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机制研究_服务外包产业论文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生发展机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服务业论文,发生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6)4-0032-06

服务是指以活劳动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并取得报酬的生产活动,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特性。服务业是指为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它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进行产业革命以前,服务业大体分为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和少量的文教卫生事业等,产业革命之后服务业主要分为生活类或消费类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类。服务贸易是指不同服务产品生产者间服务产品的交换,当这种服务产品的交换发生于一国国境之内时就形成国内服务贸易,而当这种交换发生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时就是国际服务贸易。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生与发展

1.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起源

人类社会历史上早期的服务贸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的初期,当时的服务贸易主要以生活性服务产品为主,而且贸易也多发生于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性服务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世界航运事业的兴起和新大陆的发现,到17世纪,欧洲殖民统治者为了开发新大陆的需要,向美洲大量输出劳动力,形成了以劳务输出与输入为主的国际性服务贸易,所以在18世纪以前,狭义的劳务输出与输入是国际服务交换的主要内容。

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与当时的纺织业、采矿业、冶炼业等主导产业同步发展的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其基础部门是金融业部门和运输业部门。到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时期,伴随世界商品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业分工的深化,服务业成为游离于生产制造业以外的独立产业,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关系却更加紧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服务业市场逐步从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与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平行的世界服务市场,为商品市场提供运输、咨询、会计等专业化服务,为世界金融市场提供金融保险、通信等服务,为世界技术市场提供科技开发、软件设计、工程承包和信息服务。从而世界服务业市场成为构成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为世界商品、金融、技术市场提供服务支撑的重要部门。

2.服务业内涵与外延变化的历史演进

通常情况下,政府文件和学界对人类经济活动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三次产业分类法,二是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类法(见表1)。其中第一种分类法思想源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A.费希尔,按他的提法第一产业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的部门,因此农业当然是第一产业的主要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因此制造业应是第二产业的主要部门。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称为第三产业,即对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剩余法”或“排除法”,但第三产业中的主要部门应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部门。可以发现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分类是按照不同产业发展的依赖关系来进行的,即高级的第二产业发展依赖于低一级的第一产业发展,更高一级的第三产业发展又要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类法与三次产业分类法有较明显的区别,农业是指生产和提供农产业的产业,从外延上说比第一产业的范围要小得多,制造业是指生产和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产业部门总和,从外延上说也比第二产业范围要小得多,服务业是指生产和提供服务产品的产业部门总和①。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一划分方法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表1 三次产业分类法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分类法的比较

产业部门间经济结

分类方法 划分标准

相互关系

构内涵

三次产业分类 对原材料加工

由高级向低级

应用于国内经

法程度

的单向依赖 济

农业、制造业、是否生产提供

产业部门间的

应用于国内和

服务业分类法 对应的产品 相互依赖

国际经济

资料来源:根据产业分类特征整理。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经济结构内涵多应用于国内经济,便于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分析三次产业间的单向依赖关系。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分类的经济结构内涵则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为第三产业中只有部分产品可以出口到国际市场,而服务业产品可以同时出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

3.服务业不同分类的经济内涵

因为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包括商品和服务两个部分,如何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分类成为困扰经济学界的难题。1975年,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根据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对商品和服务产业进行了分类。他们认为一个除去公共服务的经济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共有三种(见图1),一是消费者最终服务,即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满足其最终需求的服务;二是生产者中间服务,即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或其他服务的中间服务;三是分配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和销售商品而购买的服务。在上述的服务分类中,消费者最终服务是服务业的最基础、最原始部门,它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消费的需求程度。生产者中间服务则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分工程度。严格意义上说,分配服务不是一个独立的服务领域,因为可以将其中消费者获得商品和生产者提供商品的服务分别划归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范畴,所以可以认为,将服务业分为消费类和生产性服务业两大类具有一定的科学含义。生产性服务主要包括与提高交易效率、节省社会交易费用有关的金融、保险、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物流等行业和与知识生产、传播等相关的如研发、设计、技术与工程服务等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交易活动的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从而推翻了“鲍莫尔病”假设②,另一方面可以将现代社会中日益专业化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增加迅速地导入到物质生产过程之中,增加生产过程的迂回性和专业化程度,以增加产出的价值。

图1 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图

促进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物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见图2)。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服务业脱离制造业成为独立产业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服务业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并使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市场。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服务业的主要形式以低级的消费类服务为主,与商品贸易相比较,服务贸易无论是在国内、区域还是国际上都无法与商品贸易相提并论。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费档次不断提升,人类对服务消费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服务业从原来的农业和工业中逐步分离出来,实现服务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到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方式成熟时期,服务业的第二大领域——生产类服务业迅速发展,在服务业内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类服务业部门,其地位超过消费类服务业,居服务业的主导和支配位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三次科技革命在对产品生产、运输、分配过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使服务贸易跟随商品贸易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形成了服务业的国际贸易。科技革命使原来以为产品界限的产业间生产分工转化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产业内生产分工,使民族产业体系解体,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全球性,其直接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企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提升、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而其派生结果是生产者上下游之间生产联系更加密切和频繁,对连接各生产者之间的生产类服务的依赖性和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由国内走向国际市场。所以生产力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逻辑路径是生产力发展促进商品生产分工深化、商品贸易走向国际化和服务业独立于制造业,然后是服务业随着商品贸易的国际化而进入国际市场。

次之,不同经济体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服务业分工中的地位和服务业竞争力。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在实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居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处于国际商品生产分工的核心地位,同样其服务业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当时英国的航运业、保险业、金融业等与其工业制造业一样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19世纪末期以电力、机械、汽车等为主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国的完成,美国的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水平全面超过英国,成为第二代“世界制造中心”的代表国,美国不仅主宰了国际商品生产与分工的秩序,而且也掌控着国际服务商品生产与贸易全局。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电信技术、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从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来说,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物质产品生产能力上,也体现在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上。如在生产力水平上,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东部到西部呈现递减的阶梯层次,与之相对应的是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生产力水平上的差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呈现递减的阶梯水平。

再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服务业的分工深度和国际贸易程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业自然经济条件下,消费性服务业强烈地依赖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存在,服务业部门多表现为“半农半服”的原始初级状态,服务贸易主要发生于局部的区域内部,服务内容也十分有限,仅限于传统的生活服务领域,国际间的服务贸易几乎没有。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逐步从农业和工业中分离出来,实现服务业的专业化经营,不仅使服务业内容不断丰富,而且成为支撑农业与工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产业部门。与此同时,区域内、国家内、国际间的服务贸易也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贸易内容不断丰富,贸易方式不断多样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国际范围内产业分工的深化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内涵的扩张

所谓产业分工是指不同经济部门生产产品的专门化和独立化过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早期,分工主要依据纯生理基础如性别、年龄等进行,称为“自然分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些劳动也逐渐专业化、独立化成为“专项劳动”,此时出现了以生产不同产品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但所有这些分工都是以产品为界限水平式分工,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同的资源结构和产品属性。而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分工由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的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商品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或环节;二是有多个经济体有能力在商品生产增值过程中提供价值增值生产;三是至少有一个经济体在生产过程中将其他经济体生产的成品作为中间投入品使用。垂直专业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部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或生产环节分工,是社会分工的高级阶段。垂直专业化分工使参与分工的不同经济体保持专业化生产的独立性,但也加深了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联系,这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要求服务业部门提供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以联系各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以保障垂直分工体系的效率和效益。可以认为,水平式分工促进了生活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独立化,而垂直分工则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从产品生产增值过程中独立和分化出来,成为贯穿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专业行业。

国际间、区域间的水平专业化分工的边界是产品或产业,所以在水平分工条件下形成的以消费类服务为主的服务产品与农产品、工业产品有较大的区别,不同产业部门的交换和贸易对象主要是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和生活类服务产品。而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所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等生产行业的分工边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阶段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完全融入产品价值增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产品生产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深化。与水平专业化分工相比较,由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边界发生了变化,即以生产要素参与分工,这样就为具有单一或复合要素优势的经济体提供参与分工的机遇,使经济体间的分工更具普遍意义,所以垂直分工很容易由国家内、区域内发展到国际间、区域间,其结果是出现了产品生产的“外包”(Outsource)——即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优势生产产品的部分部件和自主生产——将产品的核心部分由自己生产,而决定哪一部分生产外包或自主生产的关键是看不同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由于生产性服务已成为垂直分工条件下产品增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所以,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式生产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的方向。

图2 服务业发生发展机理图

3.现代科学技术降低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成本

传统的消费类服务业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步、不可以储存、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大了传统服务贸易的成本,成为阻碍和限制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在现代交通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发明之前,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生产性服务业生产过程外部化的成本高于收益,使生产性服务业只能依附于生产而存在,所以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劳务的输出与输入和技术产品的出口与进口,服务贸易要完全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存在。但在现代交通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产生以后,服务贸易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的虚拟的服务劳动可以固化于产品生产之中,改变了服务贸易的物理特征。如可以将教育教学方法、产品研发的设计思路、程序等固化于物理的光盘或磁盘上,使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同时发生,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服务与消费必须同时发生的产品属性。现代技术条件下,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交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会计和咨询服务业迅速成长,成为支撑现代产品生产部门发展的重要部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产生以后,服务产品可以通过虚拟的网络实现跨越国界交换,为服务贸易提供了手段和方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4.跨国公司经营业务“归核化”,使全球服务业呈现外包化

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决定了其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与利用优势资源,为其生产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能力。而跨国公司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的基本方法是依靠自身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去支配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优势,其主要手段是不断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和产业或产业链的转移。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一方面深化了国际间的垂直分工程度,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离,产生国际间的服务贸易;另一方面东道国的服务业部门也成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目标,如许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于东道国的旅游宾馆、金融保险、法律顾问、信息咨询、会计评估等行业,使东道国在国内就可以享受国际服务业产品。因为服务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方便于社会化、专业化生产,所以目前有许多公司为了专业生产自己具有比较或竞争优势的产品而将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司内部服务业进行外部化生产,如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将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资管理、广告设计等服务项目通过外包方式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完成,这也成为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也将成为促进国际化大生产的重要条件

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间,传统的消费性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长率。但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据了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贸易受到国际交易成本、各国贸易政策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其潜能没有充分发挥,随着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和各国促进服务贸易政策的实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生产性服务业是国际垂直分工的产物,但反过来也成为促进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因素。在以跨国公司为主要组织者的全球产业分工中,垂直专业化分工正普遍展开,而保障垂直专业化分工正常有序运营的正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将会促进全球生产体系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贸易将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2.跨国公司推动服务业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水平

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所推动的产业国际转移和调整中,制造业的国际间转移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向重化工业扩展和向产业下游环节的延伸,以及全球经济由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向大规模客服化(Mass Customization)的转变,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国际转移也逐步展开,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新热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测算,1990年到2002年间,全球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增长了2.03倍,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增长了1.46倍和3.81倍,而同期全球服务业FDI流入量增长了3.6倍,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增长了2.99倍和5.74倍,国际产业资本流入结构的变化也表明了服务业继制造业后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进入的新领域,正如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副标题所说:“转向服务业”。

服务业国际转移基本上分为三种方式:一是项目外包,即跨国企业将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类似于制造业项目外包中的贴牌生产或委托生产(OEM)。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以降低服务产品生产成本,扩大在东道国市场上的规模。三是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或区域发展战略,将与发展战略相关的服务项目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为其在东道国市场的生产和贸易服务。对于东道国来说,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第一种方式相当于制造业中的加工贸易,第二、三种方式则相当于FDI。

服务业资本的跨国转移一方面体现了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有的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综合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服务业生产分工的机遇,为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3.服务业的外包将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科学技术落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外部化成本高于内部集约化成本,所以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是将产品价值增值链全程完全控制于企业内部,以“自我完善”方式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增值过程。但随着国际范围内各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交通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外部化生产和贸易的交易成本迅速下降,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也由“自我完善”型向“资源外取”型转变。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制造业或制造环节的外包,即企业将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源从事产品核心部件的生产,而将其他部件生产和原料采购等环节全部外包给更具有优势的专业化企业进行,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继续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时,企业又将贯穿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性服务项目进行外包,这样可以使企业本身更专业化于自身的优势项目,同时也得到专业的生产性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将一些专业化水平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如市场调研、战略管理、广告策划、公共关系由原来企业内部经营全部外包。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又将服务外包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原来由企业内部经营的后台服务如工资发放、账单处理、数据结算、网络维护、物流等也外部化,使企业既成为生产性服务的购买者,又是各种生产性服务产品的发包者和项目管理者。这一服务业外包式生产是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同时也是促使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因素之一。

收稿日期:2006.04.05

注释:

①陈宪.服务业演进的历史与逻辑.解放日报,2005-03-06

②所谓“鲍莫尔病”假设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0年的一篇研究经济增长论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难以提高,正如同在表演艺术上,300年前莫扎特四重奏需要4个人演奏,300年后仍需要4个人演奏,所以如果全部经济活动越来越转向服务业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生产率也会下降。但他没有发现信息科技的革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服务业自身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全部经济活动生产率的提高。

标签:;  ;  ;  ;  ;  ;  ;  ;  ;  

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机制研究_服务外包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