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罗莹1,林梅2

罗莹1 林梅2

(1广西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广西 百色 533000)

(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摘要】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81-02

肺炎支原体感染(MP)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致病菌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发病后患儿经常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1],如不及时治疗会对于全身多个脏器造成损伤,严重威胁患儿健康。人性化护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对患者的疾病与身体的关怀,更强调的是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怀,在工作中要询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患者,将其生命安全与健康、权利、需求与尊严相协调,以增加患者的信心。本文中将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儿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5.24±1.32)岁,病程7~37d;平均(15.62±4.26)d。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5.91±1.23)岁,病程5~32d;平均(16.24±6.26)d。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诊断[2],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咳嗽、咳痰等为主。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护理。

1.2.1常规护理

(1)用药护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治疗药物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为主,此类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用,也可在注射时给予适量维生素B6止吐,并注意控制滴速;长期使用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要注意监测肝功能。(2)降温护理:高热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最常见表现之一,因此在护理中要注意控制患儿的体温,每2 h测一次体温,对于高烧不退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多饮水、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等)控制患儿体温,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退热剂。(3)气道护理:通过更换体位、拍背等护理干预及时清除患儿口腔与气道中的分泌物,对于咳嗽较严重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止咳药物;对于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的患儿可使用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

1.2.2人性化护理

(1)心理护理:患儿在护理中多表现为紧张与恐惧,护理依从性较差,在护理中要注意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态度和蔼,向患儿简单介绍治疗的方法与配合的要点,同时鼓励患儿树立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对患儿解释住院的原因和各种操作的必要性,让患儿明白住院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不是对其惩罚;多使用一些鼓励、赞扬的语言;对学龄期患儿,要注意与患儿的老师和同学保持联系,适当补习功课,解除因住院影响学习而产生的焦虑。酌情组织适当的游戏、绘画、看电视等活动,帮助患儿克服恐惧心理;鼓励患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及自我护理,尽量使患儿表达情感、发泄恐惧和焦虑情绪,树立自信心。(2)饮食及运动护理:指导患儿多饮水,对于发生口腔溃疡的患儿可给予口腔护理;加强患儿营养支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让患儿注意休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免疫力,促进早日康复。(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多给予患儿心理支持。

1.3 评价标准[3-4]

(1)显效:治疗1周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5~15岁儿童,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部分患者还会伴有乏力、头痛、咽痛等症状,病程较长,易反复,而且具有较高的感染性,会行成小范围流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与相应护理。

研究表明[5]肺炎支原体在侵入呼吸道后,会对呼吸道黏膜上皮产生损伤,产生特异性IgE,引发气道变态反应,加重病情;而且患儿的年龄小,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增加护理的难度。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张宁,王蓉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12(1):239.

[2]张彩秀,李秀文,王爱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5(15):367.

[3]尹丽,王晶,李秀香.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4,13(27):241.

[4]张凤伟,郭秋菊,田伯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全程系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37-38.

[5]张晶晶,刘雅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5(26):214-216.

论文作者:罗莹1,林梅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罗莹1,林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