践活动,序列化地设计了五大主题活动,指导小学生体悟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从小增益温情的乡愁意识。苏州第一中学校以德育为首,引领教育全局,借景校园中的“吴中第一藤”,开展丰富多彩的“紫藤文化艺术节”,涵盖摄影比赛、文学创作和诗歌朗诵,举办“紫藤雅集”书画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历史人文内涵和美育素养。武进区实验小学探索场域式的新书院学习,开辟了孔子、孟子和季子书屋,建设开放互动的六艺馆和学习工坊,组织考察古代春秋淹城遗址,开展吴文化田野学习。
三、自由学问,促对话共生
书院会讲继承濂洛关闽清议传统,“论学,与世为体”。书院文化兼容并蓄,不同学派的学者自由讲学,展开学术争鸣。自由学习,启发思维,互相交流,解决疑难,正是书院精神的核心所在。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群)不完美的人一起追求完美的过程。东林小学和武进区实验小学寻求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参考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根据学校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生活,确立丰富多样的学习主题,开发童趣的微课程群,引导学习共同体建设,让学生在新书院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像学者一样开坛讲学,自由地研讨,像科学家一样实验探究,自信地发表见解和成果,在分享与交流中学会学习,历练关键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深化思想。东林书院文化的继承者,上善书院课程的创享者,在交往和对话中共同成长,体验知识的厚度、生命的深度与理想的高度,体会教育人生的智慧。苏州第一中学校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区别对待,通过社团、小组式合作、拓展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发展特长,往上衔接大学先修内容,横向发展思维广度,勇于多种尝试。
四、创享课程,育核心素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小学老礼堂中高悬的楹联,如今依然是学校开放办学的核心理念。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建议,东林小学塑造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阳光人格,开发了一系列有意义、有情趣、有温度的德育实践课程,培养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苏州第一中学校依托高校资源和技术优势,在课程模式、自主学习上进行实践探索,努力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除了一贯开设的三十余门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之外,对于不同兴趣天赋、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自主学习特需课程”探索,培育关键能力,让每个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上善书院的课程建设中,坚持知识与素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聚合、现代与经典相承合、传承与创新相凝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学习领域学校课程体系,努力满足儿童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国的百年名校大都始于书院,是主动学习的殿堂,也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伊甸园!教育在于激励和唤醒,希望在于创新和发展。这三所江南名校,坚守教育信仰,坚定课程改革,坚持质量主题,以书院教育拓展学习方式,以书院文化滋养学校精神,以书院活动彰显师生风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高品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66-0063-03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书院文化论文; 立德树人论文; 自由学问论文;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