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用电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虽然我国电力继电保护的水平不断改善,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故障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电力继电保护的作用,最后开始对电力继电保护故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电力继电保护维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主要故障;维修技术
引言
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的生产生活,而电气化时代中对于电力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增加继电保护和故障检测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正常运行。现阶段继电保护系统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如何实现其对电力系统保护和故障检测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
1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故障诊断的最初形态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全称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诊断方法和人工智能是故障诊断的技术依据。故障诊断采用智能诊断方法和人工智能将原来只能依靠人工完成的智能任务交给了计算机进行处理。故障诊断过程中,选择与之相匹配故障诊断方法,不仅可以确保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效果和质量,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有基于输入输出基础上的数学诊断、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判别基础上的函数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概率统计基础上的时序模型诊断方法、基于距离判据基础上的故障诊断方法等。故障诊断中将人工智能与小波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现代诊断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将计算机等新技术引入故障诊断领域大大促进了故障诊断的发展进步,有效降低了故障诊断的出错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并建立了包含多名专家经验与知识的知识库,从而实现经验、知识的共享。目前,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第一,建立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就故障诊断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后,发现专家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表达具有不确定性、缺乏有效的诊断知识、无法获取相关知识等。第二,建立人工神经网络。近年来兴起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ANN)基本理论的人工智能方法,这种方法的兴起为专家系统的缺陷创造了全新的解决方法,ANN基本理论具有并行处理能力、自学功能,这使得它受到了大家的青睐。ANN的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推力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较快完成具有复杂结构或故障机理不明显的复杂设备的诊断。通常情况下,在故障诊断过程中,ANN经常被应用在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处理在线信号识别、分析信号,以及通过离线数据完成分类诊断工作。
2电力继电保护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2.11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笔者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可知,继电保护线路中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错接。第一,二次主线圈和辅助线圈首端互换连接错误,导致故障发生;第二,二次主线圈首端和尾端互换连接错误,导致故障发生;第三,二次辅助线圈首端和尾端互换连接错误,导致故障发生;第四,辅助线圈的尾端与二次主线圈的首端互换连接错误,导致故障发生;第五,辅线圈首端与二次主线圈互换连接错误,辅助线圈尾端与二次主线圈互换连接错误,导致故障发生。上述线路错接均可导致线路故障,因此,需要将当前线路错接发生情况全部记录下来,将其作为继电保护方案改进的研究依据。
2.2设备运行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是对整个装置破坏性最大的,但是同时也是发生频率最多的故障种类。同时,这种故障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发生。例如,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以后,电路中的各个线路会出现发热导致装置温度升高,可能会引起装置的运行故障。有些会造成装置的灵敏度下降,有些故障则会直接导致装置无法运行。除此之外,常见的运行故障还包括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二次电压回路故障导致的电压互感装置无法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故障较为复杂,主要会出现两个方面的异常,首先是二次中性点接地异常。在接地出现异常以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接地其余同电网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压,在保护装置各项电压之上继续进行电压叠加,使得个相电压的振幅出现变化,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方向元件和阻抗元件出现问题。其次是电压互感开口的三脚电压出现回路故障,在接地点处零点电位升高。回路电流会由于符合阻抗的减小而升高,造成电压继电器出现断路,使得电器开口三角电压出现回路故障。
2.3电源故障
电源是保证供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设备之一,如果电源发生故障,则电力系统将停止运行,因此,电源故障是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应用当中,引发电源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线路电流超出额定范围,电流过大导致线路损坏,电源工作线路断路,导致供电停止;第二,供电装置各自配有相应的工作电压,如果工作人员错接电路,其电压无法保证电路正常运行,同样属于电源故障;第三,选取的电源材料质量较低,寿命短,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线路发生故障无法正常供电。
3电力继电保护故障维修技术
3.1替代维修法
维修电力故障时,替换可能出现故障的元件或插件是一种常用的维修方法,插件、元件替代的维修方法能有效缩减故障范围,使故障处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电力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插件故障,将会使备用器来取代回路内部较为复杂的单元继电器,此时如果故障得到有效解决,则说明替换部分为故障点。替换继电器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防止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造成新的故障,控制变量,以便能准确确定故障点。使用新的继电产品前,应对设备进行外部加压处理,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3.2参照法
这种方法是现阶段进行故障排除过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设备运行的正常参数和异常参数进行比较即可做出判断,操作较为简单。这种方法在接线故障中使用最多,尤其是在对数值进行校正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实际值与标准值可以对故障原因进行一定的判断。通过这种方法找到的故障点可以通过对线路进行改造或对设备进行更换解决。如果经过处理以后故障依然没有被排除可参照其他设备上的接线方式进行重新接线。在对实际值进行校正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测量仪表进行测量,并同已经经过测量的相同机电设备进行比较,但是不能直接对继电器的刻度进行调整。
3.3分段法
分段法又称为分段处理方法,其主要的核心在于针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较为合理的分化,从而使其由多个部分进行组成。然后再按照相应的顺序对设备故障进行逐一排查及维护。其中包括对高频保护收发信机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设备是否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是否能够实现正常信号的接收以及发送。对于收发机以及大量通道设备可以通过分段方式来进行处理。首先需要脱开通道,接入相应的负载,针对通道和点评差的测定来了解目前继电保护通信的情况,从而找出出现故障的区域。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而言,维修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先进的维修技术能及时判断、处理电力继电保存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电力继电保护维修技术能判断、识别故障,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承亮.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及维修[J].科技与创新,2014(21):26-26,29.
[2]姜岳.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及维修技术要点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5(27):272-272.
[3]杨远朋.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及维修技术要点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6(27):367-367,368.
论文作者:林佛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故障论文; 故障诊断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电压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